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病毒肺炎疾病別名:麻疹肺炎,measlespneumonia,疾病代碼:ICD:J17.1肺炎為麻疹最常見的併發症,以嬰幼兒免疫低下者為多,多發生於疾病的早期。並發肺炎時麻疹患兒呼吸道症狀明顯加重,常高熱持續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發紺。肺部能聞及乾濕囉音多隨麻疹熱退、皮疹隱退而肺炎亦逐漸消散。


概述

麻疹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解剖圖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以往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約2~3年發生一次大流行。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等而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為特徵。麻疹病毒屬副粘病毒科,為單股負鏈RNA病毒,與其它的副黏膜不同之處為無特殊的神經氨酸酶呈球形顆粒,麻疹病毒電鏡下呈球形,直徑約100-250nm,衣殼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 麻疹病毒有6種結構蛋白;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在人胚胎或猴腎組織中培養5-10天時,細胞出現病理改變,可見多核巨細胞伴核內嗜酸性包涵體。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定。此病毒低抗力不強,對乾燥、日光、高溫均敏感,紫外線、過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對麻疹病毒均有殺滅作用,但在低溫中能長期保存。

症狀特徵

麻疹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X片
肺炎為麻疹最常見的併發症,以嬰幼兒免疫低下者為多,多發生於疾病的早期。但營養不良、體弱免疫力低下者發生巨細胞肺炎,病情常遷延不愈。發疹期和疹後期體溫居高不退,或熱退後又發熱,呼吸道症狀加重,白細胞增高,則提示並發細菌性肺炎可能,並發膿胸的機會亦較多。過去接種過麻疹滅活疫苗,由於體內產生的抗體水平不高,若干年後傳染上麻疹,可產生非典型麻疹綜合徵(AMS)。偶亦見於曾接受減毒活疫苗者。症狀不典型,往往中毒症狀重而卡他症狀少。有高熱、頭痛、乾咳、腹痛、肌痛等症狀,黏膜斑極少見到。皮疹首發於四肢,此後向心擴散,常並發肺炎,可產生胸腔積液,肺內病變可持續數月後始吸收。非典型麻疹綜合徵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患者僅具部分免疫力而對麻疹病毒產生的超敏反應有關,現已不用滅活麻疹疫苗而改為接種減毒麻疹活疫苗,故非典型麻疹綜合徵已極少見。

病因

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virus)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最常見的併發症是麻疹病毒肺炎(measlespneumonia)。麻疹病毒可侵犯整個呼吸道黏膜並產生肺炎,可發生於麻疹出疹前期和發疹期,免疫功能低下的幼兒常無皮疹,極易發生巨細胞肺炎。

由於呼吸道黏膜的廣泛損害,在出疹期或疹後期常伴發細菌性感染,多發生於營養不良、體弱的兒童。

致病菌以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為常見,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尤為多見,病情多較嚴重。少數患兒尚可並發腺病毒感染。麻疹同時並發細菌性感染和腺病毒感染時,病情則更為嚴重,常為麻疹肺炎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病理生理

麻疹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檢測
麻疹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廣泛的細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麻疹病毒肺炎的病理表現是呼吸道包括支氣管細支氣管的上皮細胞急性炎症,黏膜水腫、充血、壞死可形成潰瘍伴纖毛脫落,間質有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形成。病變累及細支氣管周圍,發生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單核細胞浸潤性間質性肺炎,肺內病灶可融合,侵犯網狀內皮系統,引起淋巴結腫大。呼吸道和肺泡壁出現上皮多核巨細胞,其核和細胞質內含有嗜酸性包涵體稱為巨細胞肺炎。肺泡內充滿脫落的變性上皮細胞、多核細胞和單核細胞,肺泡壁有透明膜形成,支氣管分泌物以及脫落細胞可使支氣管部分阻塞而引起局部肺氣腫和肺大皰完全阻塞時可發生肺不張。伴發細菌性感染產生支氣管肺炎的病理改變,有時並發膿胸或膿氣胸。病灶遷延不愈可產生支氣管擴張症。

診斷檢查

麻疹病毒肺炎醫生確診麻疹病毒肺炎
在此處添加文字診斷:根據特徵性的口腔黏膜斑和皮疹,結合流行病學病人2~3周有麻疹接觸史及胸部X線的肺炎表現可作出診斷。鼻咽部分泌物、痰塗片作瑞氏法染色光鏡下觀察到多核巨細胞、或檢測出麻疹病毒螢光抗原,或組織培養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可確定早期診斷。於急性期和恢復期作血凝抑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麻疹IgG、麻疹補體結合試驗檢測,特異性抗體有4倍以上增高,有助於診斷。抗體捕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麻疹IgM,敏感性、特異性均較高,有早期診斷價值。
實驗室檢查
鼻咽部分泌物、痰液細菌塗片檢查痰塗片。於急性期和恢復期作血凝抑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麻疹IgG、麻疹補體結合試驗檢測。
抗體捕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麻疹IgM,敏感性、特異性均較高,有早期診斷價值。
其他輔助檢查:胸部X線檢查,麻疹病毒肺炎表現為瀰漫性細支氣管和肺間質炎症改變,肺紋理性細菌感染的炎症浸潤常為肺段分布的支氣管肺炎,多位於一側或雙側肺部的下葉。

鑑別

麻疹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
1、心源性哮喘:左心功能不全,常出現夜間發作性呼吸困難,伴有呼氣性喘鳴時症狀酷似支氣管哮喘。此類病人常有明顯心臟病史和體徵,多呈端坐呼吸,可有雙肺底瀰漫性細濕囉音等體徵,鑑別有困難時,可吸入選擇性β2受體興奮藥作診斷性治療。

2、自發性氣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礎上出現的氣胸,氣胸體徵常不明顯,而表現為突發性呼吸困難。部分患者出現呼氣性哮鳴(尤其是氣胸對側),臨床上容易與哮喘混淆,要提高警惕性,有可疑者及早作X線檢查以明確診斷。

3、大氣道阻塞:患腫瘤、異物、炎症和先天性異常等均可引起喉、聲門、氣管或主支氣管(腔內或外壓性)阻塞,引起呼吸困難和喘鳴音。但這種喘鳴音常在某一部分特別明顯,多為以吸氣相為主的雙相性喘鳴音,常伴雙肺底支氣管呼吸音異常增粗。喉部檢查,X線氣管額面斷層攝片及纖維支氣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4、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此病可出現典型的哮喘表現,但這些病人常有變應原(枯草、鴿糞等)接觸史,X線胸片可見瀰漫性肺間質病變呈斑片狀浸潤,血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有助於鑑別。

5、急、慢性支氣管炎:此類病人可出現喘鳴音和呼吸困難,而哮喘患者亦可以無喘鳴音而僅有發作性乾咳。臨床上有時難以鑑別。但支氣管炎患者的症狀沒有發作性的特點。慢性支氣管炎有長期慢性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一般較多,支氣管擴張劑吸入試驗或晝夜PEF波動率測定有助於鑑別。

6、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常以反覆哮喘發作為特徵,伴咳嗽,咳痰,痰多為黏液膿性,有時伴血絲,可分離出棕黃色痰栓,常有低熱,肺部可聞哮鳴音或乾囉音,X線檢查可見浸潤性陰影,段性肺不張,牙膏征或指套征(支氣管黏液栓塞),周圍血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曲菌變應原皮膚點刺可出現雙相皮膚反應(即刻及遲髮型),血清IgE水平通常比正常人高2倍以上。

7、胃食管反流:鼻後滴漏綜合徵(PNDS),食管賁門弛緩症,賁門痙攣等疾病中,常出現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通過食管下端括約肌反流入食管的現象,反流物多呈酸性。只要有少量被吸入氣管,即可刺激上氣道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性地引起支氣管痙攣,而出現咳嗽和喘鳴,有報導認為在嚴重哮喘病人,其GER的發生率可接近50%,說明GER至少是使哮喘病人不斷發作,症狀難於控制的重要誘因,對GER進行針對性治療,可明顯改善哮喘症狀。鼻後滴漏綜合徵(PNDS),常見於慢性鼻竇炎,其分泌物常在患者平臥時通過後鼻道進入氣管,可引起類似哮喘的咳嗽和喘鳴症狀,同時也是部分哮喘患者反覆發作及療效不佳的重要因素。

治療方案

麻疹病毒肺炎醫生正在注射抗生素
對麻疹病毒至今尚無特異的抗病毒藥物,一般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經霧吸或靜脈注射均未證明有任何確定效用。麻疹病毒肺炎治療主要為對症處理、支持療法和預防治療併發症。採用適當抗生素預防繼發細菌感染。已並發細菌性肺部感染患者,應針對致病菌並結合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伴發喉炎出現喉梗阻時,除予氧療外,應結合病情考慮作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以改善通氣。

預後及預防

麻疹病毒肺炎患麻疹病毒肺炎兒童
預後:麻疹肺炎的病死率較高。20年前麻疹肺炎病死率為60.1%,現仍為10%左右。
預防:我國自廣泛接種減毒麻疹活疫苗後,麻疹已很少發生,麻疹肺炎則更為少見,由於麻疹肺炎的病情嚴重,特別是繼發細菌感染和腺病毒感染肺炎的病死率高,臨床上就警惕這些合併症的存在,以便儘早作出診斷和處理。
1、忌辛辣食物:辛辣食品性質溫熱,而肺炎又屬熱病,兩熱相加,使病情加重。所以肺炎患者在膳食中不應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調味品。酒也屬辛熱之品,可刺激咽喉及氣管,引起局部充血水腫,肺炎患者應禁用。
2、忌油膩食物:肺炎消耗人體正氣,影響臟腑功能,易於導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應以高營養、清淡、易消化為宜。不要吃大魚、大肉、過於油膩之品,以免中焦受遏,運化不利,營養反而不足。
3、水果要適量也要選擇品種:多數水果對本病有益,但不宜吃甘溫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熱生痰。如果過量的吃一些寒涼性質的水果,可損傷到脾胃的陽氣,有礙運化功能,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流行病學

麻疹病毒肺炎等候診治的患者
麻疹病毒主要經呼吸道傳播,亦可自眼結膜侵入或通過接觸感染。發病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6個月以內嬰兒由於在母體獲得免疫力,一般不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而以冬、春季為多見。有發熱、流涕、流淚、乾咳、眼結膜充血等症狀。起病2~3天首先在口腔頰黏膜出現麻疹黏膜斑,1~2天后,先在的斑丘疹先於耳後髮際出現,以後迅速發展至面頸部、軀幹,自四肢近端向遠端擴展,直至手心、腳底,這是麻疹的典型臨床表現。麻疹肺炎的發生率隨流行地區有較大出入,過去報導國外為7%~50%,我國為13.8%~88.1%,但自國內外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以來,該病的發病率已大為降低。體弱多病、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者麻疹病毒肺炎的發生率增加,如腫瘤病人麻疹58%並發麻疹肺炎,愛滋病患者患麻疹則有82%患有麻疹肺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