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抗日戰爭大事記

2月12日 2月21日 12月1日

1月1日
日軍第三、第六兩師團主力進犯長沙,國民黨軍李玉堂部沉著應戰,給日軍以重創。至5日,日軍潰退。
同日,中、蘇、美、英等26個參加對德、意、日軸心國作戰的國家在華盛頓發表共同宣言(即《聯合國家宣言》)。到1945年3月1日止,法國、墨西哥和菲律賓等21國陸續表示贊同這宣言。《宣言》的主要內容:1.簽字國保證使用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共同對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2.各國保證不同敵國單獨締結停戰協定或和約。華盛頓宣言成了聯合國形成的萌芽。
1月2日
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中國軍隊已開入緬甸協防。
1月3日
同盟國宣布,反軸心國之第一最高區域統帥部及西南太平洋區之統帥部已組成。魏菲爾上將(印度英軍總司令)任西南太平洋區陸海空軍總司令;勃勒特少將(美空軍總司令)為副總司令;哈特上將(美國亞洲艦隊總司令)統帥該區全部海軍;潘納爾上將(英國遠東軍總司令)任參謀總長,中國戰區(包括泰國、越南及將來可能成為盟軍控制區域)陸空軍最高統帥由蔣介石擔任。
1月5日
中國青年反法西斯大會在延安舉行。
1月24日
中國遠征軍第六軍前鋒(1團)已到達緬甸之孟養(後續部隊2團為英方所卻,未入緬)。
1月26日
新華日報》載,陝北1941年開荒288107萬畝。修水利298.5萬畝。1941年上半年增加牛11973頭,羊108693隻,驢8594頭。
1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確定減租減息三原則:1.承認農民是抗日和生產的基本力量,因此要扶助農民,實行減租減息;2.承認大多數地主是要求抗日的,一部分開明紳士是贊成民主改革的,故應交租交息;3.承認富農是農村中的資產階級,是現時比較進步的,因此目前不是削弱而是鼓勵。
1月29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宋子文接美陸軍部長史汀生函,說明史迪威來華的任務;一、監督美國援華物資的撥配與使用:二、指揮在華美軍及蔣介石撥交之中國軍隊;三、參加在中國召開的國際作戰會議,並擔任蔣介石之參謀長;四、控制在中國境內之滇緬公路。
1月31日
國民黨政府財政部宣布,淪陷區四銀行(中國、中央、農民、交通)被日寇劫持之一切業務無效。
2月1日
毛澤東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作《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提出整風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方針是"懲前斃後,治病救人"。此後各根據地黨政軍部門機關整風開始。
2月2日
羅斯福向國會提出對華貸款5億美元,作為戰費或增加國內經濟之用。
同日,英國政府通知中國,願貸給中國千萬英鎊。
同日,史迪威奉命調任中國戰區參謀長。
2月4日
蔣介石偕宋美齡與王寵惠、張道藩。董顯光及英大使卡爾由重慶飛緬甸、印度訪問,當夜抵臘戍。次日抵印地之加爾各答。
2月6日
由陳納德所指揮之美國空軍志願隊(飛虎隊)在仰光上空擊落日機20架。
2月7日
英國軍事代表團團長丹尼斯奉命聲明,歡迎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
2月8日
毛澤東在延安幹部會議上作《反對黨八股》的報告,指出黨八股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如聽任黨八股發展下去,是會害黨害國的。
同日,英國海軍部宣布,將駐泊長沙之鷹、塘鵝、泥鳥號三炮艦贈送給國民黨政府。
2月10日
蔣介石與印度總督林里資哥及印度軍總司令哈特萊為印度政治問題、軍事實力及如何團結印度民眾共同對抗侵略問題,先後交換意見。鏇又多次與前印度國大黨主席尼赫魯會晤。後據邱吉爾的勸意,蔣介石於18日在加爾各答白拉爾公園與甘地會晤,會談先後達5小時,始行分別。並成立中印協定,中國在印境設立物資儲運網,以雷多為內運出發站。
2月11日
全印學生會聯合會宣布,定15日 為"中國日"。
2月12日
東北抗聯將領趙尚志被日本特務殺害。
同日,蔣介石接見尼泊爾國王子巴哈度,伊奉其父卓達王之命前來,並貢獻革達王親獵之虎皮-張,另以印幣5萬盧比,為救護中國戰時難胞之用,蔣乃欣然接受。
2月14日
日軍在定縣油房鎮施放鼠疫菌。
同日,倫敦舉行"對華致敬"民眾大會,歡迎中國成為英之盟國。
2月16日
日軍在通明、雷州兩港登入,進據海康,國民黨軍退守客路。
2月17日
八路軍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包森率部在遵化野虎山同日偽軍相遇,不幸中彈犧牲。
2月21日
蔣介石訪問印度結束,午後偕宋美齡及隨行人員自加爾各答乘機返國,晚抵昆明。
2月24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公布,中、波即復交,波蘭宣布取消承認偽滿洲國。
同日,駐英大使顧維鈞代表中國出席倫敦"太平洋作戰會議"。
2月26日
英國新任駐華大使薛穆抵重慶。
2月27日
蔣介石在昆明接見英國聯絡參謀馬丁,商決中國遠征軍進駐同古辦法。
3月1日
蔣介石由昆明飛抵臘戍。次日與韋維爾商談據守仰光與庇古之軍事問題。
3月4日
蔣介石在緬甸之臘戍與陳納德商談使用空軍計畫問題。
同日,美國史迪威抵重慶,將就任中國戰區聯軍參謀長。
3月5日
美國泊駐重慶之圖圖拉號炮艦贈給國民黨政府。
3月7日
中國遠征軍第二○○師戴安瀾部到達緬甸同古,協同英軍作戰。
3月10日
國民黨中宣部部長王世傑宣布:中國政府決定派遣軍事代表團赴美,由熊式輝率領,參加盟軍軍事會議。
同日,陳納德將軍之"飛虎隊"改編為美國駐華第十四航空隊,今日成立。
3月11日
日軍在浙東象山港登入,在山東方面進犯荷澤、曹縣一帶邊境。
3月12日
緬甸政府派福格德為首任駐華代表。
3月14日
中航DC-2式機由昆明飛重慶,失事焚毀,英軍事代表團長鄧尼斯等17人遇難。
3月15日
蔣介石調西安辦公廳主任衛立煌任緬甸遠征軍總司令,其遺缺派朱紹良兼任之。
3月21日
宋子文與美財政部長摩根素在華盛頓正式簽訂"中美借款(5億美元)協定"。
同日,中國入緬遠征軍已在西陽與日軍接戰。隨後,退扼緬甸鄂克溫。
3月25日
日本商工省指定向偽滿洲國遷移34個工廠。
同日,緬甸日軍迫近同古,與中國軍隊發生激戰。日軍使用毒氣,中國軍隊堅守陣地不退。血戰四晝夜,予敵重創。26日,同古失守。
同日,國民黨軍開入泰國。
3月28日
中英軍在東瓜與日軍激戰。
3月31日
華盛頓成立太平洋作戰會議,由中、澳、新、荷、加、英、美7國組成之,定於4月1日開首次大會。
4月1日
中、美、英、加等國在華盛頓舉行太平洋軍事會議。
4月2日
蔣介石派羅卓英為遠征軍司令官。
同日,滇緬路封閉。
4月8日
國民黨軍事代表團熊式輝等一行飛抵美國。
4月9日
滇境空戰,中國空軍、美志願軍擊落日機10架。
4月28日
中國遠征軍與入侵臘戍之日軍激戰。
4月29日
日軍占領臘戍,中國遠征軍撤至畹町,中緬交通斷絕。
5月1日
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開始發行"美金公債"1億元。
同日,侵華日軍糾集日偽軍五萬餘人,在空軍的配合下,出動坦克、汽車幾百輛,由其華北駐屯軍司令岡村寧次親自指揮,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起“五一大掃蕩”。
5月2日
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延安楊家嶺召開文藝座談會,23日結束。出席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共80餘人。在5月2日的第一次大會上,毛澤東講了立場、態度、讀者對象、工作和學習等五個問題。5月23日,毛澤東又在最後-次會議上作了總結髮言。毛澤東在會上的兩次講話,稱為《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系統地闡明了無產階級文藝的根本方向、立場等問題。
5月3日
侵緬日軍攻占雲南之畹町、龍陵。
5月5日
偽滿洲國開拓總局公布,第一期開拓計畫期間,共移入日本人10.7萬人。
同日,寶山空戰,中國空軍擊落日機8架。
同日,北緬莫八淪陷,日軍進犯至保山惠通橋附近,與國民黨軍隔怒江對峙。次日,日軍強渡怒江,與國民黨軍激戰。
5月8日
緬甸密支那失陷,國民黨軍隊一部撤回雲南境內。
5月10日
怒江東岸的日軍,被國民黨軍擊退。
同日,侵緬日軍進犯滇西騰衝,次日攻占該地。
5月15日
浙東日軍約5個師團兵力,分由奉化、上虞、紹興、肖山、富陽方面同時西犯,主力沿浙贛線進犯。與此同時,江西南昌之日軍則東犯,配合浙東日軍進犯浙贛線。
5月16日
浙江嵊縣失陷。
5月17日
浙江諸暨淪陷。
同日,蘇軍千餘名,強占新疆之哈密,雖經中國當局交涉,竟不願撤退。
5月18日
國民黨國防最高委員會決定:6月14日為"同盟國日"。
5月19日
日軍陷浙江桐廬。
5月20日
浦江陷落,次日義烏陷落。
5月22日
中國遠征軍進抵印、緬交界之坎柏蛹。
5月26日
中國遠征軍第二○○師師長戴安瀾於本月18日通過細摩公路時,與日軍奮戰,身受重傷,本日在孟密特北不治殉國。
5月27日
印度駐華總代表沙潔福抵重慶。
同日,陳獨秀逝世於重慶,享年60歲(1879――1942年)。
5月28日
日軍侵入金華、蘭奚,日師團長酒井直次被擊斃。
5月31日
日軍在溫州彎坎門登入。
6月1日
日軍陷江西弋陽。
6月2日
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在山西遼縣麻田村附近對日軍反"掃蕩"作戰中,壯烈犧牲。
同日,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宋子文與美國務卿赫爾在華盛頓簽訂《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亦稱《中美租借協定》
6月3日
日軍進犯衢州。
6月5日
羅斯福警告日本,如在中國或其他盟邦使用毒氣,美國將予報復(日軍進犯建德、全華時,皆施用毒氣彈)。
6月6日
衢州失陷。
6月8日
東鄉淪陷。
同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關於在全党進行整頓三風學習運動的指示》。從此,在全黨開展了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整風運動。
6月9日
八路軍在冀中反"掃蕩"中,殲滅日冀勃特區"掃蕩"司令官坂本旅團長所率之部隊及援軍,擊斃坂本旅團長。
6月11日
入緬中國遠征軍指揮官羅卓英率團抵印度新德里。
6月16日
日軍侵占鷹潭、貴溪,浙贛全線盡陷敵手。
6月19日
蔣介石接甘地函,盼中印加強合作,要求英國退出印度。
6月23日
在華日本共產主義者同盟在延安舉行成立大會,宣言打倒法西斯,建立日本人民政府。
6月24日
國民黨軍克復貴溪。
6月27日
日軍侵占麗水。
史迪威受任為駐印軍司令長官,羅卓英為副長官。
7月4日
美國空軍志願軍(空軍飛虎隊)改組為美第十四航空隊第二十三驅逐機隊,陳納德改任美國駐華空軍總司令,指揮該隊。
7月6日
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以最高大十字勳章贈蔣介石。
同日,中國境內盟國飛機大舉出動,轟炸漢口、南昌、廣州等地日軍機場。
7月11日
盛世才向國民黨政府中央報告蘇聯企圖侵占新疆之經過。
7月13日
閩江國民黨軍渡海攻克福斗島。
7月16日
蔣介石接見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重申今後有關新疆事件,蘇聯政府應與國民黨中央政府宜接洽商,以免發生誤會。並告以對於新疆省經濟事項與蘇聯之交涉,國民黨政府已派翁文灝前往負責辦理:對於政治調查與督察事項,已派朱紹良赴新疆負責主持,希一併轉告蘇聯政府。
7月18日
國民黨軍克復橫峰、弋陽,次日又克建德。
7月20日
羅斯福秘書居里,由美經印度,飛抵重慶。次日,居裡面遞羅斯福總統親筆信給蔣介石,並對印度問題、中美合作問題、反攻緬甸與改善中英邦交等事,交換了意見。
7月21日
中共中央決定新四軍第五師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
7月22日
盟國太平洋作戰會議商定援華程式。
7月27日
國民黨政府公布第三屆國民參政員名單,中國共產黨人有毛澤東、林祖涵、秦邦憲、陳紹禹、鄧穎超、董必武。
8月3日
史迪威、居里在黃山謁見蔣介石,面陳三路攻日計畫。
同日,中國遠征軍自緬甸撤出抵達印度東部之雷多,爾後全部轉入軍事訓練。
8月4日
史迪威、居里由中國赴印度視察蘭伽訓練事宜。
8月5日
國民黨軍克復麗水、永康。
8月11日
蔣介石接見英國駐華大使薛穆,表示了對印度之地位的態度。並希望美國出面翰鏇,對印度保證,戰後允許其獨立。
8月19日
贛東國民黨軍克復上饒。
8月20日
巴西宣布放棄在華特權。
8月21日
國民黨軍克復浙贛鐵路線重鎮鷹潭、玉山縣城,又克青田、東鄉。
8月23日
國民黨軍克復浙江江山、常山及江西臨川。次日又克龍游、蘭奚。
8月27日
美國海軍潛艇在福建閩江口外擊沉日本運輸艦兩艘。
8月28日
國民黨軍克復浙西空軍基地衢縣及遂昌、麗水。
9月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規定中央代表機關(中央局、分局)及各級黨委是各地區的最高領導機關,統一領導各地區的黨、政、軍、民工作。
9月2日
浙贛鐵路沿線日軍節節退卻,開始縮短戰線,至月底浙贛西段之日軍全路撤回原防。贛東方面已恢復6月前態勢。
9月8日
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國務會議決議:免去胡適駐美大使職,調駐法大使魏道明任之。
9月11日
美國建造供給中國之第一艘運輸艦,在西海岸某港下水。
9月17日
盛世才逮捕在新疆之共產黨人陳潭秋、毛澤民(新省民政廳長)及林基路等160人。
同日,美國務卿赫爾發表關於"九·一八"事變11周年的聲明,斥日本為大戰禍首。
9月18日
國民黨政府派吳澤相為外交部駐新疆特派員,並加公使銜。
9月20日
日本人民反戰團體在延安開會,松本一夫任聯合會會長。
9月27日
蔣介石派董顯光攜函赴迪化歡迎羅斯福私人代表威爾基。次日,威爾基飛抵蘭州。
10月1日
浙境國民黨軍攻克永康
10月2日
羅斯福的特別代表威爾基由蘭州經成都飛抵重慶。
10月3日
蔣介石、宋美齡設宴招待威爾基,並邀各國使節參加。4日、6日,蔣與威會談。蔣介石正告威爾基:東北與台灣為中國領土,戰後必須歸還中國;旅順、大連軍港,可由中、美共同使用。
10月5日
周恩來在重慶會見美國總統代表威爾基。
10月6日
威爾基在重慶發表廣播演說,謂全力反攻之時機己到臨。
10月9日
汪精衛與日本特使平沼等簽訂長期租借海南島及確認華北、蒙疆偽組織等賣國條約。
同日,美國務院宣布:國務卿赫爾今已通知中國大使魏道明,願與中國政府談判廢止美國在華之不平等條約。
同日,英國外務部宣布,英政府已通知中國駐英代辦,願與中國政府討論取消英國在華之不平等條約。
10月10日
美、英兩國同時發表聲明,廢除在華不平等條約。
10月11日
中美新約在華盛頓開始談判。
10月12日
羅斯福電復蔣介石,允將第10路空軍增至15中隊。
10月15日
中蘇合辦新疆烏蘇獨山子油礦正式會談。
10月16日
蔣介石接見蘇聯大使潘友新,謂:1.獨山子油礦,盼與蘇聯簽訂契約;2.迪化之飛機製造廠,亦盼訂立契約,以解決懸案。
10月22日
第三屆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在重慶開幕,30日閉幕。會議討論通過了加強管制物價方案。董必武、鄧穎超出席。董必武被選為駐會委員。
10月23日
蘇聯大使潘友新離重慶返國。
10月24日
美國提出中美新約草案。
10月26日
美機猛襲香港廣州,擊落日機10架。
10月27日
史迪威與魏菲爾會商,中國軍隊入緬路線改由胡康河谷錳拱河岩進入。
10月28日
英駐華大使薛穆奉令與國民黨政府外交部談判廢除不平等條約事。
11月1日
中印公路在中、美、英三方協力下,自印度雷多開始修築。
11月4日
加拿大總理宣布,任命歐德倫少將為加拿大駐華公使。
11月10日
駐蘇大使邵力子歸國抵重慶。
11月12日
國民黨舉行五屆十中全會,至27日閉幕。通過《黨務改進案》等,謂"對共產黨仍本寬大政策,冀其能徹底覺悟,服從政府法令,政府必一視同仁,並加以保障"云云。
11月17日
宋美齡羅斯福總統夫婦邀請乘飛機赴美。
同日,比利時通知中國放棄在華特權。
11月22日
福州英國領事署交還租用地。
11月27日
盟機襲擊廣州,擊落日機多架,炸毀日一些船隻、倉庫。
12月1日
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國務會議通過,中、荷使節升格為大使。
12月7日
中美無線電傳真試驗成功。
12月8日
印度柯棣華大夫在河北唐縣逝世。
12月11日
蔣介石接史達林函,謂中蘇兩國之堅強友誼必在戰後奠定兩國人民合作之基礎,樹立世界永久和平。
12月18日
日軍第十一師團長螺?田攻及高級軍官9人,乘機自南京飛漢口在太湖上空被中國軍隊擊落斃命。
12月19日
日軍"掃蕩"大別山南麓國民黨軍,連陷商城、光山、潢川、麻城、羅田、英山、廣濟、黃梅、桐城、潛山、太湖、宿松等鄂豫皖廣大地區,國民黨軍潰敗。
12月21日
汪精衛在東京同日本天皇和東條英機首相舉行關於加強日本與南京傀儡政府之間關係的談判。
12月24日
滇西南累河畔日軍與中國軍隊對戰。
同日,盧森堡宣布放棄在華特權。
12月28日
蔣介石以密電告羅斯福,反攻全緬事中國套用之軍隊皆已就緒,惟英國不能踐其諾言。
12月31日
國民黨政府明令發表,表彰忠勇抗戰殉職將領38人,入祀首郡忠烈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