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U-佛山”建設全面鋪開,一批重點信息化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全面完成今年各項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市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堅定不移落實中央、省應對危機的系列政策措施,積極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順利完成市第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完成生產總值4814.50億元,增長13.5%;人均生產總值8.06萬元(折合1.18萬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54.70億元,增長11.71%;稅收總額668.75億元,增長6.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70.56億元,增長1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9.05億元,增長21.3%。
——節能環保取得實效。全市單位GDP能耗下降6.93%,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16.12%和12.79 %,完成省下達的年度削減目標,在全省排名第二。城鎮污水處理率達68.83%,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8%。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11.7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8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萬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7萬元,增長10.8%,增幅首次超過城市居民收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945.01億元,比年初增長12.9%。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濟在逆勢中率先突圍
搶抓機遇,以重點項目建設拉動經濟成長。及時出台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啟動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促進了經濟企穩回升。全年新增中央投資項目29項,已完成2項,累計完成投資4.53億元;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52項,已立項或開工47項,完成投資236.3億元,占年度投資計畫的106.4%;市重點建設項目289項,已立項或開工266項,預計完成投資360億元,占年度投資計畫的63.8%。
內外並舉,引領企業開拓市場。落實“家電下鄉”政策,開展“廣貨全國行”等系列活動,引導企業拓展內銷市場,累計實現經貿合作金額497.58億元。穩定外貿出口,引導企業通過展會、經貿洽談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共達成貿易協定28億多美元。全市進出口總值383.39億美元,其中出口245.78億美元。
加強服務,為中小企業解決發展難題。抓好2800億元授信額度的落實工作,全年新增貸款總額超過2273億元,其中企業貸款1312億元。建立和完善融資擔保體系,擔保機構共為1880家企業提供融資擔保83億元。南海、順德區分別實施“雄鷹計畫”、“龍騰計畫”,有針對性地解決制約中小企業成長發展的勞動力、土地、市場準入等瓶頸問題,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二)貫徹實施《規劃綱要》,區域一體化建設全面推進
廣佛同城化建設開局良好。與廣州市簽署合作框架協定,建立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出台《廣佛同城化發展規劃》。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共同推動規劃、交通基礎設施、產業的對接以及水和大氣污染的聯防聯治。去年計畫推進的52個重點項目有46項進展順利,其中15項已完成。
融入珠三角一體化發展初見成效。配合做好珠三角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保護、城鄉規劃和公共服務五個一體化專項規劃。推動與珠三角高速公路、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廣肇城際軌道佛山至肇慶段動工建設,廣珠西二期、江肇等高速公路建設順利。啟動廣佛肇經濟圈建設,三市確定首批37個重點合作項目。
佛港澳深化合作取得突破。出台落實CEPA示範城市實施方案,與港澳建立政府高層溝通互動機制。佛港澳確定在科技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社會事務業等4個方面開展重點交流合作。佛港在金融、運輸、教育培訓、醫療門診、工業設計、粵港電子簽名證書互認試點套用等領域合作進展良好,4家港資銀行獲批在佛山設立異地支行。成功承辦全國商務系統落實CEPA示範城市佛山現場工作會。
(三)大力推進產業轉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現代農業向“精、優、強”發展。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26個,其中省級園區2個。國通物流、海峽兩岸創意農業城、蘭花科技園等23個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農業產業化、組織化水平得到提高,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取得新成績,順德區成為“中國鰻魚之鄉”,三水區“樂平雪梨瓜”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工業結構調整最佳化成效明顯。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2743.49億元,增長15.1%。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600億元,增長20%,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3家。光電顯示、新材料等一批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我市列為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以招商引資最佳化產業結構,全年新增世界500強項目8個,全市契約利用外資10.1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74億美元。以高新技術和信息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我市成為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關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雙轉移”工作取得新成績,佛山(清遠)、(雲浮)產業轉移園均成為省級示範轉移園區。
服務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89.99億元,增長16.1%,占GDP比重35.1%,同比提高1.2 個百分點。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建設加快,累計引進23個項目,投資總額65億元。舉辦佛山首屆現代服務業暨第六屆佛山(國際)物流合作洽談會,我市成為全國流通領域物流示範城市,順德區樂從鎮獲批首個國家級電子商務試點。舉辦首屆“中國(佛山)陶瓷節”和機械裝備、節能環保、家電、家具等專業展會。廣東工業設計城引進50多家國內外著名企業,佛山創意產業園、南海動漫虛擬創業園建設初具規模。
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積極開展與中科院的戰略合作,共建中科院佛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促成各類院企合作項目近100項。禪城區成為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加強,設立佛山火炬創新創業園等9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高新技術企業320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家。專利、品牌、標準建設取得成效,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17.7%和76.5%,新增中國馳名商標9件,參與制定(修訂)國家標準105項、行業標準8項。人才戰略有效實施,引進外國專家及留學人才450名。
(四)大力推進城市轉型,城市現代化和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
統籌城鄉發展邁出新步伐。制定並實施統籌城鄉發展的系列政策檔案,啟動首批28個統籌城鄉發展重點項目、5個宅基地換房試點工作。13個村居完成集體經濟體制改革試點任務,2467個村組完成“兩確權”工作,南海區基本解決“出嫁女”權益問題。集體土地和財務管理進一步規範,三水區率先建立集體土地經營權流轉中心和開展消除農村財務“白頭單”結算試點。鎮(街道)公交不斷完善,全市行政村公交通達率、行政村之間道路硬底化率均達100%。
“三舊”改造成效顯著。出台《佛山市三舊改造專項規劃(2009-2020年)》,積極爭取國家、省的政策支持。全市啟動改造項目229個,完成改造項目115個,完成改造新建面積710萬平方米。祖廟-東華里、高明區舊汽車站、三水區西南涌等一批改造項目成效顯著。成功承辦全省“三舊”改造工作現場會。
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廣佛軌道交通首通段土建施工基本完成。廣明高速西樵至更樓段、廣佛高速擴建、西二環和順立交收費站及連線線建成通車。禪西大道一期、“一環”南拓一期等33個市重點項目動工建設。佛山機場民航成功復航。第二飲用水源首期工程試產通水。“U-佛山”建設全面鋪開,一批重點信息化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城市建設和管理不斷加強。各城市組團規划進一步完善。東平新城啟動公共文化綜合體和區域性交通樞紐站等11個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大城管”、“大綜管”戰略,城市綜合執法和綜合監管力度加大,城市環境和秩序明顯改善。積極打造“數字城管”,市級數位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項目開工建設。
(五)大力推進環境再造,科學發展的支撐體系日趨完善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成績。新建、續建、擴建污水處理廠24間,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7.3萬噸/日。以汾江河及內河涌為重點的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時隔26年成功舉行端午節汾江河龍舟賽。以機動車尾氣、陶瓷行業污染物排放為重點的大氣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全市空氣品質持續好轉。“三年促變,綠地佛山”戰略深入實施,新增綠地面積203萬平方米,改造綠地面積567萬平方米。順利完成國家園林城市複查迎檢工作。
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新突破。市級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順德區開展綜合改革試驗工作,並實施大部制改革,市級部門進一步向順德區下放行政審批和日常管理事項。南海區獅山鎮、順德區容桂街道簡政強鎮事權改革試點順利推進。行政審批流程改革取得成效,我市被省政府確定為創新行政審批方式試點城市。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金融發展三項計畫成果顯著,5家小額貸款公司獲準開業,新增上市公司4家,南方風機成為全國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智慧財產權質押、企業股權質押等新型融資方式得到推廣;順德農信社成功改制為農商行並掛牌營業。聯合國支持產業集群與資本運作(佛山)國際示範城市項目正式運作。保險業服務“三農”取得實效,全市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投保覆蓋率超過61%,三水區建立國內首例“政銀保”合作農業貸款模式。財政體制改革繼續深化,探索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試點,將績效評價引入預算資金分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快,公務卡改革全面實施。
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步。全市財政一般預算公共服務和民生事業支出236.98億元,增長9.62%。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加強,通過開發、收集公益性崗位安置城鄉就業難人員,通過舉辦各類招聘會促進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就業。城鄉一體化養老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南海區試點將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順德區將完全被征土地農村居民納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障體系。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教育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禪城、南海、順德區被評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推進全市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做好中國小代課教師入編工作。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社區、村居衛生服務網路日趨完善,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我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2%。。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行“魅力佛山·秋色輝煌”大巡遊及第八屆亞洲游泳錦標賽等一批體育賽事,我市榮獲首個“中國龍獅龍舟運動名城”稱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大,南海區率先建立鎮級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監管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信訪工作、環境污染、公共安全等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進一步健全。支援汶川水磨鎮重建工作紮實有效,“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工作積極推進。
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全市政策性農業保險水稻險種實現全投保,覆蓋率為100%。建設保障性住房2440套。解決了175戶人均住房面積不到12平方米的漁民住房問題。新建45間社區衛生服務站,完成205間社區衛生服務站信息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居民住院醫保實現市級統籌,門診基本醫保報銷範圍擴大;大學生及中職校學生被納入居民醫保對象。開展生豬及其肉品專項整治行動,蔬菜抽檢合格率超過99%,生豬瘦肉精抽檢合格率達99.8%,生鮮乳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達100%。全市完成200人以上、革命老區50人以上自然村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2個。完成老區村飲水改造工程132個。全年農村(社區)放映公益電影1.12萬場次,引進高雅藝術展演17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提高到1277元。禪城、南海、順德區低保標準提高到350元/人·月,高明、三水區提高到310元/人·月。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積極向人大常委會報告依法行政工作情況,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282件,辦復率達100%。全面清理政府及其部門的規範性檔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得到提高。積極推行網路問政,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進一步完善。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反腐倡廉各項工作。厲行節約,大力壓縮行政開支。開展以“廉政、效能、服務”為主題的機關作風建設活動,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
與此同時,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事業,雙擁優撫、糧食儲備、物價、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檔案、方誌、人防、氣象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獲得以下幾點體會:一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正確研判形勢,準確把握髮展規律和趨勢,不斷提高科學決策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二是必須堅持民營企業是佛山發展之根本,同時充分認識利用外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大力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推動內外源型經濟協調發展。三是必須堅持擴大投資規模和最佳化投資結構並舉,大力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四是必須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統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二元差距,實現城鄉共同繁榮進步。五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先行先試,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更好地發揮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引領作用。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中央、省駐佛山單位,駐佛山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持佛山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友人以及外來務工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轉型升級任務繁重,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力度亟待加大;土地、能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重道遠;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仍需加強;城市生活環境和城市國際化水平有待提高;社會和諧穩定還存在較大隱憂;政府執行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我們要正視這些問題,並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貫徹落實《規劃綱要》併力爭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和市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規劃綱要》,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為目標,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核心,大力實施“三著力一推進”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1%;單位GDP能耗完成省下達任務;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均完成省下達任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進出口總額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6%;全社會試驗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占GDP比重達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我們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積極擴內需調結構。進一步落實家電、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等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繼續推動企業參加國內各類產品展銷會和開展“廣貨全國行”活動。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探索建立政策性租賃住房制度,加快以廉租房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強和改進投資管理,切實抓好一批重點項目的申報、立項和動工建設。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引導各類資本投向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民眾消費能力。進一步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業,積極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實我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工作方案和扶持辦法,以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為契機,統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光電、新材料、現代服務業、新醫藥、環保、新能源汽車等六大產業,其中重點主攻光電、新材料、現代服務業,力爭到2012年這三大產業規模均超1千億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實施服務業“314”計畫[1],穩步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並舉,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扶持措施,鼓勵各類社會資本進入。重點發展金融服務、現代物流、商務會展、創意設計、信息服務、總部經濟等十一類服務業。推動服務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促進服務外包業發展。進一步推進佛港澳在科技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深入合作,抓緊落實佛港、佛澳合作各項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一批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抓好“廣東九江綜合保稅區”創建工作,支持順德區申報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繼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實施我市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引導企業運用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價值鏈提升等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聯合國支持產業集群和資本運作(佛山)國際示範城市項目建設,帶動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發展先進制造業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促使企業走低碳、清潔、可持續發展道路。繼續做好“雙轉移”工作。落實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加強和改善政府服務,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資本市場上市、技術創新、品牌培育等手段加快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壯大。
以“四化融合”構建“智慧佛山”。認真實施《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5)》,推動信息化、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既要培育與信息化相關聯的新興產業,又要運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化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各個環節的運用和滲透。以信息化提升城市化,既要積極推進電信網、電視網、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加快物聯網發展,為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又要藉助信息化手段和措施,大力發展智慧型交通、智慧型治安、智慧型教育、智慧型醫療、智慧型文化等等,使我市加快邁向信息社會。以信息化加快國際化步伐,既要在微觀層面引領企業不斷套用信息化手段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又要在巨觀管理上加快實施通關電子化、一體化,為企業走向世界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實現國際化發展。深化佛港澳電子商務套用合作,大力發展信息服務外包業,打造廣東重要的外包服務業基地。
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全面推進與中科院的戰略合作,加緊建設中科院佛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促進先進科技成果在佛山轉化。加快制定智慧財產權戰略規劃綱要,實施專利、標準、品牌戰略工作考核辦法,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專利聯盟、標準聯盟和品牌聯盟。加強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培育發展風險投資、技術交易、公共檢測等中介服務機構,推動一批重點產業創新平台、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室落戶佛山。積極爭取廣東金融高新區成為“新三板”試點園區。實施優秀人才引進培養工程,著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來我市創業和發展。
(二)著力實施農村居民收入倍增計畫,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千方百計促農村居民增收。實施農村居民收入倍增計畫,通過物業改造、轉移就業、合作經營、農民創業、財稅補貼等多種途徑,提高農村居民的財產性、工資性、經營性、轉移性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支持高明區加快革命老區脫貧致富步伐。
進一步激發農村改革活力。全面鋪開農村集體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加緊完成“兩確權”工作,推進“股權到人改股權到戶”改革,有效解決“出嫁女”權益問題。穩步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加快農村宅基地換房試點建設,完成首批試點村居建設任務。探索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作試點。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編制《佛山市城鄉統籌規劃》,以規劃引領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重點加快公路網、交通站場、天然氣管網、生態建設等9大類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項目的啟動和建設,力爭到今年底,全市城市化水平達92.37%,自然村通公交率達70%,城鎮污水處理率達77%。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細則和績效考評機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以農村社區建設為平台,探索在村(居)建立行政服務中心,將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延伸到鄉村。加快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區域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
以園區建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園區招商引資,培育引進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項目,推動農業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信息技術推廣套用,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強農業核心競爭力。
以“三舊”改造重塑城鄉新貌。實施“三舊”改造“532”工程[2],用3年時間實現“舊貌換新顏,三年建造新佛山”目標。今年爭取完成“三舊”改造項目用地面積5萬畝,並培植30個市級先進改造示範點。用足用好“三舊”改造政策,完善歷史用地手續。加強土地儲備,增強政府土地調控能力。
(三)著力提升民生社會事業,加快建設富裕和諧佛山
以“迎亞運”為契機,全力維護佛山安全和諧穩定。紮實做好亞運佛山賽區安保工作。完善社會治安預警機制和防控體系,依法堅決打擊涉黑勢力、團伙犯罪以及“兩搶一盜”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推進“平安佛山”建設。加強信訪維穩和人民調解工作,紮實做好法律服務、社區矯正和幫教安置工作。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加強和改善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進一步加強應急平台建設。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強化食品、藥品、農產品安全質量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以完善路網系統為核心,大力加強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落實城鄉交通升級計畫及實施方案,統籌區域交通站場、港航建設,促進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零換乘”和無縫對接。加快廣佛軌道交通建設,確保首通段今年10月建成通車。啟動廣佛環線建設。加快推進禪西大道、“一環”西延線、廣明高速東段等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中心城區限摩工作。繼續實施公共運輸共同體模式改革,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力爭今年實現全市交通公交分擔率12%的目標。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積極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力爭今年通過國家驗收。加快“數字城管”建設,利用信息技術最佳化城市資源配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以建設宜居城鄉為目標,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實施迎亞運環境升級計畫,進一步強化工業污染、機動車尾氣、揮發性有機氣體污染的控制和整治。全面開展跨界河流、廣佛接壤區域河涌和比賽場館周邊河涌的治理和保潔工作。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全面完成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任務。
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問責制,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嚴格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查處違規違法用地行為。積極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面推進綠道[3]規劃建設,構建城市道路綠網和水系綠網骨架,建設嶺南綠城。加強“不開發區”規劃建設,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補貼等生態補償機制。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做好城鄉就業難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的就業服務工作,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探索農民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辦法,鼓勵農村居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促進教育事業均衡優質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努力爭創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加快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佛山高級技工學校規劃建設。落實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兩相當”[4]。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穩妥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做好重大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工作。認真落實人口計生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全面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情暖佛山”系列活動,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現代化大城市意識。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強歷史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全面完成祖廟修繕工作。推進文化資源整合,把“佛山秋色歡樂節”打造成為佛山特色、中國知名的文化品牌。積極創建“中國書法名城”。加強城市形象宣傳,打造城市品牌,提升佛山知名度。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加快形成崇尚健身的良好社會風氣。全力辦好亞運會拳擊和水上芭蕾比賽。全面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積極推動廣佛同城化和廣佛肇經濟圈建設,讓同城化和區域一體化成果更好地惠及佛山市民。
我們要堅決貫徹中央、省委關於對口援疆、扶貧開發工作的決策和部署。積極開展對口支援新疆伽師縣工作,力爭年內初見成效。繼續推進“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通過智力扶貧、勞務扶貧等方式,提高幫扶地區“造血”功能,達到自主脫貧。全面完成支援汶川水磨鎮恢復重建任務。
重點辦好10件民生實事。(1)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今年計畫建設保障性住房1600套,力爭到年底基本解決2007年調查在冊的7400戶、人均居住面積12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2)全面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覆蓋全體農村居民、城鄉統籌的養老保險制度。(3)實施基本農田保護補貼。將全市基本農田列入“不開發區”範圍,依法嚴格保護,對承擔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其他責任單位給予財政補貼。(4)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推行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在順德區開展政策性生豬保險險種試點。(5)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常住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達到人均25元以上。新建24間社區衛生服務站。啟動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綜合大樓建設和第四人民醫院改造工程。(6)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今年全市要按省要求的校舍安全工程改造項目,完成加固、改造、重建校舍工程9.51萬平方米。(7)擴大“明天計畫”實施範圍。將“明天計畫”擴大到159名低保臨界家庭殘疾子女,安排適宜手術的122名低保臨界家庭兒童入院實施手術。(8)實施農村特困家庭危房改造。對270戶農村低保戶、散居五保戶等困難民眾危舊房進行改造。(9)完善高齡老人津貼制度。從今年7月1日起,對全市90周歲以上戶籍老人發放高齡津貼。其中,90~99歲老人每人每月150元,10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0元。(10)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今年1月起,對2009年12月31日前(含本日),已領取基本養老金的23.46萬多名企業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
(四)推進改革促發展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參照順德區大部制改革模式,在全市各區深入推進黨政機構改革。支持順德區深入開展綜合改革試驗工作。在全市各鎮(街道)全面開展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強化面向基層和民眾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和深化事權下放工作,重點做好區向鎮(街道)下放事權工作。加強行政審批電子網路一體化建設,將行政服務內聯五區、外延村居。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探索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積極倡導和支持志願者服務,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社團、公益慈善機構等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引導社會組織誠信自律、良性發展。加強城鄉社區建設,為明年村(居)換屆選舉工作打好基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制度,逐步使優秀農民工融入城市。
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堅持公共財政原則,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與問效體系。加強公共融資平台監管制度建設,防範政府債務風險。深入實施金融發展三項計畫,大力推進金融業創新發展,爭取成為中小企業融資改革綜合試點區。加快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農信社分批改制和村鎮銀行試點工作,推廣政策性農業貸款擔保基金模式。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推動更多企業上市融資,打造證券市場“佛山板塊”。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各項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權力運行。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推進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科學編制好“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網路問政平台,深入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建立政府績效考評體系,提高行政效能。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行政問責制度。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決查處各種違紀違法案件。繼續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強化公務員隊伍教育、管理和監督,努力建設一支為民務實清廉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佛山正處於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的關鍵時期,困難和挑戰考驗著我們,責任和使命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迎難而上,奮力拚搏,為續寫佛山發展新輝煌而努力奮鬥!
注釋:
[1] 服務業“314”計畫。即從2010年開始,用3年時間,實施100個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到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0%以上。
[2]“三舊”改造“532”工程。即2010年完成“三舊”改造項目用地面積5萬畝,2011年完成3萬畝,2012年完成2萬畝,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舊貌換新顏,三年建造新佛山”目標。
[3]綠道。即沿著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如用作遊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它是連線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蹟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線的開敞空間紐帶。
[4]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兩相當”。即縣域內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大體相當,縣域內農村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城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大體相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