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峽谷行動

黃金峽谷行動

“黃金峽谷”行動,是美國為維護其在地中海地區的戰略利益,以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為由,於1986年4月15日對利比亞實施的海空聯合打擊行動。“黃金峽谷”行動,具有聯合作戰戰略決策、戰役指揮、戰術行動的突出特徵。此次行動中,美國海空軍以電子戰飛機為先導,首先壓制干擾對方的防空系統,爾後再出動大批戰機實施精確打擊,僅用短短23分鐘,就摧毀了重點預定目標,迅速達成了作戰目的。這次成功的作戰也被認為開創了現代“外科手術式打擊”的作戰模式。

基本信息

背景原因

黃金峽谷行動形勢圖黃金峽谷行動形勢圖

利比亞自1951年獨立以來,一直與美關係密切。1969年,卡扎菲上台後,開始奉行反美親蘇政策,利美關係由此惡化。1986年3月,美實施“草原烈火”行動,擊沉利軍飛彈艇5艘,摧毀利軍制導雷達數部。

為報復美國,利比亞的恐怖組織於當年4月2日和5日,分別製造了美環球航空公司飛機和西柏林拉貝勒迪斯科舞廳爆炸事件,炸死炸傷百餘名美國人。為此,美國決定對利比亞實施代號為“黃金峽谷”的軍事打擊。

美國決策

黃金峽谷行動黃金峽谷行動
4月6日下午,里根在白宮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討論再次“懲罰”利比亞問題。會議在分析前蘇聯動向,排除前蘇聯直接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後,迅速作出了再次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的決策,並指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威廉·克勞負責擬定作戰計畫。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也奉命參加這項工作。4月8日裡根對作戰計畫提出兩項原則:一是只襲擊與恐怖主義有關的目標,二是儘可能避免美飛行員和居民傷亡。4月9日晚克勞向里根呈交作戰計畫。根據里根指示的兩項原則,該計畫提出以第6艦隊“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編隊的A一6艦載攻擊機和美駐英拉肯希斯空軍基地的F一111F戰鬥轟炸機為主對利比亞以下5個目標(其中的黎波里3個,班加西2個)實施夜間空中突襲:
黃金峽谷行動黃金峽谷行動
第一,的黎波里的阿齊齊耶兵營。據稱這是卡扎菲的指揮部,也是卡扎菲的住處。

第二,西迪比拉勒港兵營。據稱這是利比亞突擊隊訓練中心,培訓巴勒斯坦“蛙人”潛水員。

第三,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據悉這裡停放著9架伊爾一76運輸機。
第四,班加西民眾國兵營。據稱這是卡扎菲的備用指揮所。
第五,班加西貝尼納軍用機場。據悉該處停放有米格一23飛機。
另外還有兩個目標,即:美認定的恐怖分子阿比尼達爾的駐利辦事處和利比亞情報局總部大樓,因靠近居民區,在徵詢撤切爾夫人意見後放棄。
作戰計畫還提出根據不同類型的目標,選用恰當的武器彈藥。該計畫建議選用2000磅(907公斤)GBU一10型雷射制導重型炸彈對阿齊齊耶兵營和卡扎菲住所實施精確轟炸;以500磅(225公斤)“遲鈍”(非制導)減速炸彈轟炸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以500磅MK20“石眼”雷射制導集束炸彈突擊貝尼納軍用機場;以“百舌鳥”和“哈姆”反雷達飛彈攻擊利防空雷達設施。在兵力運用上貫徹以最短的暴露於敵的時間,對目標投入最多的兵力的原則。
對上述計畫,里根當晚即表示原則批准,並引用古代西班牙人冒險深入中美洲深山峽谷的黃金城,成功找到黃金的傳說,命名這次作戰行動為“黃金峽谷”行動

戰前準備

"黃金峽谷"行動示意圖

為了實施這一計畫,里根一方面選派美駐聯合國大使,與柴契爾夫人有良好私人關係的沃爾特斯為總統特使趕赴英國與柴契爾夫人磋商;同時,親自致函法國、西班牙通報其襲擊計畫,要求允許美國戰鬥機飛越兩國領空。撤切爾夫人除建議取消後兩個襲擊目標外,對利用英國空軍基地作戰表示完全支持。但法、西兩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沒有同意為美國戰鬥機提供空中走廊的要求。這樣美國空襲作戰的航程將不得不由2200公里增大為5180餘公里。
從4月10日起,美即按作戰計畫要求,調整了兵力部署。

10日,美取消了第6艦隊“珊瑚海”號航母編隊原定的換防計畫,令其留在地中海待命。

11日,美命令第6艦隊兩個航母編隊利用夜暗,隱蔽地駛向地中海中部海域,準備參加攻擊行動。13日,美緊急增派10架Kc一10加油機由本土飛往駐英空軍基地待命。同時,駐英國空軍基地的美戰術空軍第3航空隊的F一111F戰鬥轟炸機,以代號為“老練的民族”的空中作戰演習為名完成了作戰準備。為應付意外,美還向英在賽普勒斯南部的阿克羅蒂里空軍基地派出30架F一4戰鬥機。同時下令“企業”號航母編隊由印度洋駛入阿拉伯灣,隨時準備駛入地中海支援第6艦隊作戰,駐南歐各地美軍全部進入戰鬥準備狀態。

4月14日,里根最後批准空襲作戰方案,決定當日下午7時開始空襲行動。從決心報復,到制定計畫,與盟國協商,調整兵力部署,到實施襲擊,前後僅用了8天時間。

面對美國的軍事壓力,利比亞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應變措施。為了保存實力,卡扎菲將400架戰鬥機秘密轉移到鄰國蘇丹,將一些軍用運輸機由沿海轉移至內地沙漠,關閉了邊境上的幾處雷達站,加強了某些重要目標的防空,將軍隊撤離兵營,同時將外國技術人員和工人作為人質集中到油田,其中包括1000名美國人。卡扎菲於4月14日上午9時通過電台宣布,利比亞“已經嚴陣以待”,“如果美國人膽敢進攻利比亞,就將使他付出比越南戰爭更為慘重的代價”。

作戰經過

黃金峽谷行動中美國航母戰鬥群黃金峽谷行動中美國航母戰鬥群

1986年3月24日至25日,美國發起代號為“草原烈火“的作戰行動,擊沉利比亞飛彈艇5艘、摧毀雷達站2座、殺傷150餘人。不久,在西柏林又發生了襲擊美國人的爆炸事件,美國總統里根決定對利比亞再次實施空襲。

1986年14日19時,美國空勞F—111型戰鬥轟炸機24架、KC—10型電子干擾機5架、空中加油機28架自英國的基地起飛,飛行1萬多公里,於15日凌晨零時20分在地中海上空與航空母艦載機群會合。1時54分,美機編隊完成空中協調,開始對利比亞實施強電子干擾。6分鐘後,利比亞無線電通信中斷、防空雷達全部失靈。美機先後發射50枚“百舌鳥”和“哈姆”型高速反輻射飛彈,摧毀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5座雷達站,迫使其他雷達站紛紛關機,利比亞防空系統完全癱瘓。擔負主攻的F—111戰鬥轟炸機和A—10攻擊機採用低空突襲戰術,使用雷射制導炸彈等新型炸彈,對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5個目標實施了4個波次的轟炸。卡扎菲的住宅、利軍統帥部、的黎波里軍用機場、西迪比拉爾港口和“恐怖分子訓練中心”均被摧毀。在空襲中,利比亞損失飛機14架、雷達站5座、傷亡700餘人。卡扎菲的養女被炸死,兩個兒子受重傷,其本人也受了輕傷。
12分鐘的空襲加上6分鐘的電子戰,整個戰鬥僅用了18分鐘。“黃金峽谷”行動的巨大成功,使美國加速了“新軍事革命”步伐。從此,以精確打擊為主要手段的戰略空襲,成為美軍首要的作戰樣式。

戰事結果

F-111殲擊轟炸機是這次行動的主角之一。F-111殲擊轟炸機是這次行動的主角之一。

這次空襲作戰,美共出動空、海軍各型飛機150餘架,投彈100餘噸。按預定計畫摧毀了卡扎菲指揮所及其住地等5個重要軍事目標。計摧毀利比亞防空雷達站5座,炸毀利軍用飛機14架(伊爾-76運輸機6架、米格-23殲擊機4架、米-8直升機2架、F27螺鏇槳運輸機2架),重創波音-727飛機1架,炸傷米格-23、米-8、米-24、伊爾-76飛機多架。炸死100多人,炸傷600多人。卡扎菲本人無恙,但他年僅1歲半的養女哈娜被炸死,2個兒子受傷。美參戰飛機完成預定作戰任務後,於2時13分開始撤離戰場。艦載機於2時46分全部返降各自的航空母艦。空軍飛機除l架F-111F被地面炮火擊落,另1架F-111F因發動機故障返航時被迫降於西班牙外,其餘全部於10時10分安全返回駐英空軍基地。返航途中先後在突尼西亞以北海域上空和葡萄牙以西海域上空兩次加油。此次奔襲,往返航程萬餘公里,共航行14小時34分,空中加油6次。

經典戰例

“黃金峽谷”行動,具有聯合作戰戰略決策、戰役指揮、戰術行動的突出特徵,開創了“外科手術”作戰新模式:以電子戰飛機為先導,首先壓制干擾對方的防空系統,爾後再出動海空軍飛機實施空中火力打擊,充分發揮不同作戰力量的優長,實現了功能互補,效能倍增。

美軍空襲利比亞,廣泛使用了C3I系統、精確制導武器、電子戰和遠程航空技術等高技術成果,突破了必須陸軍叄戰、地面占領、先攻外圍後搗核心等武裝對抗的傳統形式。整個空襲中,美軍各兵種配合默契,行動協調一致。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戰後手舞足蹈地稱此次行動是“一次成功的空海軍聯合作戰”。

“黃金峽谷”行動的巨大成功,使美國加速了“新軍事革命”步伐。從此,以精確打擊為主要手段的戰略空襲,成為美軍首要的作戰樣式。黃金峽谷”行動中,美軍遠程奔襲,海空密切協同,僅用短短23分鐘,即以“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摧毀了重點預定目標,迅速達成了作戰目的。

軍事特點

在這次戰爭中,美國的決策指揮、兵力運用、組織作戰方面都反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有:

指揮

美軍兩次作戰都具有高度的戰略意義和政治敏感性:美軍稱這種行動為“戰略性戰鬥行動”(屬於戰役行動的範疇)。作戰雙方都由最高統帥直接控制。美對利空襲作戰計畫的擬定與實施,是在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里根的親自指導下進行的。里根對開戰時機、作戰原則、參戰兵力、打擊方式與打擊目標等實行全程控制。至於戰場指揮則全權委託第6艦隊司令凱爾索中將機斷行事,不予干涉。這樣既保證了戰略上對戰爭的有效控制,又提高了戰場指揮效能。

兵種

黃金峽谷行動黃金峽谷行動

美軍兩次突襲行動涉及海軍空軍兩大軍種,五、六個兵種;在“黃金峽谷”行動中,共出動15種機型的150餘架飛機,以及包括2艘航母及30餘艘輔助艦船組成的特混艦隊。整個作戰在廣闊的立體空間按照精確分工有條不紊地進行。在作戰中,太空有通信衛星、偵察衛星對戰場密切監控,高空有戰略偵察機、預警機實施偵察指揮,中空有EA一6B電子戰飛機實施電子壓制,在戰區上空有F一14、F/A一18分別以雙編隊在4500米高度上盤鏇警戒,隨時還擊可能出現的利方飛機,在航母和海岸之間有直升機盤鏇飛行,擔負海上搜尋與救護任務,兩艘航母分別停泊在兩個戰區以北海面,實施指揮和戰勤保障,水下有攻擊潛艇巡邏游弋。在F一111戰鬥轟炸機遠程奔襲過程中,有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有F一4戰鬥機負責途中空中掩護。發起攻擊前後有電子戰飛機施放強烈的電子干擾,有F/A一18、A一7負責壓制和摧毀利軍防空雷達。海、陸、空、天、電密切協同,高、中、低空,遠、中、近程,聯為一體,形成一個強大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攻防體系。在相距5000餘公里的範圍內,空軍空襲編隊與海軍艦載機攻擊編隊不僅準時會合,並且沿精確計算的航線飛抵目標,同時發起攻擊,在密切的協同下,短短18分鐘即完成兩個攻擊波次。有效地發揮了海空整體作戰威力。

遠途作戰

在法國、西班牙拒絕提供空中走廊的情況下,為實現“黃金峽谷”計畫,美空襲飛機從駐英國空軍基地起飛,長途奔襲,行程5188公里,途中4次空中加油,創造了現代空戰的新紀錄。這一措施既體現了美空中技術優勢,也造成了出敵不意的效果,使利比亞對美襲擊的時機、兵力、方向等難以作出準確判斷。在戰略上失去突然性的情況下,達成了戰役戰鬥的突然性。

電子戰

在空襲作戰中,美軍發揮了電子戰優勢。“黃金峽谷行動”,美分5個層次對利軍進行了電子戰,控制了戰區制電磁權,為空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是在空襲發起前一、兩個小時,E一2c預警機便升空實施電子偵察,截獲利比亞防空飛彈陣地警戒雷達的頻率,查清其電磁特性;二是在主攻發起前10分鐘左右,電子戰飛機在距目標約100~120公里的6000~8000米高空利用AN/ALQ一99E機載戰術干擾系統強大的干擾功率對利防空系統電子設備進行集中壓制,迷盲對方雷達,同時對利防空指揮中心和機場的通信系統進行干擾,使其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陷於癱瘓;三是在主攻發起前6分鐘,A一7攻擊機和F/A一18戰鬥攻擊機進入電子戰飛機實施遠距離干擾所形成的干擾帶,以60米高度在敵雷達盲區超低空飛行,進入機載反輻射飛彈有效射程後發射反輻射飛彈,摧毀利防空雷達和機場通信塔台,使其防空火力網癱瘓;四是在轟炸過程中,電子戰飛機始終為突擊機群提供包括偵察、預警和干擾在內的隨行保障,實施“電磁護航”;五是各種參戰飛機均裝備了機載自衛電子干擾系統,可各自進行自衛電子偵察,對防空火力實施欺騙干擾以及釋放假目標,將敵飛彈引離。

精確制導

黃金峽谷行動——美國作戰飛機黃金峽谷行動——美國作戰飛機

在兩次空襲作戰中,美大量使用了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對於實現美軍作戰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在“黃金峽谷”行動中,集中使用了GBU一10型雷射制導炸彈、“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和MK20“石眼”雷射制導集束炸彈等。其中GBu一10型雷射制導炸彈,重2000磅(907公斤),裝有電視制導和紅外製導設備,可對雷射照射器照射的目標實施精確轟炸,理論誤差僅1米。“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是美國第3代反輻射(反雷達)飛彈,飛彈射程48公里,速度3馬赫,發射重量354公斤,可自動對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命中精度高。MK20“石眼”雷射制導集束炸彈,內裝247枚小炸彈,具有很強的破壞力。此外還有“百舌鳥”反雷達飛彈、“魚叉”反艦飛彈等。據報導,美空襲作戰中,雷射制導炸彈的命中率為75%,“哈姆”和“百舌鳥”反雷達飛彈的命中率更高。利比亞軍隊雖發射了SA一5等飛彈數十枚,但無一命中,難以與美對抗。

戰事解析

在美、利雙方的錫德拉灣之戰中,美國集中了海、空軍絕對優勢兵力,大量使用了最新式的高精度,高性能的武器裝備,顯示了在高技術條件下現代戰爭的新面貌,新趨勢,引起世人的認真思索和普遍關注。其中最重要的有:
第一,高技術戰爭已初露端倪。高技術戰爭是當代新技術革命浪潮中湧現出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群,如航天技術、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廣泛套用於現代戰爭的產物。它是繼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熱核武器戰爭之後,戰爭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階段。

第二,高度自動化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在錫德拉灣之戰中,美軍由艦載“宙斯盾”電子系統、E一2C預警機、電子偵察機和通信、偵察衛星組成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C3I系統對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而利軍由於缺乏情報保障,防空預警手段落後,沒有空中指揮控制系統,在強大電子戰攻勢下,防空指揮一片混亂,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第三,“制電磁權”的爭奪日益具有戰略意義。美利之戰在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說是現代電子技術的較量。由於美軍掌握了壓倒的電子優勢,完全控制了戰區的“制電磁權”,獲得了極大的戰略主動權和行動自由度,以極小的代價,成功地達成了作戰目的。而利軍在美軍的電子打擊下,“耳聾”“眼瞎”,只能進行盲目的對空攔阻射擊,發射的SA一2、SA一5飛彈無一命中,從這次作戰可以進一步看到電子對抗已發展為一種有效的戰鬥力,電子戰是總體戰鬥力的倍增器。奪取“制電磁權”同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具有同等重要的戰略意義,電子戰場是與陸、海、空、天四維戰場相併列的第五維戰場。電子戰廣泛滲透到戰爭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成為現代戰爭的先導,並貫穿戰爭的全過程,已經由戰役戰鬥的保障性行動發展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相對獨立的作戰形式。
第四,“外科手術式”打擊將成為現代戰爭的一種重要樣式。由於現代遠程武器、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使現代戰爭有可能從“地毯式”戰爭轉變為“外科手術式”的點狀打擊。這種打擊發起突然,距離遙遠,持續時間短,打擊。目標小,作戰效果明顯,成為現代戰爭令人關注的一種新樣式。

第五,現代戰爭對軍隊的戰備訓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作戰,利方失利,固然有武器裝備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部隊戰備訓練程度。利軍在防空作戰中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他們對美軍實施空襲前的許多徵候毫無察覺,當美機突然出現時,束手無策,有的飛彈陣地雷達操縱員害怕被反雷達飛彈摧毀,而不敢開機迎戰,儘管利軍統帥部曾下令航空兵升空攔截美機,但空軍指揮官反應遲鈍,坐失戰機。而美軍飛行員在往返萬餘公里的遠程作戰中,表現了較強的作戰意志和較高的技術水平。

事件影響

“黃金峽谷”行動,具有聯合作戰戰略決策、戰役指揮、戰術行動的突出特徵,開創了“外科手術”作戰新模式:以電子戰飛機為先導,首先壓制干擾對方的防空系統,爾後再出動海空軍飛機實施空中火力打擊,充分發揮不同作戰力量的優長,實現了功能互補,效能倍增。

美軍空襲利比亞,廣泛使用了C3I系統、精確制導武器、電子戰和遠程航空技術等高技術成果,突破了必須陸軍叄戰、地面占領、先攻外圍後搗核心等武裝對抗的傳統形式。整個空襲中,美軍各兵種配合默契,行動協調一致。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戰後手舞足蹈地稱此次行動是“一次成功的空海軍聯合作戰”。

“黃金峽谷”行動的巨大成功,使美國加速了“新軍事革命”步伐。從此,以精確打擊為主要手段的戰略空襲,成為美軍首要的作戰樣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