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鯽

黑斑鯽

黑斑鯽分布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斯里蘭卡及緬甸。卵生。喜好弱酸性到中性的低硬度水質。性情溫和,身體強健。雜食性。飼養容易。 水溫22 -26℃,硬度5-10dGH,Ph值6.0-6.5 水槽需加蓋以防範其跳出而成魚乾了。適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可以和小型魚混養。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文名:黑斑鯽

黑斑鯽黑斑鯽的水族箱
地理分布亞洲南部的印度斯里蘭卡緬甸

繁殖方式卵生。

氣候帶:熱帶

飼養難度:容易

水溫:22-26℃

硬度:5-10dGH

Ph值:6.0-6.5

食性:雜食性

體形特徵

體色為青銀色,受光線的照射,會閃耀金屬狀的青黃光輝,在尾柄上有一大的黑色斑紋為其主要特徵,故稱之這“黑斑鯽”。稚魚時體側有4條斑紋,隨著成長而逐漸消失,只留下尾柄處的斑點

詳細介紹

黑斑鯽黑斑鯽
黑斑鯽分布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斯里蘭卡及緬甸。卵生。喜好弱酸性到中性的低硬度水質。性情溫和,身體強健。體色為青銀色,受光線的照射,會閃耀金屬狀的青黃光輝,在尾柄上有一大的黑色斑紋為其主要特徵,故稱之這“黑斑鯽”。稚魚時體側有4條斑紋,隨著成長而逐漸消失,只留下尾柄處的斑點。雜食性。飼養容易。

水溫22 -26℃,硬度5-10dGH,Ph值6.0-6.5

水槽需加蓋以防範其跳出而成魚乾了。適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可以和小型魚混養。

飼養管理

飼養特點

飼養黑斑鯽的水溫一般在22-26℃,喜歡弱酸性的水質,實際上對水質要求也不嚴。雜食不擇食,水蚤水蚯蚓紅蟲、人工顆粒餌料都吃,也吃一些水草或菜葉等。

黑斑鯽黑斑鯽的飼料
準備工作

根據黑斑鯽對飼養容器、水草和沙石、飼養用水的水溫、pH值等的要求作好養魚的準備工作。

選購回黑斑鯽後直接將裝有黑斑鯽的塑膠袋放到魚缸中進行10-20分鐘的水溫調節,再打開袋子讓黑斑鯽隨著水流進魚缸里。接下來就要對黑斑鯽進行精心的飼養管理了。

餌料投餵

投餌必須遵循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的四定原則。一般配合飼料每天在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兩次投餵較合適。投餵魚蟲等活餌可在上午一次投完,對於仔魚要保證缸內有輪蟲草履蟲蛋黃等開口餌料。注意投餵水蚯蚓時要將其放在穿孔的塑膠小盒內懸吊於水中,讓魚自由取食。若是餵其他切碎的動物餌料宜放入“吊籃”內餵為好;

黑斑鯽黑斑鯽

投餌要有固定的位置,這樣魚集中攝食可減少浪費;餌料一定要新鮮無腐敗變質;投餌量以滿足類生長所需營養又不過剩為度。日投餌量依據箱或池中魚的情況,一般為魚體總重的2%-4%和以投餌後30-60分鐘吃完為標準進行綜合判斷。

具體投餌時,還應根據季節氣候特徵、水溫、水質差異、黑斑鯽的攝食強度做適當增減,切忌隨意多投、少投,或幾天不投或幾天的量一起投。雨天、降溫、悶熱及患病期間儘量少投或不投。若外出不能每日投喂,只需出門前按正常投餵與換清水,確保水質清晰與氧氣充足,短暫的數天飢餓對魚健康無影響,千萬不要投幾天的餌料以造成黑斑鯽死亡。

看水觀魚

正如魚諺“觀賞魚是用眼睛瞪大的”。看水觀魚是愛魚者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注意看水的變化情況如水質狀況和溫度等,調節好水溫,pH值,硬度。水族箱的飼水應保持清澈透明,及時清除水中污物。及時換水。要特別注意水中溶氧,黎明時和夏天的悶熱天氣易出現“浮頭”或“悶缸”現象,應及時發現並供解救。觀察黑斑鯽的活

黑斑鯽黑斑鯽
動和體表情況,及時發現欲產卵繁殖的魚和異常魚。體表光潔體色艷麗,遊動自然的魚才正常。發現魚沉缸底、離群獨游、投餌不食、黑斑鯽身上有白毛白點等異常的黑斑鯽應撈出觀察確診。以及時採取相應防治措施,掌握正確的投餌量和進行換水。

排污換水

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黑斑鯽的生長繁殖,必須根據黑斑鯽的要求及時進行排污換水,保持水質清新。通過注水或換水的方法對水質進行處理。水族箱中多用循環過濾設備。若換水即可利用水的虹吸原理進行部分或全部換水,用塑膠管或橡皮管直接對準箱底的殘餌或魚糞等污物將其吸出,吸出水量為箱總水量的1/5——1/3,然後再注入同溫度等量新水。換水次數及換水量隨季節、溫度、水質條件而定,一般每周一次。魚池一般採用注入新水的方式調節水質,平時注意觀察,發現使用一段時間後有污物要清除或全池換水。

此外,換水時應掌握輕、慢、穩、避免損傷黑斑鯽魚體,更不宜攪動池水,對容器每隔1—2周刷洗一次。

選購

健康的魚

選魚時看在池(盆)中遊動活躍、合群、體形豐腴,鰭暢開常划動,魚身上無白點、無白絨毛樣黏液,尾、鱗無血絲、潰爛、不常浮於水面,也不側臥、倒立、沉底的,大便發黑而粗大的為健康魚,有覓食的魚兒,以上情況均可以大膽選購。

特徵明顯的魚

黑斑鯽黑斑鯽的水族箱
根據特徵挑選魚兒:如選壽星頭獅子頭鶴頂紅鵝頭紅等品種,它們都以頭部長有肉瘤而揚名,所以,我們要選頭部鰓蓋上的肉瘤最發達、寬大的。此外,鶴頂紅、鵝頭紅等有紅色肉瘤的魚以紅頂方正(幼魚時頭頂色較深)者為上品,選珍珠鱗魚要注意有大、小尾兩種,大尾為佳。但不管大尾或小尾,都要選頭尖小,珠鱗粗大無缺,排列整齊直至背脊,但鱗不可豎立,否則多數為鱗立病。腹膨粗圓,尾暢,這種特徵才是純種。水泡或龍睛,都以眼部的特徵命名的,所以,要選水泡圓大而勻稱,泡質軟而透明者。選龍睛時,要選眼盤大而突出狀如棋子型者為上品。

選黑斑鯽就選在尾柄上有一大的黑色斑紋的。

體形健壯、顏色鮮艷的魚

選任何品種的魚,都要選魚體闊壯、胸、腹、尾鰭齊全,尾四開暢大者。無背鰭的魚,背脊要選光滑、無殘缺背鰭或結節。而魚的色彩要選紅者嬌紅,白者純白,藍者湛藍,黑者墨黑,花者色彩調和,花紋細緻,一定要有藍色者才可稱之五花。有的魚體是半紅半黑或是身紅而鰭的邊緣黑者,好像眼下很美,其實不久就會變成全紅的,要有預見。總之,在選魚中,對其在特徵、體形或顏色方面都別具一格的佼佼者,應予以破格錄選,加以觀察培養。

黑斑鯽得選體色為青銀色,受光線的照射,會閃耀金屬狀的青黃光輝的。

繁殖管理

繁殖特點

人工繁殖比較難。雄魚個體小於雌魚,體色鮮艷;雌魚體幅寬厚,腹部膨大柔軟。用大型水族箱,最好在水池中

黑斑鯽黑斑鯽
繁殖,水深60厘米,放入數束人工魚巢於池邊水面以下,雌雄親魚數對。當水面出現漩渦狀水紋和響聲,便是雄魚追逐雌魚,發情交尾產卵的開始,這一情況幾經出現後歸於平靜,可以輕輕撈出魚巢,另放於淺水小池或水族箱中孵化。受精卵經24小時可孵出仔魚。

雌雄區別

雄魚色彩鮮明,較細長。雌魚體幅較高,腹部隆起。

繁殖器具的準備

準備繁殖器具主要指魚巢和護卵(或護幼)設施。

魚巢主要套用在粘性卵生魚類。如豬仔魚要在缸底準備一塊瓦片;普遍神仙魚要在中層放置一片萬年青樹葉或藍、綠色塑膠墊板;而五彩、七彩神仙魚則要掛一個瓦通或長形瓦花盆。而黑斑鯽需備好金絲草或其他人工魚巢(如經煮沸消毒的棕絲)、增氧器等。

對於不同性情的魚必須準備不同的人工護卵或護魚設施。如卵胎生魚,可以在繁殖缸種植水草給仔魚躲藏,或把親魚放入特製網箱中產仔;而黑斑鯽的親魚會食卵。則可以把卵拿出放入孵化缸中孵化,或在魚巢外用一玻璃或網將親魚與卵隔開,令其可望而不可及。

繁殖方法

黑斑鯽雌魚懷卵量比較多,產卵箱也應稍大為宜(長40-50厘米),水質一般同原飼養水質,水位比原飼養時淺些。備好金絲草或其他人工魚巢(如經煮沸消毒的棕絲)、增氧器等。先放入雌親魚,1-2天后放入雄親魚。如
在雄魚放入1-2天內無發情動情,應檢查原因。調整水質、水溫、放入魚巢,都是促進親魚發情交尾產卵的因子。當雄魚向雌魚作出種種表示,進入激烈追逐周鏇,魚體緊靠一起時,雌雄親魚產卵排精,卵粒散落在魚巢上。雌魚排卵並排1次就能排完,要細心觀察,視親魚完全平靜,雌魚腹部已經縮小,產出的卵已比較多時,可以撈出親魚,以免卵子被食。

受精卵粘附在水草莖葉上,經1-3天孵出仔魚。在此期間可以進行增氧,特別是在氣溫高的情況下,因為溫度高水中溶氧量少,而在仔魚出膜前後,都需要充裕的氧氣。剛出卵膜的仔魚仍依附在魚巢上不動,前經3-4天,仔魚體內卵黃囊中的營養被吸收耗盡,開始遊動覓食。雌魚排下的卵粒,有的未能受精便成死卵,一般受精卵較透明有亮度,而死卵呈灰白色。應將死卵清除,以免孳生黴菌,污染水質,危害受精卵。

疾病

發現和處理

1、異常行為:呼吸急促、蓋張開、磨擦缸底。

黑斑鯽黑斑鯽的餌料
可能原因:體外寄生蟲及鰓部寄生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2、異常行為:魚只浮上水面、呼吸急促、行動遲緩。

可能原因:缺氧、換水不當引起不適。

處理方法:增加溶氧量,加入抗菌性藥物,預防病菌乘虛而入。

3、異常行為:顯色度差、顏色退化。

可能原因:水質適應不良,pH振盪引起。

處理方法:維持水質穩定,艷紅素添加於餌料中餵食,可恢復艷麗色澤。

4、異常行為:魚只檢疫及移缸,造成不適。

可能原因:預防感染體表寄生蟲及生理機制降低,造成不適。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5、異常行為:眼球突出、倒吊、失去平衡。

可能原因:腎臟炎、結核病、腦部、魚鰾被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抗菌性藥物,加溫至32℃,但治癒率不高。

6、異常行為:皮膚有棉絮狀物薄膜,同缸狀況不一。

可能原因:水黴菌感染及體表寄生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7、異常行為:體色變黑、縮鰭,魚只無精打采,聚集缸底,並快速感染。

可能原因:黑死病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加溫至32℃。

8、異常行為:魚鰭破損糜爛,體表覆蓋一層乳白色粘液。

黑斑鯽黑斑鯽
可能原因:黴菌及絲蟲、斜管蟲、指環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9、異常行為:魚只面壁、食慾不佳,但腹部膨大。

可能原因:可能感染絛蟲、吸蟲。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10、異常行為:魚體消瘦,拉白便或排泄物成粘稠狀。

可能原因:六鞭毛蟲、毛細線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11、異常行為:體色變暗背脊瘦薄,攝食率降低。

可能原因:水質惡化或感染體內寄生蟲。

處理方法:維持水質穩定,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12、異常行為:聚集缸底一角,縮鰭等體色變暗。

可能原因:pH振盪或細菌性感染及體外蟲交叉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

http://pet.yvv.cn/pet/18/2008-06/24353.html

http://hi.baidu.com/vista2008/blog/item/69a6fbde15e8a15495ee373b.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