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洞

諦聽死後,黃帝十分悲痛,一段時間曾經到了神思恍惚的地步。 一天,黃帝來到石城山,抬頭一看,只見諦聽就伏臥在面前,黃帝揉揉眼睛,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座山峰,形象與諦聽十分相似,而且下巴下就是一個石洞。 黃帝大喜,心想,此乃上天將諦聽賜還於我也,於是,當即決定以此石洞作為自己的行宮,黃帝洞就是這樣形成的。

凡是到過石城山黃帝洞的人一般都會產生這樣一個問號:作為古代氏族部落大首領的黃帝,所居住的洞穴怎么這樣狹小?其實,此洞大有講究,其所處岩石,從遠所看,是一隻活龍活現的獅子。獅子頭部的毛髮,面部的額角、眼睛、鼻子、嘴巴以及身體和腿腳無不惟妙惟肖,十分威武,而黃帝洞就位於獅子的下巴及兩腋間。
黃帝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洞作為居住的行宮呢?這裡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相傳五千多年以前,除神州大地有古人類活動以外,在北非古埃及、衣索比亞及歐洲古羅馬一帶也早有人類活動,這些古人類及其酋長、首領們也象現代人一樣,在不斷開拓領地,並尋求與其它部落發生聯繫。黃帝,號軒轅,又稱有熊氏,乃小典之子,其兄是同父異母的炎帝(神農氏)。當黃帝尚處幼年時,古埃及大酋長穆哈默德帶了一隻雄獅,跋涉萬里,來到中原,作為禮品,贈送給黃帝。黃帝十分喜愛這隻來自異域的猛獸,拿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給它吃,並一遍遍地撫摸雄獅的頭鬃,說也奇怪,這隻平日十分兇猛的巨獅與黃帝似乎有緣,一到黃帝身邊後就變得十分溫順,它與黃帝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一直伴隨著黃帝長大,成為黃帝最親密的夥伴,黃帝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諦聽。
公元前三千年,黃帝與炎帝為了爭奪領地,兄弟相殘,發生了戰爭,雙方交戰十分激烈。在一次戰鬥中,在前沿衝鋒陷陣的黃帝,腿部中箭不慎跌下馬來,敵方的兵將見此紛紛舉著各種兵器圍了上來,企圖擒殺黃帝,情況十分危急。正當此緊要關頭,諦聽一反平時溫順的形象。低聲咆哮起來,只見它整個頭鬃豎起,四下只鋒利的腳爪張開,猛撲前去,又吼又咬,與敵軍撕打起來。結果敵軍被衝散,黃帝因此獲救,而諦聽卻在搏鬥中被敵方的石斧、石矛刺砍成重傷,流血過多,不幸戰死了。
諦聽死後,黃帝十分悲痛,一段時間曾經到了神思恍惚的地步。後來,在妻子嫘祖的瑞三勸說下,心情才慢慢平息下來,但諦聽卻在黃帝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永遠難以忘懷的印象。
後來黃帝尋求銅器來到永康一帶,曾一度四處尋找駐蹕的行宮,他和內眷們到過金華山,到過永康方岩五峰下的山洞,也到過橋下太平川的小崆峒,均感不滿意。一天,黃帝來到石城山,抬頭一看,只見諦聽就伏臥在面前,黃帝揉揉眼睛,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座山峰,形象與諦聽十分相似,而且下巴下就是一個石洞。黃帝大喜,心想,此乃上天將諦聽賜還於我也,於是,當即決定以此石洞作為自己的行宮,黃帝洞就是這樣形成的。
據說,這一形似諦聽的岩峰及山洞確是天帝所賜。諦聽陣亡,其魂升天后,亦十分懷念黃帝,多次奏請天帝,要求返回人間,相伴黃帝。按照天庭的庭規,猛獸魂魄升天后是不能返回人間的,黃帝為了安撫諦聽,採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一是命大力神作法,在石城山變出一座形似諦聽的岩峰岩洞,供黃帝作行宮,使黃帝與諦聽能再度朝夕相處;二是封諦聽為獸王,令其赴地藏王府服務。西遊記中對諦聽曾有這樣一段介紹:諦聽是地藏王菩薩案下一個獸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時,可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贏蟲鱗蟲元蟲羽蟲昆蟲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顧鑒善惡,察聽賢愚……可見,黃帝洞的來歷是傳之有據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