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即白石老人“紅花墨葉”風格的代表。作品縱180厘米,幅寬71厘米。款識:齊璜。鈐印:木居士,白石翁。紙本設色。畫面以荷花、鴛鴦為題材,整個畫面布局合理,筆法簡練揮灑自如。信筆所至使滿幅畫卷充溢著一種盎然生機。

作品介紹

《荷花鴛鴦圖》是白石老人“衰年變法”後的巨幅作品。畫面以荷花、鴛鴦為題材、以紅描花、以墨點葉。濃艷的紅色花團、變化中的墨色荷葉和水中一對相依相伴的鴛鴦遙相呼應。

作品賞析

《齊白石荷花鴛鴦圖》局部
《荷花鴛鴦圖》是齊白石逐漸脫離“青藤”、“八大”冷逸的一路,獨創紅花墨葉的雙色花卉與濃淡幾筆、草蟲,達到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整個畫面布局合理,筆法簡練揮灑自如,作品集中體現了白石老人創作禽鳥類作品的藝術天賦,為精益之作。在作品題材上,反“雅”為“俗”,將鄉村瓜果菜 蔬、蟈蟈、蝗蟲乃至筢犁、鋤頭等等都拿來入畫。表現手法繼承傳統繪畫,吸收民間藝術的審美趣味,那些原本“粗陋”的草蟲、菜蔬,在齊白石的筆下,呈現出清新疏雅、趣味盎然之格調。其紅花墨葉、兼工帶寫的筆法、乾淨中透出老辣、簡約中蘊含渾厚。

作者簡介

齊白石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的丹青巨匠,一代宗師。在近一個世紀的藝術歷程中,創作了數以萬計的藝術精
齊白石肖像
品。他的藝術領域涉獵之廣,題材廣泛,尤以畫禽鳥動物著稱於世。詠唱自然生命,寓意吉祥。鴛鴦寓意愛情家庭的美滿。荷花鴛鴦是白石老人花鳥創作中的常見畫題,但在具體畫法上則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作品二

基本信息

創作者:齊白石
創作時間:1953年作
材質:設色紙本
荷花鴛鴦圖

尺寸:102×33cm

作品介紹

《荷花鴛鴦圖》軸作於1953年,是齊白石(1864—1957)老人晚年94歲時的作品,翠葉紅花與五色鴛鴦交相呼應,與習見的白石老人作品不同之處在於,墨的痕跡在這件作品退居了次位,形成一幅色彩斑斕的風格,處處
齊白石印章
透漏出質樸、天真、雅俗共賞的藝術氣息。加之濃墨行書具款,堪稱其書畫俱老的得意之筆。這一題材的作品在齊白石一生的作品中,大多出現在白石生命的最後時期,有記錄可查者不過二十餘件,在其眾多題材的作品中屬罕見題材,此件作品能在今秋面世交流,實為藏家之大幸。

作品賞析

《荷花鴛鴦圖》拋開畫中紅荷、鴛鴦兩種意象不論,單就荷葉的皴染勾勒看來,此幅顯然具有承前啟後的典範意義:它的荷葉是以花青糅合水墨暈染、勾勒而成的,既不同於此前“紅花墨葉”時期的純以水墨為之,也不同於此後“紅花色葉”時期多以赭色和水鋪染而得;在主體荷葉上,此幅多用水墨而混染淡花青,在新葉上則主要以花青染出,配合以淡水墨勾筋。構圖的繁簡上,此幅也堪為兩期風格承前啟後之作。“紅花墨葉”時期的構圖,多以疏朗淡宕取勝,且意象比較儉省;即使偶有數重意象,荷葉荷花的疊加也極為經濟。“紅花色葉”時期的構圖則多以繁密見長,同幅中即使沒有多重意象,也往往將荷葉荷花同一意象反覆渲染疊加。此幅正在兩種風格之間,雖有多重意象但主體又透著疏朗,而荷花荷葉意象雖儉省卻又多次疊加——這使得此幅雖然帶有某種試驗性色彩,但其於齊白石藝術發展史卻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創作背景

《荷花鴛鴦》即為典型佳作。白石衰年變法之後,畫風逐步脫離青藤、八大冷逸一路,轉而創出“紅花墨葉”一格,荷葉用大潑墨寫成,酣暢淋漓;荷花花團錦簇,並蒂而生;荷蔭下一對鴛鴦相伴而游,憨態可掬。白石老年曾有短句:“老年心腸,不厭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鴛鴦。” 畫家對美好和恩愛一直有著淳樸真摯的追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