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螺

鮑螺

鮑螺,即指鮑魚,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鮑科鮑魚屬動物,是集珍、稀、貴、美於一體的名貴海產品,是海產"八珍"(干貝、魚翅、鮑、海參、魚肚、魚唇、魚籽、燕窩)之一。由於鮑魚的市場價值高且穩定,故有“軟黃金”之美譽。鮑魚可食部分主要是足部,其腹足肌肉發達、味道鮮香可口、且富含重要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全世界已發現的鮑魚近100種,有經濟價值的有近20種,其中我國沿海分布的鮑魚就有8種,皺紋盤鮑和雜色鮑分別是我國北方和南方的代表種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鮑魚的外形具有以下兩點特徵:

鮑螺 鮑螺

1. 鮑魚有1枚石灰質的扁平耳狀的硬殼,從身體背麵包被全身的軟體部分,以防禦敵害的侵襲。自殼的左前方沿殼的邊緣有1列稱之為呼水孔的小孔,是用來與外界海水進行交流進行呼吸作用,同時,糞便和繁殖季節排卵或排精也是由呼水孔排出,皺紋盤鮑的呼水孔為3-5個;

2. 鮑魚身體的軟體部分分為頭、足、外套膜與內臟4個部分,除殼外鮑魚無其他骨骼,身體不分節。鮑的足部與鮑殼緊密相連,大而扁平,幾乎與殼緣相等,有特強的吸附力。鮑足占鮮活鮑魚體重的40%以上,是人們食用的部分,足部肌肉色澤的深淺是商品鮑質量的標準之一,以淺色為佳。

代表種類

雜色鮑

鮑螺 鮑螺

雜色鮑呈長卵圓形,螺層4級,殼面的左側有一列突起,約20餘個,前面的7-9個有開口,其餘皆閉塞。殼口大,外唇薄,內唇向內形成片狀邊緣。殼表面綠褐色,生長紋細密,生長紋與放射助交錯使殼面呈布紋狀。殼內面銀白色,具珍珠光澤。

皺紋盤鮑

鮑螺 鮑螺

皺紋盤鮑貝殼大,橢圓形,較堅厚。殼表深綠褐色,殼內面呈銀白色,帶青綠的珍珠光澤。足和上足的外緣表面呈淺棕褐色,常有深棕褐色的條狀斑紋;上足的邊緣呈花邊狀,生有比較複雜的樹枝狀突起,表面色澤為淡黃與棕褐色交雜。

生活習性

在自然界,鮑魚棲息于海流暢通、水體透明度大、鹽度高、海藻叢生及具有很多岩石縫隙的淺海岩礁底質的環境下。鮑魚是狹鹽性動物,皺紋盤鮑最佳攝食、生長濕度為15-20℃,鹽度為28%。- 35%。,PH7.6-8.4,溶氧量應維持在5mg/L以上。

鮑喜晝伏夜出,藉助腹足匍匐爬行,活動性不強,它的活動主要是為了尋找合適的岩礁縫隙作為隱蔽的巢穴,並且在其附近最好有豐富的海藻,當尋覓到這樣的合適環境就會定居下來,較少移動。

攝食習性

稚鮑主要攝食單細胞藻類,成鮑主要攝食綠藻類、紅藻類和褐藻類等大型海藻,如石蓴、育葉藻、海帶、龍鬚菜等。在正常條件下,鮑的攝食量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在外界環境因子中,影響鮑魚攝食的主要因素有溫度、餌料種類與質量,最主要的是水溫條件。皺紋盤鮑成體鮑在8-24℃範圍,隨著水溫上升鮑的攝食量增加,當水溫超過26℃時,攝食率下降,當水濕低於7℃時,鮑的攝食量隨水溫降低而減小,低至4℃停止攝食。有研究報導,在水溫10-20℃時皺紋盤鮑稚鮑攝食率隨水溫上升而急劇増加,水溫大於20℃後,攝食率又降低。

繁殖習性

鮑雌雄異體,多數鮑在性成熟時,雄性生殖腺呈白色、乳白或淺黃,皺紋盤鮑雌性呈墨綠色。達到性成熟的鮑魚,其生殖周期可分為五個時期,分別為0期(休止期)、I期(恢復期)、II期(成熟前期)、III期(成熟期)、IV期(產後期)。皺紋盤鮑在深冬處於0期,生殖腺呈透明色;3-5月生殖腺開始發育,雌雄顏色殼初步分清為I期;5-7月生殖腺覆蓋面積擴大,約占角狀器官1/2-2/3為II期;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生殖腺顏色更加分明,隨時可能排放為III期;8月下旬至9月,排放期後生殖腺進入IV期,此時生殖腺明顯萎縮,顏色顯得渾濁。繁殖期後,鮑受精卵經過擔輪幼蟲、面盤幼蟲階段後變態成幼鮑。

經濟意義

鮑魚足部肥大、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

研究表明,每100g乾鮑魚含糖33.7g、脂肪0.9g,另外還含有鈣、磷、鐵、碘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鮑魚是世界公認的美味佳肴和珍貴食品,享有“餐桌黃金”的美譽。

中醫認為,鮑肉味甘、鹹、性溫,有潤肺益胃、調經、利腸、滋腎補虛之功能;鮑魚的貝殼在中藥上稱為石決明,內含碳酸鈣、殼角質、胺基酸以及多種微量成分,具有平肝清目、滋陰補陽的藥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