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臉情侶鸚鵡

黑臉情侶鸚鵡

黑臉情侶鸚鵡(學名:Agapornis nigrigenis)為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在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故又稱為“愛情鳥”。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體長一般在13厘米左右,體重40克。鳥喙紅色,虹膜棕色,有白眼圈。生活在非洲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野外,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基本信息

黑臉情侶鸚鵡:(又名:黑頭牡丹鸚鵡、黑臉愛情鳥)

拉丁文名稱:Agapornis nigrigenis
英文名稱:Black-cheeked lovebird

黑臉情侶鸚鵡 黑臉情侶鸚鵡

黑臉愛情鳥的喉部為橘色胸前為綠色,在野外黑臉愛情鳥的數量很稀少,約只剩1萬隻左右,再加上一般籠養的愛情鳥大多互相雜交,所以人為飼養的純種黑臉愛情鳥已經相當少,相較之下雜交種有許多顏色的變種,也是台灣最普遍的小型鸚鵡之一,價格便宜,是入門者不錯的選擇,但也有些稀少的變種價格依然不低,手養鳥好動活潑,惹人喜愛,也會調皮不聽話或是常常性情不穩定,成鳥不易馴服,行動迅速敏捷,要小心牠們不慎逃脫,若希望所養的幼鳥與主人親近,不怕生,最好只養一隻,因為若養一對,牠們之間的感情會非常親密,而不會與主人親近,即便是手養鳥也會有此情形,但並非每一隻鳥都如此。
體長:13-14cm(5.1-5.5 吋)
分布:黑臉愛情鳥主要棲息於尚比亞西南部的卡夫國家公園內,在辛巴威的西北方的維多利亞也有其族群。
整體概述:
分布地區小,加上嚴重的乾旱使食物與棲息地遽減,因乾旱導致的農地過度開發與人為盜捕販賣,使黑臉愛情鳥的野外數量僅剩1萬隻上下,加上籠養鳥雜交情形嚴重,使的有純正血緣的數量相當的少,前途非常堪慮;棲息在海拔約600-1000m的近河谷林地內,棲息地通常離水源區很近, 平常一小群到數十隻左右一起活動,食物包括種子、穀物、花、嫩芽、漿果等,繁殖期開始於11-12月間,在新巴威的維多利亞瀑布一般在9月就開始繁殖。籠養的黑臉愛情鳥叫聲雖不大,但愛鳴叫,有時十分惱人,喜愛洗澡與啃咬東西,剛引進飼養時非常敏感,適應期長,適應後大多變的強壯。
繁殖:
難度低,提供築巢所需之材料(如稻草、樹枝、紙張等),供其築巢,也可群養繁殖,全年均能繁殖,一次產4至6顆蛋,常有未受精的情形發生,孵化期約18-23天,有時母鳥在第2顆蛋生下後才開始孵蛋,幼鳥約1個月後羽毛長成,育雛期間需提供足量的食物供親鳥餵食,親鳥如缺乏足夠礦物質可能會拔幼鳥的羽毛,建議可於2星期左右或更早將幼鳥移出手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