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白蛾蠟蟬

龍眼白蛾蠟蟬

白蛾蠟蟬與堆蠟粉蚧皆屬同翅目,前者為蛾蠟蟬科,後者為粉蚧科,主要危害柑桔、龍眼、荔枝和芒果等果樹。 成蟲:體長從頭部到翅端19-25毫米,白色或淡綠色,體被白色蠟粉。 3、藥劑防治:根據白蛾蠟蟬與堆蠟粉蚧在幼蟲初孵若蟲階段,取食前蟲體都無蠟粉及分泌物,對農藥較為敏感的特點,掌握初孵若蟲盛發期,適時噴藥。

簡介

蛾蠟蟬堆蠟粉蚧皆屬同翅目,前者為蛾蠟蟬科,後者為粉蚧科,主要危害柑桔、龍眼、荔枝和芒果等果樹。該害蟲過去種群數量常受大量天敵自然控制,極少達到經濟損失水平。近年來,由於我區部分龍眼園管理粗放,濫噴農藥殺害天敵,加上氣候環境系統發生改變,致使2種害蟲發生危害呈趨重態勢,嚴重影響龍眼果實的商品質量,造成果農經濟損失。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從頭部到翅端19-25毫米,白色或淡綠色,體被白色蠟粉。頭頂呈錐形突出。頰區具脊。複眼褐色。觸角著生於複眼下方。前胸向頭部呈弧形凸出,中胸背板發達,背面有3條細的脊狀隆起。前翅近三角形,項角近直角,臀角向後呈銳角,外緣平直,後緣近基部略彎曲。徑脈和臀脈中段黃色,臀脈基部蠟粉比較多,集中成小白點。後翅白色或淡綠色,半透明。
卵:長橢圓形,長徑0.6毫米,橫徑0.35毫米,淡黃白色,表面有細網紋,卵粒聚集排列成縱列長條塊。
若蟲:體軀長橢圓形,略扁平,披白色棉絮狀蠟質物;翅芽向體後側平伸,末端平截;腹端有成束粗長蠟絲。

龍眼白蛾蠟蟬龍眼白蛾蠟蟬

生活習性

白蛾蠟蟬1年發生2代,第1代若蟲見於3-4月,第2代7-8月,以成蟲在茂密枝葉叢間越冬;堆蠟粉蚧1年5-6代,第1代若蟲盛期見於4月上旬,第2代5月中旬,第3代7月中旬,第4代9月上旬,第5代10月上旬,第6代11月中旬,以成蟲、若蟲在樹幹、枝條、裂縫、卷葉或蟻巢內越冬。2種害蟲皆於翌年2-3月天氣轉暖時開始活動,成蟲、若蟲均有群集性;白蛾蠟蟬以夏、秋季高溫高濕時發生較為嚴重,而堆蠟粉蚧則4-5月及10-11月蟲口密度最大,危害最重。2種害蟲自然繁殖能力強,尤其是堆蠟粉蚧,在自然條件下,雄蟲發生很少,基本行孤雌生殖,每一卵囊有卵達200-500粒,且孵化率高,二者皆易成災,同時可寄生多種植物,白蛾蠟蟬成蟲遷移能力極強。因而徹底滅除極為困難,危害極大。

為害症狀

成蟲、若蟲群集於蔭蔽的枝幹上刺吸汁液,致樹勢衰弱。排出的蜜露還誘發黑色的煤煙病,影響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加強果園栽培管理,結合春季龍眼疏花疏果和采果後至春梢萌芽前的修剪,剪除過密枝梢和帶蟲枝,集中燒毀,使樹冠通風透光,降低濕度,減少蟲源,減輕危害。同時,控制龍眼冬梢抽生,既可防止樹體養分的大量消耗,影響翌年開花結果,又可中斷害蟲的食料來源,從而降低蟲口基數。
2、生物防治:利用果園飼養山雞,在堆蠟粉蚧成蟲、若蟲期皆可人工刷除龍眼樹上的害蟲落地,讓雞食之;白蛾蠟蟬若蟲期,受驚時常跳躍落地,成為雞的好餌料,成蟲羽化高峰期可用網捕捉。同時,要注意保護利用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合理用藥,不使用對天敵危害大的農藥。
3、藥劑防治:根據白蛾蠟蟬與堆蠟粉蚧在幼蟲初孵若蟲階段,取食前蟲體都無蠟粉及分泌物,對農藥較為敏感的特點,掌握初孵若蟲盛發期,適時噴藥。而堆蠟粉蚧的防治重點在春梢期進行。可選用80%敵敵畏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加0.2%洗衣粉,每隔5-7天1次,共噴2次;也可選用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18%殺蟲雙水劑400-600倍液或5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