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拳

麒麟拳

麒麟拳(Kylin fist)是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2006年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拳是河北省滄州市的漢族傳統拳術。此拳乃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玉麒麟盧俊義所創 ,為子午門五世掌門人江泓最喜愛的拳種之一,並命名為麒麟拳。

基本信息

內涵

麒麟拳麒麟拳
故名思義,麒麟拳源於麒麟。麒麟是漢族吉祥的象徵,有送子之德,是幸福的使者,是中國四大靈性(麒麟)之一,是漢族勞動人民幾千年傳統想像中的“四不象”,又集龍頭鹿角虎背熊腰牛蹄(鷹爪)、獅尾等動物特點於一身,實乃集吉祥、靈性之大成,可見當初,此拳創始人是善取眾家之長的大智慧者。同時也說明此拳有著萬物之靈、神秘莫測、吉祥永兆(勝)的內含,以及變化無常、奧妙無窮的漢族武術技擊招法的實質。此拳“稀、神、妙、獨、怪、奇、絕”。麒麟集萬物之靈,此拳集萬法之精,所以本門歷代弟子視為至寶,從不示人,難怪獨門單傳了數代也不曾被世人所知。

拳法特點

該拳大開大合,氣勢雄猛,招式變化多端,柔中寓剛,剛中有柔,與內功渾然一體,往往一招半招即可致對方於死地。

(一)神奇之特點。一首先祖的麒麟贊云:“世間稀有麒麟獸,百獸之皇四類湊;眼似銅鈴閃紫電,盆口排齒利如劍;搖頭振威霹靂鳴,甩臀抖尾如鞭繩;身披甲麒縐紫霞,四足馳騰足天俠……。”言物乎,說拳也,此詩豈止是贊麒麟,同時也寓意了本門之拳法,形象的道出了何以名為“麒麟拳”的意義。始祖有此智慧,得此靈性,非一般功夫者所能及、所可達也。簡直是神靈之至,令後輩今人驚嘆誠服。

(二)獨特之招式。創始人在陰山派道家思想的宗旨之下,以混元天罡功的內功為基礎,結合中華民族吉祥的想像物,集萬物於一身,吸多種拳法之精華,把實用之拳法寓於神物動作之中,整個套路的招式演練起來,使觀者有莫明其妙、神之又神、獨之又獨、奇之又奇的感覺,一招一式難解其意。

拳譜

立身軀眼賽銅鈴,抖須威肢直腰挺;

麒麟拳麒麟拳

吸乾坤擰蹄縱騰,半空中吼嚎猙獰;

撲前凶抖身張弓,前雙蹄踏胸挖喉;

後蹄蹶奔騰右躥,撲食行前按雙蹄;

後蹄踢閃電撲臥,前倒蹄左右交錯;

前蹄探後蹄不慢,啃蹄臥左前右現;

前蹄擄順角真撞,後蹄連撲臣長相;

急搖頭連咬帶撲,前蹄搗後蹄跟出;

後蹄踏領撥前探,騰轉踢雙爪扣斷;

後蹄彈弓背張口,高探蹄下彈急走;

立軀體四蹄飛角,碎步息前蹄猛倒;

雙展肢左蹄直踢,單肢雲上行右蹬;

四肢聚縱起反劈,上下躥左右輪擊;

舒展肢輪劈帶踏,縮身軀虛蹄亮胸;

攬雲霞直踏青天,下盤蹄上起盤肩;

上蹄踏下蹄急彈,縮蹄還守如閃電;

騰起半空踢蹬踢,左右臥攬後蹄踢;

反轉急退分上下,閃斜直起後蹄踢;

反轉膝頂連帶踢,後撲分蹄上下擊;

收肢獨立雙展現,縱走蟾楂前滾蹶;

側滾躲閃急撲連,雙肢一展下蹄彈;

上蹄托月下打膽,扯虧遮體夕蹄挖。

抖威縮肢球一體,縱起空間式還原。

如上拳譜歌所述,之所以形成神奇的武術拳法並深含了技擊實質,一是凡能起到技擊和自衛作用的部位及器官,尤其是頭、肩、背、肘、腕、腰、膝、胯、足等,都以麒麟神獸的動作應運至極,都一一有其具體和獨特的鍛鍊方法,沒有常規的弓、馬、丁、歇之步形,也不見四平身法之架式,完全是麒麟神獸的頭、角、蹄(爪)、尾、臀、肢等身軀各部位的動作,手腳稱為蹄,雙手稱為爪,身體各部位的稱謂,好象與傳統武術不相干,令人神秘難解;三是整個套路簡直是真麒麟神獸的舞爪蹈蹄(爪)、搖頭擺尾、左啃右咬、連吼帶叫、撲食玩耍、竄蹦跳躍的神物之形,非入門學之,是難解其中技擊實意的,使演練者也有自覺麒麟之感;四是不丁不八的麒麟步是不敗之勢的步形,不管幅度的大小,架式的高低,即便是前傾、後仰、翻轉,騰空之險勢,也不失全身重心之穩固,牢扎其根,正如本門先祖所講的:“即便不勝也不至取敗”,這也是麒麟拳法之精要所在;五是此拳以萬物動作為招,麒麟之形為神,其發力的含蓄勢、寸發勁、吞吐力,非功成後才出現的巧妙、渾厚、深沉、暴烈的發力方式,更是此拳之精奇所在;六是只有入門弟子,在混元天罡之內功達到相當程度後,再結合精習此外功拳法,才能體會到各個招式所對應的宇宙星座神靈、道法深奧之感覺等等。真可謂麒麟為靈,麒麟為神也。

這些獨特、神奇、奧妙之內含,非三兩紙千百字所能解,僅以上述,但願此拳法在道家閉門封鎖了數代後的今天,在我們滄州武林之人身上,通過“八極”與“天道”之法有機結合,八極門人的努力精修,定會將先祖的智慧和神靈久傳於世、宏揚光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