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休

,亦有文獻寫成黎休,1230年-1322年),號修賢,越南陳朝大臣、歷史學者。 陳紹隆十五年(1272年)農曆正月,陳氏朝廷下令“翰林院學士兼國史院監修黎文休奉敕編成《大越史記》,自趙武帝至李昭皇,凡三十卷上進。 中越學者對黎文休評價都甚高。

簡介

黎文休(越南語: Lê Văn Hưu ,亦有文獻寫成黎休,1230年-1322年),號修賢,越南陳朝大臣、歷史學者。
黎文休是越南陳朝時期清都鎮(今清化省)東山縣人,陳天應正平十六年(1247年)的科舉榜眼,其後歷任官職,曾官至兵部尚書,封“仁淵侯”,出任翰林院學士兼國史院監修。以及“為昭明王傅,遷檢法官”等等。
陳紹隆十五年(1272年)農曆正月,陳氏朝廷下令“翰林院學士兼國史院監修黎文休奉敕編成《大越史記》,自趙武帝至李昭皇,凡三十卷上進。詔加獎諭。”另外據黎�安南志略》,黎休“修《越志》”,而在此之前則有陳普(即陳周普)“作《越志》”,後世學術界認為黎文休是在陳周普的著述基礎上,編成《大越史記》。而該書的體例,則是沿用中國古典編年史《春秋》寫成,是為越南第一部正史。
據越共學者的觀點,陳朝時期儒士階層正在崛起,並有壓倒佛教之勢,黎文休便是儒士階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與黎括、張漢超等儒士,對佛教進行批判和排斥,使佛教優勢漸減,地位亦漸讓給儒教。

評價

中越學者對黎文休評價都甚高。
黎�在《安南志略》稱他“才行俱備”;
越共學界稱他“是一位學識淵博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史學家”;
中國大陸學者郭振鐸、張笑梅,指他在史學上的成果“為後世歷代封建史學家撰史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