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煒

龔煒

龔煒(1895-1987年),字槐陂,男,奉新赤岸人。江西書畫藝術家,江西十老之一

基本信息

江西書畫藝術家,江西十老之一
龔煒(1895-1987年),字槐陂,男,奉新赤岸人。
自幼飽受家鄉美景薰陶,酷愛寫生。兒時才華初露,被鄉人譽為“槐陂藝童”。1922年由南昌二中畢業考入上海美專,受業於吳昌碩、劉海粟等,備受器重。回贛後,曾與傅抱石籌辦江西美術學校,未果。後傅抱石東渡日本,龔槐陂輾轉任教於贛州、高安等地。他從二十年代起,在廣州、南昌等地舉辦以“槐陂村人”為藝名的個人畫展達26次之多。
新中國成立後,龔槐陂豪情煥發,揮毫走筆,作畫甚多。1952年他的作品榮獲全國國畫比賽二等獎。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間受極左路線迫害,所存書畫盡遭抄毀。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平反,他雖已年過八旬,卻仍豪情不減,丹青不輟。龔槐陂繼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優良傳統,其花鳥、山水、人物自然質樸,筆端蘊含著濃郁的書卷氣息,其荷花、白菜、墨竹尤為行家推重。1985年7月,江西省文化廳主辦“晚芳猶香——四老書畫聯展”,他有51幅國畫作品參展。
龔槐陂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即頗負畫名,詩人、史學家辛際周(清光緒癸卯18年時中舉,廢科舉後考入京師大學堂,曾
任省立第五師範學監、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參與編纂《江西通志稿》,與吳宗慈合編《江西古今政治地理治革總略、八十三
縣沿革考略》),與其過從甚密。據辛際周所作《灰木詩存》載,1932年秋,辛際周應友人約,從南昌赴省立贛縣中學任教,
與龔槐陂、易曾錫(字古屯,曾任宜春中學校長,酷愛名家字畫收藏)相識,一見如故。是時,辛作《贈槐陂(龔煒)、古屯
(易曾錫)二首》,詩中寫道:“漂梗偶然聚,聚誠非偶然。冥冥誰主者,恐是宿生緣。”又言:“槐陂狷介士,玩世以畫
鳴。玄秘攫造化,筆底無關荊。古屯淹今學,而有古性情。開襟發高談,不恤四座驚。”辛際周為遇到兩位博學多才的知已而
欣喜不已。同年,辛際周又作《題槐陂山水畫》,詩中云:“尋常論作畫,動雲師自然。詎知自然界,正複雜醜妍……長日咬
矢橛,非為上乘禪。畫自寫逸氣,氣逸興乃顛。丘壑出胸中,造化謝無權。槐陂作此幀,我適立案前。但見筆起落,那計山斷
連。焦墨著生紙,怪惡狀叵傳。隨手抹赭綠,轉眼生雲煙。似南或似北,非宋亦非元。泥形析派別,小兒痴可憐。從來第一
義,難與時世賢。”詩中把槐陂畫作與一代宗師荊浩、關仝相提並論,對其出元入宋,勇於創新予以高度評價。此後,際周、
槐陂或談詩論畫,或結伴遊歷山水名勝,際周作有《花朝後二日與性初、槐陂出東郭游鹿雲山》、《揚州慢·乙亥寒夜,積雨
初止,弦月流光,與槐陂村人蹈月作小游,返齋共讀白石老仙詞,因寄揚州慢原韻增一解寄感,子月十日》、《霜葉飛·子月
十二日趁煦偕槐陂、君白同游鹿雲山,訪主僧不遇。餐蔬後穿竹徑、陟榛壟,繞寺縱眺而歸。
憶前歲清明植樹節與同人游此,曾紀以小詩,當時所植道旁樹今垂垂成陰,寺中寄寓流民亦都返故籍矣。餬口重來,未知息影何日,愴然感賦》等。已卯(1939年),兩人天各一方,際周又作《題槐陂為與存作山水小立幀》寄贈:“劉子嗜我詩,不減裕之與敬之。又愛槐陂畫,王宰真跡少陵詫。即今亂里各流遷,念舊往往馳雲箋箋箋酬詩兼索畫,神怡心賞非偶然。晴春萬綠搖畫室,畫師酒後興飛逸。伸紙潑墨傾刻成,近林遠巒突兀出。安用鵝溪十丈長,萬里勢欲收咫尺。”寄君客邸供臥遊,定有煙雲生素壁”。際周此詩,回憶了槐陂醉後寫真的情景。傅抱石作畫常鈐印“往往醉後”,蓋以酒助興,激發靈感,其友槐陂亦有此好。槐陂嗜酒,終其一生。出遊攜白酒一瓶,每作畫必微醺,以醉意來追求筆墨的酣暢淋漓,時而,將畫筆置口中,旁若無人,以唾沫濡毫;時而提筆凝思,墨落紙端,亦全然不覺,真乃名士風範。
槐陂作畫,善用宿墨、焦墨,紛披老辣,直抒胸意,識者推崇備至,卻頗不為流俗所好。從童年的“槐陂藝童”算起,丹青生涯八十餘年,作為吳昌碩,劉海粟高足,槐陂一生可謂是默默無聞,至老不享盛名,造化弄人,有時真令人無可奈何!
重慶交通大學教授
龔煒:筆名李之村,男,1958年4月生,貴州省甕安縣人。教授,中共黨員。畢業於貴州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大學本科。1985年至1987年考入復旦大學新聞學助教進修班學習碩士生主要課程。1983年以來,先後公開發表有關新聞學、文化學、文學理論等相關學科專業論文40餘篇,與上海大學、浙江大學兩位作者合著內地第一部傳播學專著《傳播學原理與套用》(承擔10萬字),參編教材2部,出版專著2部。獨力承擔2002年度貴州省哲社規劃課題《新時期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1項(專著,32萬字,2003年出版)。先後獲甘肅省政府優秀圖書獎(1990年)、全國高校文科教材一等獎、全國高師優秀教材一等獎(1991年)、全國首屆素質教育論文競賽二等獎(2000年)、省級學會科研成果二等獎3次、三等獎2次,獲地區政府特殊津貼獎勵和地區“十大傑出青年”表彰各1次。主持重慶交通大學引進人才科研項目1項、重慶市高校教改重點項目1項、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1項。
1979-2004年在貴州省黔南民族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2004年秋調入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任教,現為廣播電視新聞系主任、碩士生導師、重慶市寫作學會副會長、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重慶電視台節目評議員、重慶市品牌學會常務理事,2010年入選重慶市第一批社科專家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