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足狀三角洲

鳥足狀三角洲

實驗中保持流量、含沙量、粒度級配等參數不變,僅改變湖平面高程。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即:Ⅰ.湖平面固定;Ⅱ.湖平面由高逐漸降低;Ⅲ.湖平面由低逐漸升高。本文著重提出入湖斜坡區的坡度控制著舌狀三角洲、鳥足狀三角洲的形成、演變;對舌狀三角洲的成因提出新的觀點;用三角洲沙體的寬厚比值作為識別舌狀三角洲和鳥足狀三角洲的另一個重要標誌,這對於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是很有意義的。

概述

鳥足狀三角洲鳥足狀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較弱的河口區,河流分叉為幾股同時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積量均超過波浪的侵蝕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積延伸,形成長條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鳥足狀。由於這種叉道比較穩定,兩側常發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著約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夠繼續向海伸長。

如何構成

天然堤一旦被洪水沖積,就會產生新的叉流。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個典型的鳥足形三角洲。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見有鳥足形三角洲。如我國的鄱陽湖滇池等湖泊沿岸發育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鳥足形三角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