36總局

36總局

《36總局》是一部106 分鐘的法國電影,最初於2004年上映。影片原名36 Quai Des Orfevres, 由法國導演奧利維爾·瑪莎爾執導,傑拉爾·德帕迪約和丹尼爾·奧特尤爾聯袂打造,影片完全取材於真實的故事。西里安同林科斯的妻子卡米爾取得聯繫,希望給予補償,而這一切早被克萊恩監視,在追捕西里安的行動中,卡米爾載著西里安的車發生車禍,克萊恩用西里安的槍將垂危的卡米爾打死。作為一部警匪片,《36總局》最初剛在法國上映便引起了極大反響,有人稱之為法國警匪片近20年來最優秀的作品,期待從此之後法國風格的犯罪影片能回復80年代的輝煌;有人將本片與德尼羅的《盜火線》相提並論,評價本片無論從達尼埃爾·奧德耶的表演,還是從整體情節來看,都和《盜火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一群劫匪攔劫款車並槍殺多名警察,在法國一時間引起民眾恐慌。為了抓住他們,法國警方特派出重案組和刑偵隊共同偵破此案。兩支隊伍的負責人克萊恩和萊奧在工作中一直存在分歧,兩人都想親手抓住劫匪,於是開始了不同方式的追查。

萊奧被線人西里安利用,捲入了一場謀殺案,但為了換取關於劫匪的線索,萊奧不得不為西里安保密。在對劫匪的抓捕過程中,克萊恩不按計畫行事,導致抓捕失敗。萊奧的手下——即將退休的埃迪在行動中喪生。憤怒的萊奧指責由於克萊恩的好大喜功造成了警方的人員傷亡,此刻的萊奧就像克萊恩的眼中釘,克萊恩開始四處尋找機會整垮萊奧。

克萊恩查出萊奧包庇西里安,他將萊奧告發,萊奧因此被判8年監禁。內疚的西里安來找萊奧的妻子卡米爾,兩人的行蹤被克萊恩發現,他帶隊抓捕西里安。慌不擇路的西里安劫持卡米爾開車逃逸,不料汽車翻進溝里。克萊恩開槍擊斃了西里安,並用西里安的手槍打死了卡米爾。

多年後克萊恩已榮升警察局長,那些對他的人品有異議的下屬都被他開除或調離。萊奧刑滿釋放,從過去同事的口中萊奧得知是克萊恩殺死了自己的妻子。萊奧做好了和克萊恩同歸於盡的準備,他混進宴會廳並找到了克萊恩。萊奧沒有動手殺死克萊恩,罪孽深重的克萊恩最終葬身在幾個街頭小混混的手上。萊奧帶著他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開始了新的生活。

前言部份

◎中文名36總局

◎片名36 Quai Des Orfevres

◎年代2004

◎國家法國

◎類別劇情/犯罪

36總局36總局

◎片長106 Min

導演

奧利維耶·馬歇爾 Olivier Marchal

主演

丹尼爾·奧特尤爾 Daniel Auteuil .... Léo Vrinks

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 Denis Klein

André Dussollier .... Robert Mancini

Roschdy Zem .... Hugo Silien

薇拉莉·葛莉諾 Valeria Golino .... Camille Vrinks (as Valéria Golino)

丹尼爾·杜瓦爾 Daniel Duval .... Eddy Valence

Francis Renaud .... Titi Brasseur

Catherine Marchal .... ève Verhagen

Guy Lecluyse .... Groluc

Alain Figlarz .... Francis Horn

Vincent Moscato .... Jenner

Anne Consigny .... Hélène Klein

Stéphane Metzger .... Smao

Solène Biasch .... Lola Vrinks (11 ans)

Aurore Auteuil .... Lola Vrinks (17 ans)

Denis Sylvain .... Le préfet de police

Eric Defosse .... Rolf Winterstein

Ivan Franek .... Bruno Winterstein

Laurent Olmédo .... Tony Vargas

Christophe Rouzaud .... Staneck

故事梗概

故事手法

《36總局》劇照《36總局》劇照

兩大部門BRI和OCU對緝拿一批匪徒有著不同的處理手法。BRI的首席警官李奧(丹尼奧圖爾飾演)和OCU首席警官丹尼(謝勒狄柏度飾演)彼此本是朋友,卻因本身工作上的對立而注

定埋下不可磨滅的恩怨。適逢總警探曼川尼(安積杜素里亞飾演)將升任警務署長,而公開的秘密是——誰人能緝拿這批匪徒歸案便能替代曼川尼成為新任總警探,更加深兩人的對立……

由法國導演奧利維爾·瑪莎爾執導,傑拉爾·德帕迪約和丹尼爾·奧特尤爾聯袂打造的影片《36總局》,完全取材於真實的故事,而這個事實本身似乎比電影更讓人驚心動魄。

“36 Quai des Orfèvres”,想必很多人都會對影片的片名匪夷所思。“Quai des Orfèvres”是巴黎警察局的犯罪調查部門,主管重大的刑事犯罪,其性質與英國的蘇格蘭場和美國的FBI頗為相近。而這個部門的門牌號是“36”,影片的片名由此而來。不要簡單的以為《36總局》是部花哨熱鬧的警匪片,因為它來源於編劇多米尼克·盧瓦佐曾經經歷的真實警察生活,而劇終字幕寫道:“本片為了紀念克里斯汀·卡隆上尉,他在1989年8月31日的一次任務中遇害。”真實的背景更為影片增加了幾分神秘和期待。

劇情

《36總局》電影海報《36總局》電影海報

這是發生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恩怨糾葛。影片開頭的一幕嘈雜凌亂,先是一夥人闖進關門的酒吧,強姦了老闆娘,接著另一幫人在夜裡聚會,有兩個人偷來“Quai des Orfèvres”的門牌,他們對著酒架上的老鼠亂槍齊放。不過與前者不同的是,這幫人是警局BRI(反黑組)的成員,而偷門牌的是里奧·林科斯

(達尼埃爾·奧德耶飾),BRI的組長。當他們酒性正酣之時,一夥暴徒一如既往的第七次洗劫了運鈔車。

影片的另一個主人公丹尼斯·克萊恩(傑拉爾·德帕迪約飾)是警局BRB(重案組)的組長,他和林科斯曾是戰友,而他們各自率領的特別行動部門均插手大案,免不了明爭暗鬥。局長下了最後通牒,必須在暴徒第八次作案前緝拿歸案,而此時又恰逢局長即將提升,空缺的官位將由林科斯和克萊恩中間的一人接任。

開頭被強姦的女人是林科斯的線人,為了替她報仇,林科斯帶著手下用非正規手段收拾了匪徒。線人西里安剛被監獄釋放,他約林科斯陪他乾一件事,正在林科斯遲疑之際,西里安在他面前槍殺了一輛賓士車裡的三個人,西里安告訴他,只要保守秘密,就會告知運鈔車劫匪的線索。不惜一切手段迫切破案的林科斯選擇了默許。

經過調查,林科斯鎖定了劫匪的位置,克萊恩請求參加行動,萬般無奈下局長告訴他只能聽從林科斯的指令。然而就在埋伏觀察時,克萊恩竟然不遵從計畫,孤身一人沖向劫匪,林科斯率眾人倉促應戰,他最好的戰友埃迪慘死在劫匪的槍下。

悲憤交加的林科斯起訴了克萊恩,希望克萊恩為埃迪的死負責;而正陷入困境的克萊恩則掌握了林科斯與西里安勾結的證據。不久,林科斯鋃鐺入獄,克萊恩的罪名卻未成立,不久成了局長。

西里安同林科斯的妻子卡米爾取得聯繫,希望給予補償,而這一切早被克萊恩監視,在追捕西里安的行動中,卡米爾載著西里安的車發生車禍,克萊恩用西里安的槍將垂危的卡米爾打死。

7年後,林科斯刑滿出獄,他不顧克萊恩的監視,四處奔走打聽妻子的真實死因。真相終於大白,林科斯弄到手槍,趕往克萊恩出席的晚會,而此時,7年前強姦酒吧老闆娘的同謀也正準備為自己的同伴復仇……

影片陣容

作為一部警匪片,《36總局》最初剛在法國上映便引起了極大反響,有人稱之為法國警匪片近20年來最優秀的作品,期待從此之後法國風格的犯罪影片能回復80年代的輝煌;有人將本片與德尼羅的《盜火線》相提並論,評價本片無論從達尼埃爾·奧德耶的表演,還是從整體情節來看,都和《盜火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36總局》獲得2005年愷撒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輯、最佳音效8項提名,所有這些都足以證明本片的不俗之處。

當然,本片最大的惹眼之處便是兩位法國重量級演員的加盟,傑拉爾·德帕迪約和達尼埃爾·奧德耶都是法國影壇有口皆碑的實力派演員,他們的同時出現就已經證明了影片的魅力所在。其中德帕迪約早已被中國影迷熟悉,而達尼埃爾·奧德耶則略顯陌生。不過,若提起艾曼紐·貝阿,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達尼埃爾·奧德耶就是這個“法國天使”的前夫。

現年55歲的達尼埃爾,從17歲開始便登上舞台,參加一些輕歌劇的表演,20歲時只身前往巴黎,準備報考法國戲劇學院,不過最終未能如願,隨後出演了多部喜劇,一直反響平平。直到1986年他出演了影片《讓·德·弗羅雷特》中詭計多端的農夫于格林,他的出色表演讓他獲得了愷撒獎最佳男演員獎和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配角獎。從此之後,達尼埃爾佳作不斷,如1992年含蓄內斂的《冬天的心》(Un coeur en hiver),1993年有關家庭形態的《我最喜愛的季節》(Ma saison préférée),1994年描寫婚外戀的《分離》(La Séparation),1996年講述兩個男人之間友情的《第八天》(Le Huitième jour)和2000年上演愛情和道德悲劇的《雪地里的情人》(La Veuve de Saint-Pierre)等。從80年代末至今,有10部影片為他贏得了愷撒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99年,他主演的《橋上的姑娘》(La Fille sur le pont)再次為他贏得了愷撒獎最佳男演員的殊榮。

本片導演奧利維埃·馬夏爾是一名十足的警匪片專業戶,改行之前他也作過警察,當時他邊當警察,邊利用業餘時間上表演課。1989年他開始以編劇的身份參加偵探題材電視劇的拍攝,本片是他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他本人也在片中飾演了一個小角色。

影片簡評

影評一

《36總局》里雖然充斥著不少激烈緊張的動作場面,可真正沉浸在裡面,卻無形中覺得只是點綴,隨著影片情節的發展,觀感越發悲痛抑鬱,不得不佩服這部法國人的電影,俗套的動作表象下卻蘊涵著深刻的人物內涵。

影評二

在影片開頭中,導演就似乎在向我們暗示正與邪的含混標準,匪徒作惡,而警察也無太大區別,他們可以隨便開槍,他們組織的特別性質似乎賦予了他們為所欲為的特權,對於罪犯,他們執掌著生殺大權。影片編劇曾在BRI部門工作,這些情節中不難看到現實的影子。

影評三

影片的主人公林科斯,作為BRI的組長,為了破獲大案不惜採用任何手段。從警察的角度講,他雖然工作買力業績非凡,卻時常遊走於法規的邊緣,或者直接用違法的手段解決棘手的問題;從男人的角度講,他依然危機四伏,他從不敢告知妻子自己的工作,因為他認為知道真相的妻子會離他而去。所以林科斯的生活,因事業和家庭而完全分離。

影評四

而一向世故陰鬱的克萊恩,作為林科斯的戰友和競爭對手,野心勃勃,看重權利。在局長決定讓位時,他就已經察覺局長對林科斯的器重,正如局長所說,位置要由林科斯接替,克萊恩只希望獨攬大權。所以利慾薰心的他,不遺餘力的尋找得到權杖的方法。

影評五

除了林科斯和克萊恩在工作中的重要衝突外,林科斯的妻子卡米爾仍是兩人的矛盾焦點。卡米爾曾是兩人共同追求的女人,克萊恩雖未流露,卻難免心存怨恨。在多重糾葛的作用下,一幕幕悲劇逐次上演,而經歷了一番恩怨是非後,結尾的一段陰差陽錯則更增加了幾許玩味之處。人生、命運、償還,一切盡在輪迴之中。

影評六

看了開頭的一些片段,以為法國人還是有些長進了,有點美國人的乾淨利落了。可是不久還是讓人失望,警察可以對嫌疑犯為所欲為,這在各國也許都是如此,可是圍捕窮凶極惡的罪犯竟然毫無防備,警長居然被罪犯抱著跳窗,在抓捕影片中最大罪犯的時候,明明知道對方人多火力兇猛,竟然沒有狙擊手、沒有重火力武器,幾十個鳥人警察用手槍面對兇犯,而兇犯輕鬆逃脫。更加荒唐的是警察頭目為了得到線人情報被線人要挾,目睹線人殺2人而毫無補救措施或者說防備手段以避免引火燒身,結果警察頭目鋃鐺入獄......看到這裡我實在是屏不住,法國憨卵!就這種水平還要做歐洲頭領?為了拍電影也不能出賣自己的智商啊。

電影製作

製作公司

Gaumont International [法國] (as Gaumont)

LGM Productions [法國] (as LGM Cinéma)

TF1 Films Productions [法國]

KL Productions [法國]

法國第4電視台 [法國] (participation)

Ciné Cinémas [法國] (participation)

Uni Etoile 2 (in association with)

發行公司

Société des Etablissements L. Gaumont [法國] (2004) (France) (theatrical)

Alfa Films [阿根廷] (2005) (Argentina) (theatrical)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2006) (Japan) (all media)

Bioscop [捷克] (2005)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Califórnia Home Vídeo [巴西] (2005) (Brazil) (all media)

Festive Films [新加坡] (2005) (Singapore) (theatrical)

Gaumont International [法國] (2004) (worldwide) (all media)

Gaumont/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GCTHV) [法國] (2005) (France) (DVD)

Kairos [義大利] (2005) (Italy) (all media)

Medusa Distribuzione [義大利] (2005) (Italy) (all media)

Orlando Films Ltd. [以色列] (2005) (Israel) (all media)

Paradise Group [俄羅斯] (2005) (Russia) (all media)

Paradiso Entertainment (2005) (Netherlands) (theatrical)

Paradiso Home Entertainment [荷蘭] (2006) (Netherlands) (DVD)

Shaw Organisation [新加坡] (2005) (Singapore) (theatrical)

Tartan USA [美國] (2007) (USA) (theatrical)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TVE) [阿根廷] (2006) (Argentina) (DVD)/(2006) (Argentina) (VHS)

Universum Film A.G. (UFA) [德國] (2007) (Germany) (DVD)

特技製作公司

AutreChose [法國]

上映日期

法國 2004年11月24日

比利時 2004年12月8日

義大利 2005年1月21日

中國香港 2005年3月10日

葡萄牙 2005年3月24日

以色列 2005年3月31日

俄羅斯 2005年3月31日

匈牙利 2005年4月21日

希臘 2005年5月6日

美國 2005年5月26日

捷克 2005年6月16日

荷蘭 2005年7月14日

新加坡 2005年8月18日

丹麥 2005年8月19日

阿根廷 2005年11月3日

澳大利亞 2005年11月10日

墨西哥 2005年11月24日

土耳其 2005年12月2日

波蘭 2005年12月2日

西班牙 2006年1月5日

芬蘭 2006年5月12日

瑞典 2006年5月12日

英國 2006年6月2日

日本 2006年12月16日

哥倫比亞 2008年1月25日

獲獎情況

法國凱撒獎(César) 2005

Best Editing (Meilleur montage) (提名)

Best Sound (Meilleur son) (提名) Pierre Mertens

Best Sound (Meilleur son) (提名) François Maurel

Best Sound (Meilleur son) (提名) Sylvain Lasseur

Best Sound (Meilleur son) (提名) Joël Rangon

Best Writing - Original or Adaptation (Meilleur scénario, original ou adaptation) (提名) Julien Rappeneau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提名) 丹尼爾·奧圖

Best Supporting Actor (Meilleur second rôle masculin) (提名) 安德烈·杜索里埃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Meilleur second rôle féminin) (提名) 麥琳娜·德蒙吉奧

最佳導演 (提名) 奧利維埃·馬夏爾

Best Film (Meilleur film) (提名) 奧利維埃·馬夏爾

Best Writing - Original or Adaptation (Meilleur scénario, original ou adaptation) (提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