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大畈核電站

鹹寧大畈核電站

鹹寧核電站位於湖北省通山縣,是中國第一座內陸核電站。

相關影像

2008年3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湖北核電項目協定》,雙方將採取多種措施,積極開展湖北鹹寧大畈核電項目前期工作。項目開工建成後,湖北將成為中國內陸地區第一個具有核電站的省份。

地處中部的湖北省能源資源缺乏。早在1988年開始,湖北就開始核電廠址選擇,最初預選二十個站址,後篩選為五個。2004年六月,位於鹹寧通山縣城東北的大畈鎮被確定為湖北核電首選廠址,當年十月完成核電項目相關研究,並向國家發改委上報項目建議書,是中國內陸首個上報核電項目建議書的省份。

湖北省是我國中部經濟大省,也是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經濟發展快速,具有良好區位優勢。但近年來,湖北省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需求快速增長,同時,由於湖北省一次能源資源匱乏,能源結構急需不斷最佳化。

湖北鹹寧核電站的建設,從選地、規劃、前期準備到2008年3月4日正式簽署協定,歷時了20年的艱苦努力,耗費了各級政府和負責人的心血,也牽動著全省6000萬人民的心。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與湖北省合作開發核電項目協定的簽署,標誌著湖北核電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將加快推進。

該核電站的建設分前期和後期等多期工程,集中建設時間跨越4年左右,如果進展順利,湖北將有望在2012年左右,成為我國內陸地區第一個擁有核電站的省份。

“在湖北發展核電,不僅符合國家節能環保政策,也符合湖北省省情。”2008年3月4日,湖北有關方面負責人在簽字儀式上鄭重表示。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在簽字儀式上同時指出,核電是一種安全、清潔、經濟、可靠的能源。在湖北建立核電項目,不僅是湖北省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緩解湖北乃至全國運輸壓力的重要舉措,對最佳化全國電源布局、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湖北省環境狀況的改善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湖北鹹寧市長黃楚平2008年早些時候在武漢向媒體透露,鹹寧核電站裝機容量將超過一千萬千瓦,建成後每年可發電八百億千瓦時。

位置

鄂贛交界處的湖北省通山縣,有一座湖北省第二大的水庫——富水水庫。富水河上的這座水庫建成於1964年,蓄洪、發電、灌溉、養殖、航運兼顧,年發電量1.412億度,壩高45米,頂寬6.4米,壩頂長941米,有8個泄水閘,庫面浩浩11萬畝,庫容量17.64億立方米,兩岸群峰秀麗。這樣一個秀美的地方,還隱藏著我國首個內陸核電項目——湖北鹹寧核電廠。進入位於通山縣大畈鎮大墈村的核電站工地,是一條26公里長的專用大件運輸道路——核電公路。目前公路和跨湖大橋已建成。核電站,就位於大橋連線的湖心島——獅子岩上。

施工情況

鹹寧核電項目於2009年全面啟動建設。今年5月15日,核電項目一期常規島及核電站輔助系統工程總承包等契約一攬子框架協定在武漢簽署,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工程有限公司舉行了鹹寧分公司及鹹寧項目部揭牌儀式。

據通山縣政府公眾信息網公布,至11月4日,主場區場平土石方工程完成1610萬立方米,占總量的76.1%。1、2號核島達到廠平標高,施工現場按照今年底4台機組達到廠平標高的目標加快推進。計畫今年底全部完工。

技術

中國廣核集團負責人4日透露,以從國外引進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為基礎,並結合多項重大技術改進,集團已形成我國核電技術自主品牌CPR1000。在湖北鹹寧大畈核電項目中,該集團將採用第三代核電技術。

中國廣核集團是我國發展核電事業的主力軍。在改革開放前期就建設了我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目前承擔著嶺澳核電站二期、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等多座核電站的建設,具備面向全國、跨地區、多基地同時開工建設和運營管理多個核電、風電及其他清潔能源項目的能力。

鹹寧核電項目是繼浙江三門核電站和山東海陽核電站之後,第三個採用非能動型先進壓水堆技術(AP1000)的核電站。該技術備受中國核電行業關注,是目前唯一通過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最終設計批准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也是目前全球核電市場中安全性最高、設計理念最先進的核電技術。

總投資達600多億元的鹹寧核電項目,其業主是由中廣核集團與湖北省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湖北核電有限公司(雙方分別持股60%和40%,由中廣核集團控股)。

鹹寧核電站 鹹寧核電站

2008年6月這家公司成立時預計:經過2年的前期準備和5年半的主體程建設之後,湖北將首次用上核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