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綏中縣政府工作報告

地區生產總值要完成120億元,比2010年增長33%。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要實現92,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 農民人均純收入要實現7,610元,比2010年增長13%。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期間和2010年工作回顧

“十一五”期間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縣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深切關懷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進取,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既定目標,實現了全縣經濟社會的超常規發展。
五年來,獲得了重大歷史性機遇。我縣被確定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濱海經濟區成為遼寧“五點一線”沿海開發開放戰略重點支持區域,2010年10月,我縣成為全省第一個擴權改革試點縣,享受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實行省直接管縣財政體制,具備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政策優勢。
五年來,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5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0.7%,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44.4%,出口創匯年均增長18%。引進域外資金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比“十五”末增長了10.5倍和7.1倍。濱海經濟區成為拉動全縣經濟的重要引擎,全縣經濟呈現規模擴張、結構改善、質量提高、活力增強的良好態勢。
五年來,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公鐵立交橋、污水處理廠等先後建成使用,實施城區開發改造工程61項,總投資達到22.7億元。集中供暖面積已達235萬平方米,空氣環境明顯改善。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累計投資達4.81億元。濱海公路、北外環路建成通車,全縣280個村全部實現村通油路(水泥路)。
五年來,和諧綏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十五”末增長82.1%、99.6%。重點民生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和諧穩定局面繼續鞏固。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圓滿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經濟運行質量快速提升,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0.2億元,比上年增長20.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26.8億元、25.8億元和37.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2%、27.1%和23.7%。三次產業比例為29.7:28.6:41.7,工業經濟比重快速增加。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0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0.2億元,比上年增長20.5%。
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43.7億元,比上年增長70%。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1,088萬元,比上年增長56.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894元,比上年增長11.2%。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36元,比上年增長16.6%。
全縣存、貸款餘額分別實現1,003,873萬元、880,921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9.7%、減少5.5%。
(二)濱海經濟區迅速崛起,建設成果令人矚目
一是基礎設施漸趨完善。累計投入資金已達20億元。截至目前,15平方公里起步區一期主幹道、二期園區路、三期北沿路、公鐵立交橋建成通車;“水、電、氣、暖、通訊”配套設施建成並開始運營;完成了一期路網綠化任務。創業大廈主體工程、商貿市場均已建成,經濟區實驗學校投入使用。
二是商業地產項目全面啟動。山海同灣項目開盤售樓,合生天戴河項目進展順利,崑崙五星級酒店項目正在施工,恆泰地產項目已奠基開工,香港佳兆業集團東戴河新城項目順利推進。
三是招商引資工作再創佳績。截至目前,濱海經濟區共引進各類企業224家,總投資可達365億元。其中,開工建設企業達100家,建成投產和具備投產條件企業達50家。
(三)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對外開放成果豐碩
2010年,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完成100.5億元,比上年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69億元,比上年增長47.7%。工業用電量達1.7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1%。
除濱海經濟區外,全縣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3個。維遠塑材、藝工玻璃纖維等5個項目建成投產;易軒堂海洋生物製品項目、萬佳果業擴建項目順利推進。
對外經濟貿易實現新突破。全年引進域外資金57.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利用外資達4,0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5%;外貿出口達2,44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
(四)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拉動作用初步顯現
石河港建設進展順利。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1.5億元,物流園AB段圍堰已完成東圍堰960米、西圍堰1,012米。
海洋裝備產業基地項目紮實推進。委託上海中船九院高標準完成了產業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初稿;與綏中港新大陸船舶燃料油公司和遼寧東工港航船舶裝備工程公司簽訂了協定,完成了項目初步選址工作;與韓國進世造船株式會社、大連東方精工、天津俊昊等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
猴山水庫工程進展順利。《猴山水庫項目建議書》通過專家評審和水利部技術審核;完成了項目初步設計階段的實物指標調查工作;即將完成項目可研與初步設計。
永安長城景區建設穩步推進。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初步設計已編制完成,工程招投標工作正在進行,征地、拆遷工作積極推進。
(五)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
201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0%。糧食、水果、蔬菜、水產品和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33萬噸、60萬噸、170萬噸、27.3萬噸和26.1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20%、6.3%、9.6%和10.1%。
現代農業快速發展。2010年,全縣新建省級設施農業小區1,020個,糧食高產示範區7個;新建畜牧飼養小區50個,仔豬繁育場100個,標準化肉雞舍100棟;新建水果先導示範園60個、千畝蘋果新品種示範基地3個;“綏中白梨”在國家商標局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茂華生物公司紫甘薯紅色素被省廳評為“專精特新”產品;新增水產品工廠化養殖面積50,000平方米、筏式養殖4,000台筏、淺海底播面積1.6萬畝;新增乾果經濟林3,000畝。新建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1個,新建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5個。
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加強。2010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額達到1.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全年完成各類農建骨幹工程159項,安全飲水工程83處。大風口水庫、龍屯水庫和9座小(Ⅰ)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經完工。
生態建設積極推進。全年完成植樹造林12萬畝,完成市政府任務的148%,比上年增長240%;建設綠化示範村屯30個、綠化模範學校5個。完成小流域治理5.5萬畝、生態治河500畝。推廣保護性耕作面積20萬畝、深松技術面積13萬畝。
新農村建設成績斐然。王寶鎮呂貢村等4個村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典型村,秋子溝鄉腰嶺子村等4個村被確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10年,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3,500萬元。完成了試點村、示範村路面硬化120公里,新建文化休閒廣場13個,安裝體育器材23組。出台了《關於在新農村建設中鼓勵支持小城鎮建設的實施細則》,深入開展了村莊整治活動,村鎮面貌煥然一新。
(六)第三產業持續繁榮,現代服務業態勢喜人
旅遊業迅猛發展。2010年,全縣接待旅遊總人數1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2%;旅遊總收入達到7.94億元,比上年增長16.3%。九門口、永安長城景區設施進一步完善。三山景區建設積極推進,平整了10,000平方米停車場,修建了4,300延長米登山路。農家樂度假產業蓬勃發展。
商貿、服務業穩步發展。新建“萬村千鄉”農家店135家,“家電下鄉”網點77家;二手車交易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投入運營,西平榮利蔬菜農貿批發市場被農業部評為定點市場;成立了長豐村鎮銀行,成為全市第一家民間資本參與的股份制銀行;宏躍大酒店成為我縣首家四星級酒店。
交通運輸業持續發展。目前,全縣營運大貨車已達8,700多台,配貨站、物流公司分別發展到75家、10家,新建農村客運站7個。建成全省第一個運政綜合信息管理平台,得到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高度認可;全縣港口吞吐量達到1,370萬噸。
(七)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面貌大有改觀
加快了城市建設。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工作。2010年,實施房地產開發項目8項,建築面積36.8萬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城鎮集中供暖覆蓋率達76%;管道天然氣用戶達1,500戶。
加強了道路改建。完成了和平街、西關路等道路改造,中央路公鐵立交橋開通,啟動了濱河大道工程;完成了綏青線改建,對六股河、石河等橋樑進行了維修;汛期搶修了京哈線、丹綏線等水毀路段56處。
提升了城市形象。啟動了六股河公園建設,護坡、廣場等基礎工程基本完成。城區栽植銀杏樹560棵、各類花卉1萬株,城區綠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有望連續五次獲得省級“綠葉杯”。
(八)稅收征管水平不斷提高,財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2010年,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48,069萬元,比上年增長44.9%;非稅收入完成23,019萬元,比上年增長91.3%,爭取上級各類資金6億元。加大了濱海經濟區、“三農”、“民生”等重點領域投入,全縣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46,666萬元,比上年增長19.6%。全年實現收支平衡。
融資工作取得新進展。我縣申報省農發行3.9億元貸款已獲批准,將用於東戴河新城土地收儲整理項目。長城信用擔保公司為16家企業提供無償擔保,累計融資金額達到4,900萬元。
(九)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和諧社會建設成效明顯
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主體工程、19所學校危房改造工程和一高中體育館順利完工;校園安保工作進一步加強,高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建成了9個綜合文化站,新建農家書屋133個,規劃、修繕了前所古城等一批重點文物。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大有改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了90.2%,基金使用率預計90%以上。全年查處各類食品藥品案件606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6.88‰和2.04‰;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48%;城區飲用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好於二級標準天數超過85%。成功舉辦了綏中縣第十二屆全民運動會;順利開展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圓滿完成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工作。耕地保護工作得到國務院檢查組高度評價;依法行政工作被省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審計、監察、司法、廣電、物價、糧食、民族宗教、檔案、供銷、氣象、人防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2010年,我縣民生工程卓有成效。全年共發放基本養老金18,769萬元、低保金3,190萬元、撫恤金1,765萬元;新建廉租房216套。農村、城市低保對象分別新增2,010戶、347戶;擴建了沙河中心敬老院;完成了8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工程,勞動就業、社會保險工作超額完成年初計畫,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醫保範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
2010年,社會穩定工作紮實有效。全年共處理各類信訪案件217案次,化解群體訪案件70案次。共偵破各類刑事案件596起,刑事打擊和命案偵破工作全省排名第一;安裝了6,500個視頻監控探頭,獲得科技強警示範縣稱號。加強了應急管理體系和隊伍建設,提高了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大了對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公共場所等重點領域和行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工作進入省先進縣區行列。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縣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面對經濟社會中出現的複雜問題,我們審時度勢,迎難而上,牢牢把握主動權,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結果,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政協監督的結果,是全縣人民齊心協力、不懈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領域的同志們,向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駐綏部隊和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綏中發展的各級領導以及投資者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過去的成績令人鼓舞,但與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相比,我們工作中還存在一定差距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相對較小,產業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工業經濟比重相對較小;二是經濟成長方式相對粗放,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壓力較大;三是現代化農業標準不高,農民增收途徑需進一步拓寬;四是現代服務業水平不高,旅遊、物流等產業優勢亟需進一步發揮;五是影響社會穩定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保障制度仍需完善。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期間任務目標及2011年工作安排

今後五年,是我縣肩負省委、省政府重要使命,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五年;也是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五年。我們要敢於應對挑戰,勇於解決難題,以無比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全力以赴完成好既定工作任務目標。
“十二五”期間和2011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抓住東北振興、沿海開放和擴權強縣等重大歷史機遇,堅定不移地實施沿海開發、工業強縣、項目牽動戰略,以綏中濱海經濟區建設為核心增長極,統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加速城鎮化進程,更加紮實改善民生,強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實現綏中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而努力奮鬥。
“十二五”期間,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到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要實現520億元,比2010年增長4.7倍,年均遞增42%。三次產業比例要實現10:55:3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要實現1,500億元,年均遞增3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要實現100億元,比2010年增長147.5%,年均遞增20%。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要實現38億元,比2010年增長4.3倍,年均遞增4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實現27,070元,比2010年增長110%,年均遞增16%。
農民人均純收入要實現14,760元,比2010年增長119.2%,年均遞增17%。
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要實現850億元,比2010年增長18.4倍,年均遞增81%。
外貿出口要實現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7.2倍,年均遞增53.2%。
到2015年,初步建成“海岸中關村,生態新城區”,我縣將成為連線東北、華北地區重要的支點城市,進入到全省十強縣、全國百強縣行列。
為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我們必須紮實做好2011年工作。
(一)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礎
2011年,我縣要完成各項任務指標,實現“十二五”規劃開門紅。
地區生產總值要完成120億元,比2010年增長33%。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30億元、43億元和47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12%、68.6%和24.6%。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要完成202億元,比2010年增長6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要完成49.0億元,比2010年增長22%。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要實現92,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實現14,440元,比2010年增長12%。
農民人均純收入要實現7,610元,比2010年增長13%。
(二)全力推進濱海經濟區建設,建設生態和諧新城區
2011年,要繼續把濱海經濟區建設作為全縣的中心工作,舉全縣之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佳兆業東戴河新城和秦漢遺址公園等大項目。完善起步區二期、三期路網綠化、亮化等工程,完成3.7公里四期道路及給排水工程,完善孟家農民新村和商貿市場工程,著手建設賀家農民新村。
二要狠抓招商引資工作。2011年,要保持招商引資強勁勢頭,強化專業和委託招商,著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重點引進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無污染的高新技術項目,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力爭全年新引進企業100家,在引進知名學校、醫院上實現新突破。
三要加強企業跟蹤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加快項目推進速度,實現早日達產達效。同時,積極幫助企業融資,協助企業爭取國債、省財政等資金,促進企業發展。
(三)努力加快工業化進程,開拓外經貿工作新局面
做好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和綜合協調,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加快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011年,全口徑工業總產值要實現151億元,比上年增長50%。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要實現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要實現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30%。
繼續實施招商引資工作“一把手”工程,全年要引進域外資金68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0%。要穩步提升出口企業管理水平,加快企業升級轉型,外貿出口要實現3,7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2%。
(四)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構建集群發展新格局
一要大力推進石河港建設。為石河港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高標準修建石河港至京哈高速公路11.2公里連線線。
二要積極推進海洋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妥善做好規劃區內居民拆遷工作,啟動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項目溝通和銜接,促進項目儘快簽約註冊;同時,加大海洋裝備和修造船項目的引進,實現產業集群聚集。
三要加速推進猴山水庫項目,確保2011年開工建設。
四要抓好永安長城景區建設。合理用好專項資金,加快景區遊客中心、登山路和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
(五)繼續鞏固“三農”基礎地位,取得新農村建設新進展
2011年,全縣農業總產值要達到63.9億元,比2010年增長10%。糧食、水果、蔬菜、水產品、肉蛋奶總產量要分別達到35萬噸、65萬噸、180萬噸、28.3萬噸、28.7萬噸。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新建500個省級設施農業小區、40個水果先導示範園、60個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新發展6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強優質安全農產品基地建設,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規模。加強優質農產品質量認證和品牌註冊工作,培育更多農產品知名品牌。
增強農業綜合能力。對9座小(Ⅱ)型病險水庫實施除險加固;新建飲水安全工程50處,解決2萬人安全用水問題。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活動,新建各類骨幹工程100項。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8萬畝。完成機械秸稈還田面積10萬畝、保護性耕作面積20萬畝。
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2011年,要對新農村建設再投入資金1,000萬元。新增25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廣納社會資金參與小城鎮建設,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堅持開展試點村“達標升級”活動,提高新農村建設整體水平。
(六)進一步突出服務業帶動作用,推動經濟發展新增長
堅持把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打造京、津、冀地區“後花園”。要加快濱海旅遊產業區建設,重點抓好碣石大遺址公園、崑崙大酒店等一批旅遊項目。積極推進九門口望海樓和三山宗教文化園建設。全縣旅遊接待人數要實現21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4%;旅遊綜合收入要實現9.25億元,比上年增長16.5%。
加強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商業網點;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建立連線東北與華北的現代化物流園區;加強各類市場監管,促進城鄉市場繁榮。
(七)積極建設精品城市,促進城鄉協調新發展
一要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改造。重點抓好集中供熱、雨污分離、北站廣場、103路、工業路等改造工程,啟動南外環路、中央路北延等建設工程,完成濱河大道和垃圾處理場建設。加快實施綠野豪庭、新世紀家園等16項城區開發改造工程,確保全年城區地產開發面積達100萬平方米以上。全面推進六股河公園建設,力爭今年6月30日前完工。二要強化城市綜合管理。切實解決交通擁堵、亂搭濫建、占道經營、小廣告等突出問題,營造整潔優美的城區環境。三要加強城鄉道路建設。對城內損毀路段進行改造,完成全縣鄉級道路、疏港路、止九線大修工程。安排屯屯通工程203公里。
(八)深入開展增收節支,提供財政保障新支撐
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規範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繼續做好重點稅源監控,完善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和綜合協調機制,最大限度地堵塞稅收征管漏洞;加強國有資產有償使用管理,提高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確保國有資產增值增效。
不斷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支出繼續向“三農”、“民生”、教育、衛生和經濟區建設傾斜。不斷提高公教人員工資,津補貼在兩年內與市里拉平,年內解決住房公積金和冬季取暖補貼問題。
(九)不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現和諧社會新進步
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小莊子等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學樓要在今年8月底交付使用;建立標準化學前教育體系;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雙高”普九驗收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體系。食品藥品監督檢查覆蓋面達100%。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再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1個、農家書屋147個。繼續完善體育場附屬設施,積極啟動綜合體育館的建設。做好有線電視數位化基礎工作。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7.13‰和2.38‰以內。
2011年,我們要繼續抓好民生工程。加強城鄉居民低保管理,做到應保盡保,不讓一位綏中人挨餓受凍。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工程,安排扶貧資金2,100萬元。做好勞動就業、養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工作,積極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深入抓好社會穩定工作。認真落實信訪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著力化解突出矛盾。加大普法力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道路交通、礦山、危化品等重點領域、行業的專項整治,全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積極適應擴權強縣新形勢,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一)堅持科學理政,提高施政水平
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聽證等制度和政績考核評價體系。積極開展業務學習和培訓,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
(二)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規範行為
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的決定,認真聽取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意見並接受依法監督,認真聽取縣政協的建議並接受民主監督。堅持把依法行政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堅決制止和查處“不作為”、“亂作為”行為,樹立文明執法新形象,著力構建法制政府。
(三)堅持務實從政,改進工作作風
切實加強政風建設,努力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工作效率,確保政令暢通。大力削減會議、檔案,嚴格控制各類評比、檢查活動,集中精力抓大事、抓難事,乾出新業績,開創新局面。
(四)堅持從嚴治政,樹立良好形象
堅持清正廉潔的執政施政原則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基本方針,深入治理行業不正之風,認真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努力建設勤政規範、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們,成就載入史冊,精彩獻給未來。擴權強縣的體制,讓綏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謀劃新發展,實現新跨越,是人民的要求、時代的呼喚和歷史的重託。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監督下,團結和依靠全縣64萬人民,務實創新、銳意進取、奮力向前,為建設文明、宜居的“海岸中關村,生態新城區”和富庶、和諧的新綏中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