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架兒童的學習:維果斯基與幼兒教育

鷹架兒童的學習:維果斯基與幼兒教育

近十餘年來,維果斯基的思想流傳廣泛,在教育實踐中也有相當多的套用,但正式而詳盡的介紹仍然不多。《鷹架兒童的學習:維果斯基與幼兒教育》的目的就在於將維果斯基深奧的義理,通過當前的相關研究結果以及實踐情形作一翔實的說明和解析。除了對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鷹架”等基本理念的闡述外,對兒童的私語、遊戲的發展等均有深論。書中還對維果斯基和皮亞傑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較,在幼稚園課程實踐套用方面有深具啟發性的引證與詮釋。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鷹架兒童的學習:維果斯基與幼兒教育》是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勞拉·貝爾克 (美國)亞當·溫斯勒 譯者:谷瑞勉
勞拉·貝爾克(Laura E.Berk)伊利諾斯州立大學傑出的心理學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學士,芝加哥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博士,專攻幼兒教育與發展。對維果斯基理論有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正常發展和有嚴重學習及行為問題兒童的私語的社會本源和顯著功能。主要著作包括《私語:從社會互動到自我調節》(與拉斐爾·M·迪亞茲合編),以及兩本廣為流傳的教科書:《兒童發展》和《嬰兒、兒童與青少年》。曾擔任NAEYC雜誌和《幼兒》期刊的編輯,現擔任《早期兒童研究季刊》顧問。
亞當·溫斯勒(Adam Winsler)阿拉巴馬大學教育學院的教育心理學副教授,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學士,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專攻兒童及青少年發展。專長領域包括兒童的私語、自我規範、幼兒教育、注意力不足過度活動異常、雙語教育及認知發展的社會情境等。
譯者簡介:
谷瑞勉,學歷:美國喬治亞大學幼兒教育博士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幼兒教育碩士
台灣中興大學中文系學士
曾任:中學教師
省立屏東師專助教
台灣屏東師範學院講師、
副教授、幼教中心主任
現任:台灣屏東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系教授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維果斯基的生平與研究
生平簡介
影響維果斯基觀點傳播的因素
維果斯基的主要著作
第二章 維果斯基的發展取向:個人心智功能的社會本源
社會共享的認知
語言的重要性
最近發展區
自我規範的社會本源:兒童的私語
第三章 維果斯基理論中的遊戲
想像遊戲的發展與重要性
想像遊戲對發展的影響
鷹架兒童的遊戲
結論
第四章 有嚴重學習與行為問題的兒童
維果斯基特殊需要兒童方案
知覺缺陷的兒童:聽障兒童的案例
有自我規範困難的兒童
改善有嚴重學習與行為問題幼兒的教育環境
第五章 學習與發展的關係:維果斯基的理論及其他
主要觀點之比較
學習與發展是分開的實體
學習與發展是相同的
維果斯基的觀點:學習引導發展
維果斯基與皮亞傑:心智的相遇
第六章 維果斯基理論在幼兒教育中的套用
能使兒童發揮功能的活動場地的重要性
老師-兒童的談話
兒童-兒童的談話:合作學習
維果斯基的評量策略
重建學校以鷹架兒童的學習
結論
第七章 幼兒教育的展望
參考書目
資料來源
名詞解釋

序言

社會與文化對幼兒各方面發展影響的理論在過去10年可說是迅速地擴張,推動這一潮流發展的主要刺激,就是來自於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理論觀點。維果斯基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早期進行創新的研究,在社會經驗對孩子學習的影響關係方面有非常豐富的著作。蘇聯對他的著作禁了20年,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解禁之後,維果斯基的主要作品才得以來到西方世界。其作品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被翻譯成英文。到了80年代,很多美國心理學家及教育學者開始熱烈擁護維果斯基的觀點。
相對於個人主義的理論認為孩子是他自己真實世界的獨立發現者,維果斯基建構了一個新鮮的觀點,就是強調社會與兒童心理世界的重要聯繫。他的理論強調成人一兒童、兒童一兒童的對話對認知發展的重要性,也就是知覺的心智來源是人性高層次的認知過程,以及使用言語規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當社會經驗觀點的重要性逐漸上升時,維果斯基的取向,在幫助我們了解文化實踐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方面,有很大的貢獻。此外,這個理論是唯一不僅強調孩子生活上重要人物的角色,而且強調學校教育在引導兒童發展前進上的重要性的。維果斯基強調,教學和接受引導的益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教育轉換人的心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