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嘌呤氧化酶

黃嘌呤氧化酶

黃嘌呤包括咖啡因,茶鹼,可可鹼(主要在朱古力中發現) ,和馬黛因。 主要的化合物,黃嘌呤,是嘌呤降解途徑的產物,並會在黃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轉換為尿酸。黃嘌呤氧化酶活性位點中鉬蝶呤輔因子的鉬原子另外與一個端氧、多個硫原子以及一個端羥基相連。黃嘌呤氧化酶的分子量較大,約27萬,並含有兩分子 FAD、兩個鉬 原子和八個鐵原子。鐵原子則為 [2Fe-2S] 鐵氧還蛋白鐵硫簇的一部分,參與電子轉移反應。與其他已知的含鉬氧還酶類相同的是,產物中新引入的氧原子是來自於水分子中的氧,而非 氧氣分子。

概述

黃嘌呤氧化酶是一種專一性不高,既能催化次黃嘌呤生成黃嘌呤,進而生成尿酸,又能直接催化黃嘌呤生成尿酸的酶,EC1.2.3.2。一種含鉬、 非血紅素鐵、無機硫化物、FAD的黃素酶。存在於牛乳、動物特別是鳥類的肝臟與腎臟、昆蟲、細菌中。分子量10幾萬―30幾萬。底物專性較廣,除以嘌呤 衍生物為 電子供體外,還可以 蝶啶衍生物、醛(生成 羧酸)為電子供體,表面上生成 羥基化合物,氧原子來源於水。NADH也氧化。 電子受體很多,有分子氧、 硝酸鹽、 苯醌、 硝基化合物、NAD 、鐵氧還蛋白等,但依酶的來源而有所不同。在反應時生成過氧化物,引起連鎖反應。

英文別名:xanthine oxidase grade I from*buttermilk; xanthine oxidase from microorganism; Xanthine Oxidase, Bovine Milk

儲存溫度:2~8度

反應

黃嘌呤氧化酶催化的是如下反應:

次黃嘌呤 + H2O + O2 → 黃嘌呤 + H2O2

黃嘌呤 + H2O + O2 → 尿酸 + H2O2

黃嘌呤 + H2O + 2O2 → 尿酸 + 2O2-( 超氧陰離子) + 2H+( 氫離子)

性狀

黃嘌呤氧化酶 的性狀:

1.其外觀呈淺黃色液體,繫結晶懸浮於2.3mol/L硫酸銨、l0mmol/L磷酸鈉 緩衝溶液中,含1mmol/L EDTA、1mmol/L水楊酸鈉,pH值約為7.8,是含鐵-鉬的 黃素蛋白。

2.能氧化 次黃嘌呤、黃嘌呤和醛等;作用的最適pH值為8.2,等電點為5.3~5.4。

3.激活劑為氧;抑制劑有重金屬離子、 氰化物、醛類、別嘌呤醇、 磷酸鹽、 咪唑、氯化鈉和氯化鉀。

4.粗酶在2℃時可保存數周活力不降低;在結凍狀況下可長期保存。

結構

黃嘌呤氧化酶的分子量較大,約27萬,並含有兩分子 FAD、兩個鉬 原子和八個鐵原子。酶中的鉬以鉬蝶呤 輔因子的形式存在,是酶的 活性位點。鐵原子則為 [2Fe-2S] 鐵氧還蛋白鐵硫簇的一部分,參與電子轉移反應。

催化機理

黃嘌呤氧化酶活性位點中鉬蝶呤輔因子的鉬原子另外與一個端氧、多個硫原子以及一個端羥基相連。在黃嘌呤至尿酸的反應中,鉬上的氧先是轉移至黃嘌呤分子上,然後,水分子與 活性中間體進行加成,使活性的鉬中心得到再生。

與其他已知的含鉬氧還酶類相同的是,產物中新引入的氧原子是來自於水分子中的氧,而非 氧氣分子。

用途

黃嘌呤氧化酶 (9002-17-9)主要用於生化研究,常用診斷用酶,黃嘌呤、肌苷和 鳥苷等的測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