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奇鉤吻鮭

1877年移殖至日本各地養殖及放流,台灣繫於民國46年,由日本引進受精卵,鹿港水產試驗分所在南投縣霧社試驗成功。 隔年即大量進口在南投縣蘆山養殖,民國50年在和平鄉馬侖設工作站,大量繁殖及開始推廣養殖。 現在於台北、桃園、宜蘭、新竹、苗栗、花蓮、台中和南投等縣之山地,已有大規模養殖,偶有逃逸或被放流至河川及水庫者。

棲所生態

在自然環境下,多棲息於冷而清澈的上游源頭、小溪、小河到大河或湖泊等,亦可見於溯河產卵的沿海小河,幾乎在水溫9-18℃的水體都可見其族群,但在夏季溫度超過25℃以上的水體及含氧量低的池塘則少見其族群。性情極為活潑,能跳躍攝餌,以陸生昆蟲、水生無脊椎動物及其他小型魚類為食;在海里生活時則以小魚及頭足類為食。會進行小距離的遷移,如果是溯河產卵型或是湖泊型的魚種則會進行長距離的遷移。

地理分布

原產於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及堪察加半島一帶,被世界各國廣泛地引入繁殖,現今可視為全球性的分布。1877年移殖至日本各地養殖及放流,台灣繫於民國46年,由日本引進受精卵,鹿港水產試驗分所在南投縣霧社試驗成功。隔年即大量進口在南投縣蘆山養殖,民國50年在和平鄉馬侖設工作站,大量繁殖及開始推廣養殖。現在於台北、桃園、宜蘭、新竹、苗栗、花蓮、台中和南投等縣之山地,已有大規模養殖,偶有逃逸或被放流至河川及水庫者。

漁業利用

高經濟價值之魚種,以生鮮販售、煙燻、製成罐頭或冷凍等方式處理;清蒸、油炸、燒烤、紅燒或微波等各種烹調方法皆適宜。除養殖供作市場及餐廳販賣外,亦有養殖池飼養虹鱒,供作休閒垂釣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