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箋

色澤潔白光亮,質地均勻細密,纖維細而長,拉力強而柔,吸墨性能好,保存時期長,不受蟲蛀風蝕,不變顏色,宜於書寫。 著名國畫大師董壽平先生使用麻箋後,極為讚賞,並作為習字作畫專用紙張,其宜書宜畫的特點,當時得到許多書畫家的普遍讚賞與廣泛使用。
麻箋的製作用料考究,以優質天然麻為原料,沿襲了漢代以來的傳統技藝方法加工紙張。它具有“纖維長、拉力強、色澤鮮”等優點。工藝流程合理,計有:鍘貨、折貨、泡貨、整貨、剁麻、燥麻、蒸麻、碾麻、攪海、抄紙,曬紙、整紙等12道工序。更兼該地區水質適宜,水份含鹼度高,所產麻同樣原料同樣工序,與他地產紙比,鄧莊麻箋紋理細密、吸水性強、柔軟性韌等特點。
由於鄧莊麻箋用料考究、工藝均系手工且製作流程繁多,導致生產成本高,因此建國前後一度停止生產,在國畫大師董壽平先生的大力支持和保護下,鄧莊麻箋的生產工藝保存至今,鄧莊麻箋為紀念董先生,特地以“壽平”為鄧莊麻箋的商標,於2009年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受現代造紙工藝的衝擊,手工造紙的用途和經濟收入大大減少,導致鄧莊等地方的古老造紙手工藝,瀕臨滅絕,鄧莊麻箋製作的工匠大多是幾近花甲的老人。鄧莊麻箋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當地政府開始加以大力保護,建廠培養有興趣的青年投入這個行業,以“壽平”牌鄧莊麻箋在北京、廣州、山西等地進行銷售,日產麻箋約200張/天。
即麻紙。 清 龔自珍 《重摹宋刻九行跋尾》:“ 王子敬 《洛神賦》九行,百七十六字,用麻牋寫, 宋徽宗 刻石秘府,拓賜近臣者也。”參見“ 麻紙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