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黑啤

1795黑啤

1795黑啤就是第一支百威的生產廠家Budejovicky Mestansky Pivovar生產的啤酒。

啤酒產地

Budweis是捷克境內的一個小城,現在的捷克語名字叫Cesk,Budejovice.小城位於原來的波西米亞地區,始建於1256年,因為當地歷史上曾居住有大量的德裔居民,因此城市有兩種不同語言的名稱,Budweis便是它的德語稱呼。

百威啤酒的運行的關鍵日期:

1795-BMP 啤酒公司成立(Budejovicky Mestansky Pivovar).

1802-BMP 啤酒生產第一支的Budweiser Bier。

1872 BMP啤酒 開始向美國出口。

1877 安海斯-布希啤酒公司在美國,註冊商標"百威"

1882 BMP啤酒 註冊商標"Budweiser Bier"。

1895 Budejovicky Budvar啤酒公司在捷克創立,成為BMP 的捷克的競爭對手。

“百威”品牌之爭 本是同根生相鬩近百年

當年,“Budweiser”作為捷克人自己的啤酒在與德國造啤酒的激烈競爭中誕生,卻在和美國百威抗衡了近百年後,最終還是要被人搶走,這個結局自然是大多數捷克人不願意看到的。

目前,捷克的啤酒產量僅次於德國,位居世界第二位。在眾多捷克啤酒中,最著名的品牌便“Budweiser”。在捷克、奧地利和德國等地,如果外來人認為此“Budweiser”就是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的百威啤酒,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裡的“Budweiser”全都是正宗的捷克土產,並且捷克“土”百威與美國“洋”百威之間還糾纏著一大段理不清的恩恩怨怨。

本是同根生

生產捷克百威的“Budweiser/Budvar”啤酒公司(簡稱BB公司)同出產美國百威的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簡稱AB公司)遠隔萬里之遙,卻擁有著一絲共同的歷史淵源。

1895年,波西米亞啤酒股份公司成立,這便是捷克BB公司的前身。1958年,公司現在的名稱“Budweiser/Budvar”最終被確定下來。

二戰中,BB公司的生產設備有幸躲過盟軍的炸彈,完好保存了下來。戰後,捷克政府將公司收歸國有。此後,公司一直經營良好,是捷克政府穩定的財源之一。

生產“洋”百威的AB公司於1857年在美國的聖。路易斯市成立。那一年,本來經營肥皂廠的德國後裔埃伯哈爾德。安海斯接手了當地破產倒閉的“巴伐利亞啤酒廠”。他和女婿阿道夫。布希共同成立了安海斯-布希啤酒公司,為了借用著名啤酒產地Budweis的名氣,吸引德裔美國顧客,另一方面也為了和捷克的“Budweiser”啤酒競爭,該公司將自己出產的啤酒也定名為“Budweiser”。由於相隔遙遠以及當時缺乏商標權保護法的規範,與捷克百威重名的美國百威啤酒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問世了。

此後100多年時間裡,AB公司在美國和國際市場獲得了很大成功,今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商,在美國和世界市場的占有率分別達到46%和9%,其年產量達到130萬噸,自1957年以來一直雄居美國之首,產品保持多年全球銷量第一。該公司的百威啤酒目前行銷世界80多個國家,並在11個國家釀造生產。

相鬩近百年

相比而言,雖然美國百威後來居上,但論資歷捷克百威算得上是老大哥。作為小弟弟的美國百威有了些名氣後,哥倆為“Budweiser”商標權的事兒就打起了官司,這一打就是近百年的時間。

美國方面認為,美國百威源自於從歐洲來到美國的德國移民,在1876年就開始生產並使用該商標,而捷克方面則堅持他們才是“Budweiser”的正宗,並強調早在1872年,捷克的百威啤酒就已經遠銷到美國市場。經過一番爭吵,雙方在1911年達成妥協,AB公司終於獲得了在美國市場使用“Budweiser”商標的權利,但作為平衡,兩公司於1913年簽訂了雙方之間的第一個正式協定,協定規定美國AB公司不得用“Budweiser”的商標在歐洲市場銷售其產品,而在世界其他市場,則允許對方的存在。

此後一段時間,“百威”商標權之爭一度趨於平靜,但美國百威始終沒有放棄將捷克老大哥趕出美國市場的努力。1939年,美國AB公司終於取得重大的勝利,捷克BB公司不得不完全放棄了在美國使用“Budweiser”、“Budweis”以及“Bud”等一系列商標的權利,捷克百威最終從美國市場銷聲匿跡。

二戰以後,由於冷戰以及隨之形成的貿易壁壘,捷克百威向西方的出口幾乎停滯。與此同時,美國百威卻大幅擴張,一躍成為世界啤酒市場的巨無霸。東歐劇變以後,隨著經濟轉軌和市場開放,捷克百威再現生機,重又活躍於歐洲啤酒市場。美國百威也藉機展開強大攻勢,AB公司在東歐的第一批代表處就有一個直接設在了BB公司的大本營Budweis市。美國百威的目的十分明顯,就是不但要在商標爭奪戰中大獲全勝,而且要徹底控制BB公司,將其收歸旗下。

從1991年到1996年間,美國百威與捷方進行了多次商談,希望收購BB公司34%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戰略夥伴,但當時的捷克政府認為,美國百威參股僅僅只是對“Budweiser”這個商標感興趣,於是拒絕了美方的要求。儘管如此,AB公司近年仍然堅持在捷克政界進行了大量遊說活動。

由於雙方關係惡化,早年間的協定也失去了意義,於是“土”百威和“洋”百威之間的商標爭奪大戰重又燃起。近年來,AB公司和BB公司的商標官司不但斷斷續續打遍了整個歐洲,而且還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區,雙方各有勝負。AB公司被允許在歐洲的11個國家出售帶有“Budweiser”商標的百威啤酒,而在德國、奧地利等8個國家,則只能以“American Bud”的面目出現。捷克百威雖在德、奧、英等國打贏了官司,但在芬蘭、丹麥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等歐洲以外的國家卻遭到美國百威的成功阻擊。

捷克人後院失火

就在捷克BB公司同美國AB公司的商標大戰還在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沒料到卻後院失火。近兩年,捷克政府面臨著較大的財政困難。上個財政年度,捷克的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34億歐元。對此,歐盟已向捷克政府敲響了警鐘,並敦促其通過將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方式彌補財政缺口。雖然BB公司是一家經營狀況非常良好的國有企業,但迫於內外的雙重壓力,捷克政府內部已不得不開始醞釀將該公司進行私有化出售。

目前,不少知名的國際啤酒生產商都對收購捷克BB公司表示了興趣,其中有荷蘭的喜力、比利時的Interbrew以及南非的SAB Miller等公司,但最躍躍欲試的就是BB公司的小弟弟和老冤家對頭——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儘管捷克官方表示,私有化措施不會馬上展開,但人們普遍認為政府出售捷克百威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最終的併購者應該就是美國百威。

對此,許多捷克人表示在感情上非常難以接受,對他們來說,“Budweiser”已不僅僅是一種啤酒的品牌,它更是捷克歷史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捷克民族的驕傲。

BB公司的員工表示,斯科達汽車需要大眾公司來讓生產達到國際水平,“Budweiser”則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但市場競爭是激烈和殘酷的,捷克人要想保住自己的“土”百威,單憑一腔熱情顯然是不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