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不驚的地方

鳥兒不驚的地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圖書信息

書名:《鳥兒不驚的地方——普里什文文集》
作者:(俄羅斯)米·普里什文 著,劉文飛 主編,吳嘉佑 等譯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1
ISBN:7535431801
字數:350000
印次:1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定價:28 元

內容提要

普里什文以《鳥兒不驚的地方》和《跟隨魔力麵包》兩部隨筆集成為俄國北方自然的文學發現者而進入俄羅斯文壇。
《鳥兒不驚的地方》是普里什文的成名作,也是再現北方原生態生活和文化的第一部藝術品。它從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的角度,以富有俄羅斯民間文學特色的語言,細緻生動地描繪了實地考察中了解到的北方地區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觀,描述了尚未被現代文明衝擊的婦女、兒童、農民和獵人的淳樸生活以及民俗風情,融合了歷史深處凝重而從容的思考。作者因實錄的科學性而入選俄國地理學會會員,並獲該會授予的銀質獎章,被認為是“科學中的藝術學和藝術中的科學家”。
《跟隨魔力麵包》描寫作者跟隨具有魔力的小圓麵包走向俄國北方,走向一片片人跡罕至、魅力無窮的地方。作品把充滿宗教氛圍和神秘色彩的索洛維茨地區,北方漁民粗獷、自由的生活,挪威的異國風情,都披上了一層童話色彩。現實的寫景、真實的見聞和飄涉的夢境、浪漫的故事相互穿插,共同構成了這部亦幻亦真、虛實結合的作品。高爾基讚揚它“非常出色”,勃洛克說它“當然是詩”,但還有某種超然詩歌的東西。

作者簡介

普里什文(1873-1954)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人物。世紀之初,他是作為懷有強烈宇宙感的詩人,具有傾聽鳥獸之語、草蟲之音異能的學者,步入俄羅斯文壇的。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中,雖歷經俄羅斯文學發展歷程中批判現實主義的衰落、現代主義的崛起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繁盛,卻始終保持了個性化的藝術追求。他的創作不僅拓寬了俄羅斯現代散文的主題範圍,而且為其奠定了一種原初意義上的風貌。
他寫了《跟隨神奇的小圓麵包》(1908)、《在隱沒之城的牆邊》(1909)、《黑阿拉伯人》(1910)等隨筆集,分別記述自己的幾次旅行經歷。在二三十年代,普里什文相繼推出自傳體長篇小說《惡老頭的鎖鏈》(1923-1954)、隨筆集《別列捷伊之泉》(1925-1926)、《大自然的日曆》(1925-1935)、《仙鶴的故鄉》(1929)、中篇小說《人參》(1933)等,這些作品的問世標誌著普里什文創作風格日臻成熟,尤其是《別列捷伊之泉》,更具轉折意義。20世紀俄羅斯和世界文壇做出了獨特的卓越的貢獻。他的一些提出環保理念的超前之作,比公認的現代生態文學經典《寂靜的春天》早出現10年。四、五十年代是普里什文創作的全盛時期,《沒有披上綠裝的春天》(1940)、《葉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陽寶庫》(1945)、《大地的眼睛》(1946-1950)、《船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國家大道》都為作家帶來更廣泛的聲譽。1954年,普里什文卒於莫斯科近郊的林中別墅。

編輯推薦

普里什文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家,一個具有宇宙感覺的大藝術家,一個真誠面對大自然的詩人。偉大的牧神的主題貫穿著他的所有作品,他有著自己的形式、自己的風格。
——伊萬諾夫-拉祖姆尼克
大自然對於悉心洞察它的生活並歌頌它的瑰麗的人,倘若能生感激之情的話,那么這番情意首先應該歸於普里什文。
——康·巴烏斯托夫斯基
普里什文在強調“革命”、“生產”、“征服自然”的語境下,走的是一條獨特的“第三條路”,他認為文學應該像自然那樣是“中性”的。
——劉文飛
《鳥兒不驚的地方》是培養我成人的書籍之一。 ——法捷耶夫

圖書目錄

總序 普里什文:偉大的牧神
本卷序 俄國北方自然的文學發現者
鳥兒不驚的地方
在山岡上
前奏 從彼得堡到波韋涅茨
森林、水和石頭
哭喪女
漁人
壯士歌歌手
獵人
巫師
維格修道院
隱秘派教徒
跟隨魔力麵包
作者前言
第一部 艷陽夜
第一章 魔力面懈
第二章 還願
第三章 艷陽夜
第二部 走向瓦蘭人
第四章 相會卡寧岬
第五章 無政府的群體
第六章 在瓦蘭人家做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