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枕王鶲屬

黑枕王鶲屬

dochin dochin dochin

黑枕王鶲

tt

中 文 名: 黑枕王鶲
俗名別名: 黑領藍鶲
英 文 名: Black-naped Monarch
拉丁學名: Hypothymis azurea
地理分布 印度至中國、東南亞、菲律賓、大巽他群島及蘇拉威西島

黑枕王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16厘米)的灰藍色鶲。雄鳥:頭、胸、背及尾藍色,翼上多灰色,腹部近白,羽冠短,嘴上的小塊斑及狹窄的喉帶黑色。雌鳥:頭藍灰,胸灰色較濃,背、翼及尾褐灰,少雄鳥的黑色羽冠及喉帶。
虹膜-深褐;眼周裸露皮膚-亮藍色;嘴-偏藍,嘴端黑色;腳-偏藍。
分布狀況:亞種styani繁殖於中國西南、西藏東南部至廣東北部及海南島;有些鳥冬季亦見於繁殖區。亞種oberholseri為台灣的留鳥,為常見留鳥,可至海拔900米,地區性高可至1500米。
習性 性活潑好奇,棲於低地林及次生林。模仿其聯絡叫聲易引出此鳥。常與其他種類混群。多棲於森林較低層,尤喜近溪流的濃密灌叢。
叫聲描述 鳴聲為清脆的pwee-pwee-pwee-pwee聲,聯絡叫聲為粗啞的chee, chweet聲

壽帶鳥

dd

中 文 名: 壽帶鳥
俗名別名: 白帶子、長尾巴練、長尾翁、練鵲、三光鳥、綬帶、一枝花、赭練鵲、紫長長尾、紫帶子
英 文 名: Asian Paradise-Flycatcher
拉丁學名: Terpsiphone paradisi
地理分布 土耳其印度、中國、東南亞及巽他群島

壽帶鳥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22厘米,雄鳥計尾長再加20厘米),有兩種色型,頭閃輝黑色,冠羽顯著。雄鳥易辨,一對中央尾羽在尾後特形延長,可達25厘米。雄鳥具兩種色型,均不同於紫壽帶:⑴上體赤褐,下體近灰。亞種saturatior及indochinensis的雄鳥赤褐,僅頭頂為閃輝黑色;indochinensis的赤褐色較多;saturatior具橄欖色羽冠;白色型的saturatior上體多黑色縱紋;大多數saturatior的雄鳥為白色型;incei的白色型不到一半而indochinensis幾乎無白色型。雌鳥棕褐,頭閃輝黑色,但尾羽無延長。 
虹膜-褐色;眼周裸露皮膚-藍色;嘴-藍色,嘴端黑色;腳-藍色。
分布狀況:亞種incei繁殖於華北、華中、華南及東南的大部地區;saturatior為冬候鳥見於廣東和雲南南部及西部;indochinensis繁殖於雲南南部。一般甚常見於低地林,地區性高可至海拔1200米。
習性 白色的雄鳥飛行時顯而易見。通常從森林較低層的棲處捕食,常與其他種類混群。
叫聲描述 發出笛聲及甚響亮的chee-tew聯絡叫聲,似黑枕王鶲叫聲但較強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