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四十一團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四十一團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四十一團,1965年秋,中共中央東北局鑒於中蘇邊界日趨緊張的局勢,向中央建議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6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所屬的萬餘名名復轉官兵分批到達黑龍江邊境的29個農(牧)場,農建第一師(祝黑河地區)和農建第二師(駐合江地區),共轄9個團。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以“中發[68]98號”檔案發出了“關於建立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批示”。同意將原東北農墾總局和黑龍江省農墾廳所屬的農場以及農建一師、農建二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執行屯墾戍邊任務。1968年6月30日,瀋陽軍區根據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從瀋陽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抽調精幹人員,組建兵團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

簡介

..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四十一團 ,1965年秋,中共中央東北局鑒於中蘇邊界日趨緊張的局勢,向中央建議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6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所屬的萬餘名名復轉官兵分批到達黑龍江邊境的29個農(牧)場,農建第一師(祝黑河地區)和農建第二師(駐合江地區),共轄9個團。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以“中發[68]98號”檔案發出了“關於建立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批示”。同意將原東北農墾總局和黑龍江省農墾廳所屬的農場以及農建一師、農建二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執行屯墾戍邊任務。1968年6月30日,瀋陽軍區根據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從瀋陽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抽調精幹人員,組建兵團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從瀋陽軍區各野戰軍、旅大警備區、軍區炮兵、軍區工程兵等單位選調幹部,分別擔任兵團各師、團的主官和師團機關領導。兵團司令員由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汪家道少將兼任,40軍副軍長顏文斌少將任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主持兵團工作,遼寧省軍區副政委程克廉大校任兵團第一副政委,張忠志任兵團參謀長,段景岳任兵團政治部主任,趙保全任兵團後勤部長。中央軍委後調任外長山要塞區政委任茂如少將任兵團政委,劉竹軒、王統、臧公盛、屈太仁任兵團副司令員,蒲更生、李子文兵團副政委。瀋陽軍區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任職的現役軍官共有3000多名。

編制

..
1968年6月30日,瀋陽軍區黨委據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從大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抽調精幹人員,組建兵團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從瀋陽軍區各野戰軍、旅大警備區、炮兵、工程兵等單位抽調部分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員,分別擔任兵團各師、團的主官和師團機關領導。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時,共接收國營農、牧、漁場93個,合編為5個師(轄58個團)、3個獨立團,即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直屬獨立一團、獨立二團、獨立三團。
一師轄一團(錦河農場,愛輝縣)、二團(新華農場,愛輝縣)、三團(紅色邊疆農場,愛輝縣)、四團(庫爾濱農場,遜克縣)、五團(五大連池農場,德都縣)、六團(二龍山農場,德都縣)、七團(趙光農墾局,北安市),共7個團。
二師轄八團(二九〇農場,綏濱縣)、九團(綏濱農場,綏濱縣)、十團(江濱農場,蘿北縣)、十一團(軍川農場,蘿北縣)、
..
十二團(名山農場,蘿北縣)、十三團(延軍農場,蘿北縣)、十四團(青年農場,蘿北縣)、十五團(寶泉嶺農場,蘿北縣)、十六團(伏爾基河農場,鶴崗縣)、十七團(湯原農場,湯原縣),共10個團。
三師轄十八團(友誼農場,集賢縣)、十九團(五九七農場,寶清縣)、二十團(八五二農場,寶清縣)、二十一團(八五三農場,寶清縣)、二十二團(饒河農場,饒河縣)、二十三團(八五九農場,饒河縣)、二十四團(勝利農場,饒河縣)、二十五團(七星農場,富錦縣)、二十六團(撫遠漁場,撫遠縣)、二十七團(勤德利農場,同江縣)、二十八團(二九一農場,集賢縣)、二十九團(集賢農場,雙鴨山市)、三十團(萬寶農場,樺川縣)、三十一團(曙光農場,樺南縣)、三十二團(北興農場,勃力縣),共15個團。
..
四師轄三十三團(八五四農場,虎林市)、三十四團(八五八農場,虎林市)、三十五團(和平農場,虎林市)、三十六團(八五〇農場,虎林市)、三十七團(八五六農場,虎林市)、三十八團(農墾部實驗場,虎林市)、三十九團(雲山農場,虎林市)、四十團(八五一一農場,密山市)、四十一團(八五五農場,密山市)、四十二團(八五七農場,密山市)、四十三團(興凱湖農場,密山市)、四十四團(八五一〇農場,雞東縣),共12個團。另轄獨立一營(龍頭種馬場)。
五師轄四十五團(鶴山農場,嫩江縣)、四十六團(躍進農場,嫩江縣)、四十七團(大西江農場,嫩江縣)、四十八團(鐵峰農場,嫩江縣)、四十九團(尖山農場,嫩江縣)、五十團(前鋒農場,嫩江縣)、五十一團(榮軍農場,嫩江縣)、五十二團(旭光農場,嫩江縣)、五十三團(紅五月農場,嫩江縣)、五十四團(克山農場,克山縣)、五十五團(查哈陽農墾局,甘南縣),共11個團。
..
兵團直屬獨立一團(嘉蔭農場,嘉蔭縣)、獨立二團(鐵力農場,鐵力縣)、獨立三團(紅色草原農墾局,安達縣),共3個團。
1968年8月,原北京市公安局所屬音河農場劃歸兵團領導,為五十六團。同年11月,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同意,兵團開發撫遠荒原。12月兵團決定二師、三師、四師分別負責包建六個新團,其中二師包建前進團,三師包建東方紅團、向陽團和五七團,四師包建青龍山團和紅衛團。
1969年7月15日,經瀋陽軍區報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同意組建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8月19日,兵團確定正式組建六師,將原屬三師的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團和在撫遠地區新建的六個團撥歸第六師建制,同時授予新建的6個團番號:原東方紅團為五十七團,原向陽團為五十八團,原青龍山團為五十九團,原前進團為六十團,原五七團為六十一團,原紅衛團為六十二團。
1969年11月24日,兵團決定,原兵團直屬獨立一團,獨立二團劃歸二師領導,原兵團直屬獨立三團劃歸五師領導,原番號不變,從1970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領導關係。同年12月,五十八團內遷至二十一團五營地區,隸屬於三師領導。
1970年1月,經瀋陽軍區批准,兵團在原寶山農場組建二十六團(步兵團),在原湯原農場組建六十三團(炮兵團),由兵團直接領導指揮。同年2月13日,兵團決定一師獨立四營改編為六十四團(晨清農場,孫吳縣),五師五十五團的一個營劃歸為五十六團,五師五十五團分出部分編為六十七團(金邊農場,甘南縣),分別隸屬於一師和五師領導。5月25日,兵團決定將五師五十五團的二、三、四營編為五十團(豐收農場,甘南縣),原五十團所屬單位分別併入四十九團和五十一團。
..
1970年8月13日,經瀋陽軍區批准,兵團確定一師七團分為3個團,將七團的四、五、六營編為六十八團(建設農場),二團機關從新華農場遷至北安縣趙光地區,將七團的七、八、九營撥歸該團建制領導,二團原屬單位縮編為一個營,劃歸一團建制領導,同年9月,二師十七團從湯原農場搬遷到蘿北縣蒲鴨河地區開荒建點(普陽農場),原十七團所轄區域移交給六十三團。
1971年1月,五十七團從撫遠內遷到富錦縣原七星農場大興分場地區,在此基礎上組建五十七團(大興農場)。
1972年5月12日,經瀋陽軍區批准,撤銷一師六十四團團部,其原屬單位併入一師三團。
1973年7月14日,經黑龍江省委批准,一師四團縮編為一師獨立二營,一師六十八團改為一師四團,六師二十三團反修營擴編為六十八團(前哨農場,撫遠縣),隸屬於六師領導。
1974年9月11日,經黑龍江省委批准,撤銷五師四十八團和五十二團,其所屬單位分別併入四十九團和四十五團,從1975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領導關係,同年12月14日,黑龍江省委批准撤銷四師三十六團建制,其所屬單位分別劃並四師三十三團、三十八團、三十九團,從1975年3月16日起按新的領導關係執行。
到1975年末,兵團所轄6個師65個團,其中:???一師轄一團(錦河農場)、二團(紅星農場)、三團(紅色邊疆農場)、四團(建設農場)、五團(五大連池農場)、六團(二龍山農場)、七團(趙光農場),計7個團。???二師轄八團(二九〇農場)、九團(綏濱農場)、十團(江濱農場)、十一團(軍川農場)、十二團(名山農場)、十三團(延軍農場)、十四團(向陽農場)、十五團(寶泉嶺農場)、十六團(新華農場)、十七團(普陽農場)、獨立一團(嘉蔭農場)、獨立二團(鐵力農場),計12個團。
..
三師轄十八團(友誼農場)、十九團(五九七農場)、二十團(八五二農場)、二十一團(八五三農場)、二十二團(饒河農場)、二十八團(二九一農場)、二十九團(雙鴨山農場)、三十團(江川農場)、三十一團(曙光農場)、三十二團(北興農場)、五十八團(紅旗嶺農場),計11個團。
四師轄三十三團(八五四農場)、三十四團(八五八農場)、三十五團(慶豐農場)、三十七團(八五六農場)、三十八團(八五〇農場)、三十九團(雲山農場)、四十團(八五一一農場)、四十一團(八五五農場)、四十二團(八五七農場)、四十三團(興凱湖農場)、四十四團(八五一〇農場),計11個團。???五師轄四十五團(鶴山農場)、四十六團(躍進農場)、四十七團(大西江農場)、四十九團(尖山農場)、五十團(豐收農場)、五十一團(榮軍農場)、五十三團(紅五月農場)、五十四團(克山農場)、五十五團(查哈陽農場)、五十六團(雙河農場)、六十七團(金邊農場)、獨立三團(紅色草原牧場),計12個團。六師轄二十三團(八五九農場)、二十四團(勝利農場)、二十五團(七星農場)、二十七團(勤得利農場)、五十七團(大興農場)、五十九團(青龍山農場)、六十團(前進農場)、六十一團(創業農場)、六十二團(紅衛農場)、六十八團(前哨農場),計10個團。兵團直屬二十六團(寶山農場)和六十三團(湯原農場)。

成員

..
當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幹部花名冊
師 長:姜克忠
政 委:李義坦
副師長:張 和鄒自強徐維臣楊清海
副政委:焦 穎童德山王 琪張 斗
參謀長:牛思惠
副參謀長:於英貴趙文才李 斌
四十一團(其它團略)
團 長:王宏閣
政 委:韓東升
..
第一副團長:管學華
副團長:鄭恩喜、韓士君、劉海山、孫忠德
副政委:楊月村、牛永翠朱懷英謝景文李正雲
參謀長:徐 生
副參謀長:王明德
主 任:孫寶珠
副主任:楊桂林、張紹讓
三營正教:王立宏
四營長:申洪偏
乾訓隊正教:蔡清儒
後勤處長:於繼淮

沿革

..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四十一團現改名為八五五農場,是黑龍江省農場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場管理局。位於密山市境西北部與寶清縣、七台河市交界處。場部距密山市區30公里。金沙農場,以金沙河得名。
1955年10月,在省直屬勃利種羊場基礎上擴建而成。
八五五農場黑龍江省農場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場管理局。位於密山市境
西北部與寶清縣、七台河市交界處。場部距密山市區30公里。八五五農場,原名金沙農場,以金沙河得名。1955年10月,在省直屬勃利種羊場基礎上擴建而成。1956年12月,劃歸鐵道兵農墾局管轄。1959年4月,改為八五五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墾局。1963年1月,將一、三、五分場劃出成立北興農場;二、四分場與試驗場仍為八五五農場。1968年6月,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為第四師第四十一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改為“金沙農場”,1979年改為八五五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場管理局。八五五農場場區地處完達山山脈兩側,大部分場區位於完達山南側金沙河流域。全場土地面積8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1992年糧食總產量5.16萬噸。工業生產以採煤為主。全場總人口1.5萬人。場部所在地金沙鎮已發展成為農墾小城鎮。
八五五農場地處完達山東部的山間浸崗低山丘陵地帶,地勢為此區的山前台地,四周環山,地形起伏,崗谷交錯,變化複雜,西北較高,東南較低,海撥最高為老黑背山683.7公尺,最低為120—130公尺。場區內有大砬子、老黑背、七里嘎、老爺嶺、鹿山等山峰。耕地坡度較為平緩,一般在3°左右。農業生產隊布局多為扇形,耕地集中於漫崗及溝壑水線兩側,便於機械作業。
現任:八五五農場書記:陳艷波場長:黃邦濤

大事記

..
1915年前後,遼寧省一些富戶(大聯戶)遷來此地僱人務農開荒。“李大聯戶”在大巴山一帶,“劉大聯戶”在富源地區,“趙大聯戶”在奶子山附近,“符大聯戶”在王八脖子山前後,“趙禹田戶”在現青年水庫範圍。後因交通不便,土匪猖獗,糧價暴跌等緣故,1919年前後相繼離去。
1938年日本移民“開拓團”的400餘戶來此開荒種地,北五道崗是山形開拓團,團長是熊谷伊三郎,南五道崗是長野開拓團,團長是平澤千秋,l945年“8.15”光復後撤走。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炮八師45、46團在開拓團撂荒地基礎上,擴大耕地400多垧種植大豆,l950年秋赴朝後由密山縣農場接收。
1954年秋,農建二師又在五道崗開些荒地,1955年撤走後移交給縣農場。
1955年10月l日黑龍江省農管廳所轄的金沙農場在此建點。
1957年8月金沙農場改歸鐵道兵農墾局領導,為三級制農場。
1959年4月屬牡丹江農墾局建制,易名八五五農場。
1963年春體制調整,改為兩級制農場,一、三、五分場劃為北興農場,二、四分場,實驗場組成八五五農場,大型畜牧場退歸富源公社。
1969年2月八五五農場編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四十一團。
1977年兵團撤消曾用金沙農場名稱,l979年仍恢復八五五農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