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季陸

黃季陸

黃季陸(1899-1985.05),男,字學典,名陸、季陸,四川敘永人。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畢業,碩士學位。曾任加拿大《醒華日報》總編輯、成都大學教授、中國國民黨內政部常務次長、四川大學校長、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黨內政部長、台灣考試院考選部長、台灣教育部部長、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等職。黃季陸是國民黨十二屆中央評議委員。著有《對俄外交問題》、《民主典例與民主憲政》等。

個人履行

黃季陸(1899-1985.05)少年受民主革命影響,在成都強國高等國小讀書,組

黃季陸(右)黃季陸(右)
織國小生保路同志會。並選為會長,參加請願、講演活動。後赴上海北京、檳榔嶼等地求學,並參與反對袁世凱的活動。畢業於復旦公學。1918年赴日本,入慶應大學。後轉赴美國,入威斯靈大學學政治。鏇入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
1923年,赴加拿大,入都朗杜大學,任《醒華日報》主筆。同年歸國。
1924年1月,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任大會《宣言》審查委員會委員。黃季陸反對共產黨員參加國民黨,開始出現反共立場。後任孫中山大本營法制委員會副委員長、廣東大學法政系主任。
1925年,參與西山會議派,在上海另立"國民黨中央黨部",任海外部長等職。次年1月,國民黨"二大"會議通過彈劾西山會議派的決議案,黃受嚴重警告處分。但黃季陸不醒悟,仍在其黨部活動,並任青年部長等職。
1927年初,返川,任成都大學教授,因堅持西山會議派立場,被武漢國民政府下令通緝。鏇即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國共合作破裂,黃返川任國民黨四川清黨委員、省黨部執行委員等職。
1928年,任廣東省黨部常務執行委員兼《國民日報》社長,並任中山大學教授。以後,當選為國民黨第四屆代表大會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和第五屆代表大會中央執行委員。西安事變後,黃季陸在香港通電力主討伐張學良楊虎城
抗戰期間,先後擔任軍事委員會第四副部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常務幹事兼宣傳處長,內政部常務次長,四川省黨部主任委員,四川大學校長等職。在川大任職期間,把川大由峨眉遷回成都,多方籌集資金,擴建校舍,增添設施,延聘名師,增設院系,擴大辦學規模,使川大成為多院系的綜合大學。國民黨反動統治即將崩潰時,黃季陸激烈反對師生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並支持縱容特務迫害進步教授。
1948年,返敘永,拉攏地方各派勢力為他活動,競選為"行憲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乘飛機去香港,後赴台灣
赴台後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52年任"內政部長",協助陳誠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籌辦台灣地方自治,頗多建樹。
1954年,回任"行政院政務委 員",主持權責委員會。
1958年,任"考選部長"。
1960年,轉任"教育部長"。
1965年,任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8年,改任"困史館"館長及中央黨史 會主任委員。

個人作品

著有《對俄外交問題》、《民主典例與民主憲政》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