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平頂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加快發展。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改革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奮力開拓創新,圓滿完成了市八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
——總體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1067.7億元,是2003年的3倍,年均實際增長15.4%,總量由2003年的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產總值21998元,是2003年的3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2.5億元、支出102.7億元,分別是2003年的4.6倍和3.7倍,收入規模由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3位。
——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加快發展。糧食生產連續五年豐收,2008年總產量38.8億斤,比2003年增產近10億斤。全部工業增加值663.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0億元,分別是2003年的3.6倍和2.4倍;二、三產業比重由86.8%提高到90.5%。
——投資、消費和出口快速增長。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1.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8億元,出口總額5.3億美元,分別是2003年的5.4倍、2.2倍和5.4倍。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20元,分別是2003年的2倍和2.1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40.3億元,是2003年末的2.3倍。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蓬勃發展。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健全。科技進步貢獻率明顯提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2‰。
五年來,我們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在最佳化投資結構的基礎上,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五年實施各類重點建設項目165個,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63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4.7倍。蘭南、寧洛、二廣、鄭堯高速公路平頂山段建成通車,總里程343公里,結束了我市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燕山水庫建設和昭平台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順利完成。6個220千伏、1個50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用,電網總變電容量達到508萬千伏安。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和6縣(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20萬噸。舞鋼公司100萬噸寬厚板生產線、姚電公司2×60萬千瓦機組等66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產,中平能化雙30萬噸氯鹼暨45萬噸電石、新平高工程等34個項目正加快建設。孟寶鐵路複線、鄭渝鐵路客運專線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進展。大批項目的建成投產(投用),進一步夯實了發展基礎,洗煤、焦炭、鋼材、發電量、乾法水泥、高壓開關設備等主要產品產量實現翻番。
(二)積極引導產業結構最佳化。工業結構進一步改善。五年投入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資金5.6億元,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是2003年的4.9倍,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21%,比2003年提高14.2個百分點。出台了促進30戶重點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引導新上項目向產業集聚區集中,企業規模和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由2003年的4家增加到14家。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確立了創新型平頂山建設目標,組織實施了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瓦斯抽采-發電-熱害治理等重大科技專項。五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63項,新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家,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9家、高新技術產品45個,新增中國名牌產品4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現代服務業發展明顯提速。制定了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文化旅遊、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發展。2008年接待國內外遊客72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1億元,分別是2003年的4.5倍和4.2倍;文化旅遊產業占第三產業比重15.4%,比2003年提高7.6個百分點。各類物流企業47家,比2003年增加21家。金融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有效信貸投放大幅增加,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2008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12.8億元、貸款餘額442.8億元,分別是2003年末的2.6倍和2.1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關閉小煤礦313個;淘汰小煉焦產能25萬噸、立窯水泥產能500萬噸、小火電機組46.2萬千瓦;拆除黏土磚瓦窯廠581個,復墾整理土地2萬畝,新型牆材套用比例達到85%。完成了各類燃煤發電機組脫硫設施改造。制定並實施了林業生態市建設規劃,完成造林98.5萬畝。與“十五”末相比,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3.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7.5%和10.4%,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三)紮實做好“三農”工作。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2005年開始免徵農業稅,落實種糧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農民由過去每年繳納各類稅費5億元,變為現在獲得政府補貼4億元。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五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萬畝、農機總動力97萬千瓦,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366個、規模養殖場4800個,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0餘家。順利完成了“農村百萬勞動力轉移工程”。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編制了市、縣兩級新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部分中心村建設規劃,啟動了聯繫中心鄉(鎮)、幫建中心村工作。所有行政村比省定目標提前一年實現通水泥路或油路,2007年實現戶戶通電。五年新解決30萬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13萬座、便民超市2000個,23萬農村人口實現脫貧。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覆蓋率達到95%以上。縣域經濟不斷壯大。2008年6縣(市)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別達到64.9%和46.3%,比2003年提高1個和7.7個百分點;10個縣(市、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均超2.5億元,最高的達9.1億元。
(四)強力推進城鎮建設和管理。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深入開展城市創建活動,2006年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後,接著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老城區五年完成城建投資35億元,新建、改擴建道路37條,新建橋樑16座,改造背街小巷65條,建成街頭遊園綠地106處。新城區累計完成投資86.8億元,已建和在建的建築面積達到423萬平方米,各項配套設施正在完善,湖濱新城初具規模。城市綠化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分別達到36.2%和31.6%,比2003年提高6.4個和6.3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1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3.2平方米。縣城和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強。各縣(市)城市創建活動成效明顯,修建、改建道路87條,建成各類廣場、遊園63個。城鎮化率由2003年的31.4%提高到40.2%。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大力推進市容環境、“城中村”、城區河道、集貿市場整治,城市面貌明顯改觀。
(五)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全市國有企業改制面達94%,13家大中型企業全部實現股權多元化。平煤天安成功上市。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組建成立。56所企業學校全部移交市、縣(區)管理。鄉(鎮)機構改革順利完成。城市信用社組建為商業銀行。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土地流轉試點加快推進。糧食流通、集體林權、交通、供銷、公用事業、收入分配等領域的改革取得新進展。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積極組團參加國家和省舉辦的重大招商引資和經貿洽談活動,主動加強與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2008年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是2003年的4.7倍。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2008年實現增加值550億元,是2003年的4倍,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5%,比2003年提高13.5個百分點。
(六)著力構建和諧社會。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五年新增城鎮就業45.8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5萬人。動態消除了城鎮“零就業家庭”。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建立健全了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女工生育保險制度,參保人數不斷增加。城市低保鞏固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人均月補差由55元提高到126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由8%提高到42%。在全國率先創辦了“愛心救助超市”。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民醫保。五年新建經濟適用房119萬平方米,新增實物配租房1045套,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11億元。19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基本完工。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兩基”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施。消除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37.7萬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高中階段貧困生救助制度。高等院校辦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完成了12所市、縣醫院和全部鄉(鎮)衛生院的改造,建成了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631個標準化村衛生所。在全省率先實施城市醫院支持農村衛生工程。嚴格執行計畫生育政策,穩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計生工作連續14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開始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市。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國家級保護名錄。小品《高效率的愛》獲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豫劇《珠簾秀》、《李清照》獲河南文華大獎,數字電影《女大學生部落》等10部作品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市博物館和市文化藝術中心主體完工。八集系列片《走遍中國·走進平頂山》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在海內外反響較好。民眾體育運動蓬勃發展,業餘訓練水平不斷提高。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我市選手奪得3金1銀1銅。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紮實推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加強大學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五年新增全國文明單位和先進單位7個、省級文明單位183個。國防教育、雙擁共建、人民防空工作深入開展,連續三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駐平部隊和武警官兵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維護穩定、支持地方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第五、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順利完成。安全生產和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嚴格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的監管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秩序整頓和隱患排查治理,保持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郟縣高門垌煤礦事故搶險創造了我市煤礦救援史上的奇蹟。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沒有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命案偵破攻堅戰”和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行動,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加強信訪工作,解決了一批難點熱點問題,維護了社會穩定。
(七)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深入推進法治誠信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推進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務員素質為重點的“兩轉兩提”工作,政府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市級審批項目取消62%,行政審批效率位居全省前列。清理廢止規範性檔案487份。政府應急管理、市長熱線、電子政務等工作不斷加強。統計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審計、外事、僑務、對台、史志、物價、氣象、菸草、鹽業、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國家安全等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全市支援四川地震災區工作紮實推進。
各位代表!
2008年,是我市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大事最多、挑戰最大的一年。面對嚴峻的巨觀經濟形勢,我們堅持咬定發展不放鬆,迎難而上、奮力拚搏,經濟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3.5%,出口總額增長6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9.1%和11.2%,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較好地完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被省政府授予完成責任目標優秀單位稱號。市委、市政府承諾的“十大實事”全部落實。成功舉辦了’2008華僑華人中原經濟合作論壇、中國·寶豐第四屆魔術文化節、第六屆中國曲藝節和中原魯山大佛開光等重大節會活動,充分展示了平頂山形象。
各位代表!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積極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五年,是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發展後勁顯著增強的五年,是民生持續改善、人民民眾得實惠更多的五年,是城鄉面貌變化巨大、平頂山知名度和影響力快速提升的五年。五年的拼搏奮鬥,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五年的探索實踐,為今後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創新發展思路。要始終堅持“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堅決破除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舊體制,勇於探索符合實際的新思路、新舉措,加快建設全面發展的新型現代化城市、中原城市群重要的戰略支點和全國重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必須以項目建設為龍頭,加快發展步伐。要始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堅定不移地謀劃好項目、建設大項目,既拉動當前經濟成長,又為今後發展備足後勁。必須以節能減排為突破口,建設生態文明。要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和林業生態建設,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以引進戰略投資者為重點,推進改革開放。要始終堅持用開放的思維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加強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的戰略合作,不斷最佳化資源配置,增強產業競爭力。必須以改善民生為著力點,促進社會和諧。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更多的財力、更大的精力向基層和困難群體傾斜,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改進政府工作。要始終堅持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陽光政務,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平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和國際友人、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與人民的期望還有差距,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主要指標按人均計算還處於全省中游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還比較靠後。二是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第三產業比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三是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四是一些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得還不夠好,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比較困難。五是安全生產基礎仍然薄弱,部分行業和領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六是少數幹部作風不實,行政效率不高。當前,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下行和財政保障壓力加大,大學生和返鄉農民工就業困難增加。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和重託!
二、今後五年奮鬥目標
今後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五年。我們要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深的形勢下謀求又好又快發展,要在中原城市群你追我趕的競相發展中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態勢,挑戰和壓力前所未有。但大挑戰蘊藏著大機遇,大壓力孕育著大動力。應該看到,我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和較好的產業基礎,區位條件、要素成本優勢在提升,又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經濟發展的潛力巨大。更重要的是,我們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國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應對挑戰、促進增長的政策措施,有利於我們爭取更多支持,解決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堅持“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幹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這些都是我們應對嚴峻複雜形勢、推進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難得機遇和力量源泉。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化“危”為“機”。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繼續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態勢,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主要有三個標誌:一是力爭實現“兩個翻番”。到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均比2008年翻一番,總量分別突破2100億元和12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5800美元,基本達到全面小康標準。二是力爭實現“兩個基本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降到8%以下,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比重接近60%,基本完成工業化;城鎮人口達到250萬人,城鎮化率接近50%,基本完成城鎮化。三是力爭實現“兩個明顯高於”。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科研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千人擁有醫生數、社會保障覆蓋率等社會事業發展指標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圍繞上述目標,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加快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一個載體”,就是建設產業集聚區,通過產業的集聚促進生產要素的規模集聚和最佳化組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動力,進而帶動社會就業,用產業和就業創造需求,用需求再來拉動產業發展,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互動融合,打造資金、技術和人才高地。“三個體系”,一是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現代農業、工業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基礎產業相互支撐、互動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打造戰略支撐產業,加快工業化進程;二是現代城鎮體系,按照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著力構建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中心村協調發展的城鄉布局結構,以城鎮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引導產業的集聚發展,實現資源的集約利用,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加快城鎮化進程;三是自主創新體系,重點抓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建設一批工程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立健全產學研有效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為率先實現崛起提供科技支撐。
實現上述目標,要做到“五個著力”:一是著力擴大社會需求。緊緊抓住國家擴內需的有利時機,千方百計抓好項目建設,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積極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同時,要努力保持外貿穩定增長。二是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切實加強自主創新,加快形成以科技進步與創新為基礎的創新體系;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三是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大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進一步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加快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更加開放的平頂山。四是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使行政審批效率整體位居全省前列,努力創造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五是著力構建和諧社會。積極擴大社會就業,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紮實推進平安建設,確保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我們相信,經過五年的努力,平頂山的經濟將更加繁榮、社會將更加和諧、城鄉將更加美好、人民將更加幸福,一個更加大氣、更加和氣、更富朝氣、充滿活力的新鷹城,必將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三、2009年工作任務
2009年是新一屆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應對危機、共克時艱、搶抓機遇、譜寫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起始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態勢這一首要任務,堅持“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著力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均增長12%,力爭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4%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8%;城鎮新增就業6.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2.4%和8.2%。籌措資金34.4億元,辦好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十大實事”。
重點抓好八項工作:
(一)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狠抓關鍵,著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努力擴大投資需求。堅持爭取政策支持和吸引社會投資兩手抓,大力實施“8185”投資促進工程,在能源化工、裝備製造、農林水利、交通運輸、城鎮建設、產業升級、節能減排、社會事業等8大領域,安排10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800億元,確保今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以上。工業投資完成280億元以上。開工建設華能郟縣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平頂山南50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工程等19個項目;建成中平能化集團雙30萬噸氯鹼、舞鋼公司新寬厚板生產線調整等19個項目;加快推進魯陽發電公司一期2×100萬千瓦機組、海星化工30萬噸煤焦油等14個續建項目建設;切實做好舞鋼公司特寬厚板軋機易地改造、魯陽發電公司二期2×100萬千瓦機組等項目前期工作。交通投資完成60億元以上。開工建設汝登高速平頂山段、孟寶鐵路複線等項目;建成焦柳線平頂山段電氣化改造、范辛鐵路平頂山段、長安大道西段延伸等項目;積極推進葉舞高速公路建設;加快環城快速通道、鄭渝鐵路客運專線平頂山段、魯山軍用機場增建民用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平頂山至鄭州城際軌道交通項目。農林水利投資完成60億元以上。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平頂山段、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市“12316”農業信息服務系統等項目;完成已開工建設的19座、爭取再開工建設13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孤石灘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切實做好北汝河治理前期工作。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投資完成100億元以上。開工建設市垃圾處理工程等項目;建成市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技改、新城區污水處理廠一期、礦區採煤沉陷區治理、市疾控中心綜合實驗樓等項目;加快推進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國家食品安全檢測科研中心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加大工作力度,及時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環境,確保重點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努力提高消費能力。推進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落實企業最低工資制度,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人均月增100元以上。提高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1600元提高到2000元。提高優撫對象、建國前老黨員等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繼續落實對農民的各項補貼政策,擴大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標準。落實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等政策。積極培育消費熱點。引導房地產企業多開發建設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鼓勵有實力的房地產企業集中連片開發,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便民消費,加快發展旅遊休閒消費,擴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服務消費。繼續最佳化消費環境。落實居民購買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的鼓勵政策,全面清理消費領域相關規費,積極發展消費信貸。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新建260家農村連鎖超市和一批配送中心。做好“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機車下鄉”等工作。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抓好現有農貿市場的提檔升級,在市內三區各擴建或再建一個大中型農貿綜合市場。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著力保持外貿穩定增長。落實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加大對中平能化集團、舞鋼公司等重點出口企業和高壓開關、電收塵器、碳化矽等重點出口產品的扶持力度,支持農產品出口。鼓勵緊缺資源、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進口。
切實加強財政金融和主要生產要素保障。認真落實財政金融政策。努力擴大政府投資,引導帶動社會投資。依法加強稅收征管,規範非稅收入管理。最佳化支出結構,確保工資發放、法定支出、規定配套、“十大實事”等資金需要。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改進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加強與省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抓緊落實已簽約的千億元授信資金。積極引進外地股份制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中小金融機構拓展業務範圍,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中小企業、“三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實施重點上市後備企業培育工程,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完善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支持保險業改革和發展。著力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優先保障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需求。積極開展土地整治,力爭盤活存量土地2000畝以上。大力推進多層標準廠房建設和用地方式改革。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完成市、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主動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認真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實行市級領導聯繫百戶重點企業制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全面落實各項涉企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繼續組織銀行、企業、項目單位開展銀企洽談、供需對接等多種活動,促使銀企之間、企業之間形成穩定的合作、協作關係。加強經濟運行調控,保障重點企業生產要素供給。
(二)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經濟結構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相結合,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動工業支柱產業最佳化升級。圍繞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特寬厚鋼、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積極推廣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加快套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推進中平能化集團1萬噸錦綸66中低旦工業絲、平煤機液壓支架控制系統、中材環保袋式除塵產業化等重大產業升級項目建設。著力推動30戶重點企業發展,儘快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研究制定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術等為重點,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抓好中平能化集團對位芳綸產業化、藍彩新型平板顯示器、新平高特高壓超高壓開關重大裝備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加快發展服務業。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圍繞優勢旅遊資源和豐厚的文化底蘊,高標準編制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突出抓好堯山、香山寺、佛泉寺、風穴寺、葉縣縣署、二郎山、三蘇園等精品景區建設,積極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拓展旅遊市場,提升服務水平。加快編制物流產業發展規劃,以平東、平西火車站為依託,積極推進一批物流項目建設。
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著力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步伐。全力推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確保今年“創園”成功、明年“創衛”成功。做好迎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復檢工作。老城區改造要突出道路交通、“城中村”改造和園林綠化三個重點。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網路,開工建設香山路、凌雲路南延等15個道路橋樑項目,新增城市道路10公里以上。成立專門機構,引進有實力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強力推進郝堂、大營等15個“城中村”的改造。搞好香山公園、生態文化體育公園等6個綠化項目建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以上。抓好第四水廠續建和城區西水東調工程建設。新建一批環衛設施。新城區建設要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新增道路通車裡程8公里、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達到13平方公里。加快新城區醫院、商場、公交樞紐站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承載能力,加快聚集人氣。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強力推進城市環衛體制改革。嚴格落實創建工作制度,大力推進市場、“城中村”、餐飲業和“五小”門店、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的綜合整治,逐步取締馬路市場。加強道路、橋樑、路燈、雨污水管網等市政設施養護。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產業集聚區規劃的統籌、協調和銜接。完成平寶葉魯一體化規劃、中心城區50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市域村鎮體系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強縣城和小城鎮建設,每個縣(市)再有2個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達標。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引導人口、產業、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力爭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2%以上。
加快構建自主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以重點項目為依託,以技術和資本為紐帶,努力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增強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推動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啟動實施2項重大科技專項。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4個、省優質產品5個、采標確認產品3個。加強農作物良種培育和產業化開發。做好智慧財產權創造、套用和保護工作。
加快發展產業集聚區。抓住我市化工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等10個產業集聚區列入全省重點支持範圍的機遇,全面加快區內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承載能力,推動企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發展、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努力把產業集聚區建成科學發展的載體。結合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最佳化縣域產業布局,引導城市農產品和礦產品加工企業向原料產地轉移,促進縣域產業集約、集群發展,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三)全面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認真落實今年中央1號檔案精神,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促進農村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切實抓好葉縣、郟縣高產穩固區和汝州低產改造區建設,確保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610萬畝以上,力爭再奪豐收。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特色農業,重點抓好油料、菸葉等大宗經濟作物和食用菌、名貴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生產。進一步落實促進畜牧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快發展規模化養殖和畜產品加工業,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新增省級龍頭企業3家以上。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00家以上。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編制和實施新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新村建設規劃,上半年完成539箇中心村的規劃編制。加大對中心鄉(鎮)、中心村的支持力度,籌措1億元,對按照中心村建設規劃建房的農戶給予每戶3000元建築材料的引導性補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解決1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面完成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新建戶用沼氣3.5萬座、大型工程沼氣10處。加大對貧困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完成98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扶貧,解決和鞏固6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做好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工作。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認真落實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措施,建立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和信息發布平台,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0萬畝以上。充分發揮涉農金融機構作用,改善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加快推進村鎮銀行建設步伐。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提高農業公共服務能力。
(四)繼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加快商貿物資流通企業改制步伐,基本完成已進入程式的國企改制任務。積極推進市屬企業與中央、省管企業及非公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強強聯合,鼓勵關聯產業、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經營。支持農村信用社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大力推進財稅、投資、價格體制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城市供水、污水處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接待單位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選資力度,精心組織參加第四屆中博會、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投洽會等重點招商活動,突出辦好鷹城文化寶島行、第二屆“華合論壇”等重大經貿活動,辦好第三屆世界葉氏聯誼會。對引進項目,要全面考慮利稅、就業、環保等各方面因素,既算經濟賬,又算社會賬、政治賬;既算當前賬,又算長遠賬、綜合賬。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優勢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帶動設備、技術及勞務輸出。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發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作用,著力扶持100戶重點非公企業做大做強。開展“百名企業家培訓工程”。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及擔保風險補償機制,支持民營企業組建融資擔保公司,努力解決融資難問題。
(五)切實加強文化建設。大力繁榮文化事業。深入推進文化精品工程和“五個一工程”,做好《墨子》等電影的製作發行工作。組織好第二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大賽、首屆中國曲劇文化藝術節和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大賽等活動。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市博物館、市文化藝術中心建成投用,擴建改造3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3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916個村級基層站點和300個農家書屋。籌建山頂公園廣播電視發射塔。繼續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開展“舞台藝術送農民”活動。做好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加強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建設與管理。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著力培育龍頭演藝團體,積極引導寶豐民間演藝業快速發展。科學制定汝瓷發展規劃,全面加快汝瓷產業發展。以絹花、泥塑、五穀畫、金鑲玉為龍頭,帶動根雕、奇石、剪紙、烙畫等工藝美術市場趨向繁榮。積極發展汝陶、汝帖、葉縣編鐘、舞鋼龍泉劍、應國青銅器等高知名度文物的復仿製業。切實搞好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著力打造文化品牌。加大文化資源包裝、開發、推介力度,努力將香山寺風景區、佛泉寺風景區、漢唐皇家溫泉打造成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旅遊品牌。圍繞香山觀音文化,創作一台高水平的舞台劇,打造國家舞台藝術精品。積極挖掘開發牛郎織女文化。策劃拍攝電視連續劇《葉公》,推出一批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劇目。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繼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穩妥推進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改革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建設寶豐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拓寬文化產業融資渠道,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藝表演、文化娛樂、出版物分銷等領域。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認真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幹部民眾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重點,深入開展“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主題道德實踐活動。做好大學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開展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和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景區競賽活動,繼續推進科教、文體、法律、衛生進社區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提高城鄉文明程度。
(六)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以辦好“十大實事”為重點,著力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切實把發展成果體現在人民民眾幸福指數的提升上。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研究出台全民創業實施意見,以創業促就業。認真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大學生到基層、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繼續延長“4050”人員享受公益性崗位就業的各項補貼政策,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支持困難企業採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減薪等辦法,儘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繼續做好復轉軍人就業安置工作。落實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促進農民工就業。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畫”、“陽光工程”和“雨露計畫”,完成農民職業技能培訓6.5萬人,新增轉移就業5.3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