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II

鬼吹燈II

繼《鬼吹燈》後的第二部經典網路玄幻小說。一隻出自陝西鄉間的繡花鞋,引領摸金校尉進入一座廢棄的唐代大墓,沒想墓中套墓,西周的幽靈冢切斷了所有的退路。懸魂梯是地獄的通道,還是無限的黑洞?從精絕古城逃生的人背上都長了一個眼球形的印記,果真是幾各年前的魔鬼詛咒顯靈?唯一了解秘密的考古專家孫教授一見這個印記驚恐萬狀,只道:天機不可泄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鬼吹燈》是部奇書,小說中作者首創歷史上四大盜墓門派——摸金、卸嶺、發丘、搬山,其中摸金是技術含量最高,規矩最多的門派。“人點燭,鬼吹燈”是傳說中摸金派的不傳之秘,意為進入古墓之中先在東南角點燃一支蠟燭才能開棺,如果蠟燭熄滅,須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傳這是祖師爺所定的一條活人與死人的契約,千年傳承,不得破。有諺為證: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人點蠟,鬼吹燈,勘輿倒斗覓星峰;水銀癍,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

故事以一本家傳的秘書殘卷為引,講述三位當代摸金校尉,為解開部族消失的千古之謎,利用風水秘術,解讀天下大山大川的脈搏,尋找一處處失落在大地深處的龍樓寶殿。畢竟那些龍形虎藏、揭天拔地、倒海翻江的舉動,都迵異庸俗,在離奇詭異的地下世界中,歷史的神秘面紗正一層層地被揭開……

目錄索引

正文 引子

正文 第一章 趕冬荒

正文 第二章 黃皮子墳

正文 第三章 夜擒

正文 第四章 熊的傳說

正文 第五章 剁掌剜膽

正文 第六章 鬼衙門

正文 第七章 老吊爺

正文 第九章 削墳磚

正文 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

正文 第十一章 禁區

正文 第十二章 夜幕下的克倫左旗

正文 第十三章 牛虻

正文 第十四章 失蹤

正文

《鬼吹燈II》 正文 引子

我祖上有卷殘書,是“摸金校尉”前輩所著《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此書共有一十六字尋龍訣語,“風水秘術”屬於術數的一個分支,然而何為術數?術數之興,多在秦漢以後,《易》為其總綱,其要詣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實皆《易》之支派,傅以雜說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數,乘除推闡,務窮造化之源者,是為數學。星土雲物,占侯指迷,見於經典,後世之中流傳妖妄,漸失其真,然不可謂古無其說。自是以外,末流猥雜,不可殫名,《史》《志》將之概總以“五行”。

就憑著這卷奇書,我做起了倒斗的摸金校尉,其間發生了許多事,也遇到了許多人,這幾年的經歷對我來說,可謂是:“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回首來路,血雨腥風,好在踏遍青山人未老,現在我即將告別了“摸金校尉”的職業生涯,去往美國之前,我整理行囊的時候找到了一本從前的相冊,我隨手翻了翻,見到有一張我同幾個夥伴的合影混雜在眾多的老照片裡面,照片背景是廣袤的內蒙古草原,照片上的人裡面有我和胖子,有些記憶不會被時間殺死,我還清楚得記得這張照片是我參軍入伍前拍的,我們那時候的樣子還是歪帶帽子斜挎軍包,以現在的眼光看有些可笑,不過當時我倒沒那種感覺,還覺得這形象挺時髦,拍照留念後,我和照片上的這些同伴進入了大草原的深處,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們那是要去漠北尋找一條黑色的妖龍……

鬼吹燈II 正文 第一章 趕冬荒

1969年秋天,越南人民反抗美帝國主義侵略的解放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而這時候,我做為眾多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中的一員,被知青辦安排在大興安嶺山區插隊,接受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戰風雪,煉紅心,斗天地,鑄鐵骨。

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過去了幾個月,剛進山時的興奮與新奇感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我插隊的那個山溝,總共才巴掌那么大點的地方,一共只有二三十戶人家,方圓數百里之內幾乎全都是沒有人煙的原始森林。

屯子裡的人靠山吃山,除了在平整的地方開幾畝荒,種些個日常吃的口糧之外,其餘的吃食主要通過進山打獵得來,山上的獐子、狍子、野兔、山雞,還有林子裡的木耳、菇菌等等,都是好嚼頭,吃飽吃好不是問題。

可那年冬天,山裡的雪下得好早,西北風驟然加緊,天氣一下子就冷了下來,眼瞅著大雪就要封山了,大夥還沒來得及儲備過冬的食物。因為往年在秋季,山裡的人們,要趁著野豬野兔秋膘正肥的時候大量捕獵,風乾臘制儲存起來,用以渡過大興安嶺殘酷漫長的寒冬。

這十年不遇的反常氣候說來就來,秋季剛過了一半就開始下起大雪,然後又緊接著吊起了西北風,獵戶們不免有些亂了陣腳,紛紛挎起獵槍,帶上獵犬,爭先恐後的進山“趕冬荒”,同老天爺爭分奪秒搶時間,全力以赴地套狐狸射兔子,否則再晚一些,山里肯定會颳起只有冬天才刮的白毛風,那可就什麼都打不到了,那樣的話整個屯子都要面臨可怕的冬荒。

和我一起插隊的夥伴胖子,最近也正閒得抓心撓肝,恨不得平空生出點亂子出來才好,見獵戶們趁群結夥的進山圍獵,頓時來了興致,摩拳擦掌的跟我商量,打算同獵人們一道進山打幾隻人熊。

我對進山打獵的那份熱情,尤其是“套狐狸”一類鬥智鬥力勾當的熱愛程度,一點都不比胖子少,可平時很少有機會帶槍帶狗去耍個盡興,對於這回的行動我早已心知肚明,支書肯定不會讓我們參加。一是因為我們這幾個知青進山不到半年,已經鬧了不少亂子出來,惹得老支書發了飆,不讓我們再胡作非為,最近他給我們安排的任務,除了看莊稼就是守著林場的木材,全是些個蹲點兒的苦悶差事;二來這次趕冬荒是屯子裡的大事,圍獵是集體行動,需要豐富的經驗,以及獵人之間的配合默契,讓知青這種從城裡來的生瓜蛋子加入,萬一出了岔子,大夥全部要餓著肚皮挨過嚴冬,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也絕對不能冒這樣的風險。

我們眼巴巴看著各家各戶抽調出精壯的獵手,組成了“趕冬荒戰鬥隊”,帶著大批獵狗浩浩蕩蕩地進山,踏雪開赴圍獵的最前線,我心裡真是又著急又上火,即使知道基本上是沒戲,我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又去找支書通融,哪怕給我們知青安排一些後方支援的工作也好,再讓我們在屯子裡呆著,非得把人憋壞了不可。

胖子也對支書強調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同一個目的走到一起來,我代表我們五個知青向您衷心地請求,請無論如何也要讓我們投入到這場趕冬荒的革命鬥爭洪流當中去……”

老支書不等胖子把話說完,就用另一句最高指示扼殺了我們的請求:“別跟我扯犢子,瞎咧咧個啥?毛主席不是還那個啥來著……,對了……他老人家還強調過要反對自由主義,要服從組織安排,這不咱屯子裡的人都去打獵,剩下的全是些那個啥婦女兒童老弱病殘,你看這雪下的,萬一有沒找夠食貓冬的黑瞎子摸過來也是個麻煩,我看乾脆就這么辦,你們青年們,留下一半守著屯子,八一和小胖你們倆人,讓燕子帶著你們到林場看場去,正好把敲山老頭替換回來,我可告訴你們倆,我不在這些天可不許整事兒知道不?”

我一看果然不出所料,在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餘地,既然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我也只好做罷,心中暗地裡盤算著到林場附近也能找機會套狐狸,總好過在屯子裡開展思想工作那么沒意思,於是跟另外三個知青同伴做別,把鋪蓋卷往身上一背,同胖子一起在燕子的引領下,到團山子下的林場去看守木料。

屯子裡有幾戶人家作為知青點,插隊的知青都固定住在這幾戶家裡,而吃飯則是到各家輪流搭夥,趕上什麼吃什麼,燕子這姑娘就是我和胖子的“房東”,她也是個出色的獵手,支書安排她帶我們照管林場,也是擔心林場遭到野獸的襲擊。

燕子失去了進山打獵的機會,倒也沒抱怨,因為知青遠比山里人有知識,尤其是我和胖子這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侃能吹的,跟知青在一起的時候,她能了解到她從來沒離開過的這片大山以外的世界,於是她挎上獵槍,另外又攜帶了一些必備的物品,便同我和胖子出發了。從屯子到林場要翻一道嶺子,轉兩道山坳,路程很遠,一路上西北風颳得嗷嗷直叫,卷得地面樹梢的雪沫飄飄灑灑地漫天亂舞,加上天空即使在白天也是灰濛濛的,使人分不出是不是始終都在降雪,我用狗皮帽子把腦袋裹得嚴嚴實實,可風還是把腦袋抽得漸漸麻木。

不過聽燕子講這種天氣根本不算什麼,山裡邊到了深冬臘月,林子裡的積雪會有齊腰深,人在雪地中趟著積雪走很吃力氣,走不了多遠就會出一身的熱汗,但卻絕對不能停下來,一旦停步喘息,被透骨的寒風一溜,全身的汗水都會立刻變成一層層冰霜,而且沒在深山裡過過冬的人根本不會想像得到,最恐怖的要數山里人談之色變的“白毛風”,所謂“白毛風”,也就是風裡加著雪,銀白色的旋風,比冰刀子還厲害,吹到人身上沒有能受得住的,所以山裡的獵戶都要提前儲備食物,到了天寒地凍之時,就開始在家裡的熱炕頭上貓冬。

走了快一天才到林場,這片林場緊挨著人熊出沒的“團山子”,有條河從這片林海雪源中穿過,剛好將山區與森林分割開來,團山子上植被茂密,並不缺乏食物,山上的人熊,輕易不會過河到林子裡來,獵戶們也不敢隨意去招惹兇殘成性的山林之王——人熊。

林場中伐下來的木頭,在春水生長之時,就會利用河水把木料紮成筏子衝到下游,河的下游有條鐵路,還有個小火車頭,是專門用來運木頭的,這裡的情形十分象是著名小說《林海雪原》中描寫的“夾皮溝”,“夾皮溝”在東北是確有其地,團山子的林場也有個差不多的地名,叫做“黃皮子墳”,這地名聽上去顯得很神秘,但就連燕子她爹那種老獵戶,都說不出這個地名的來龍去脈,只是都說這附近黃皮子很多,很早以前黃大仙鬧得挺凶,現在也沒人提了,黃皮子是當地人對黃鼠狼的一種俗稱。

團山子林場雖然簡陋荒僻,但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它,所以我們才要頂風冒雪來這裡值勤,不過說實話冬天的林場也沒什麼正經事要做,唯一需要料理的,只是過些時候到河流下游去幫忙傳送最後一趟運木頭的小火車而已。

這林場有一排白樺木搭建的木屋,在春夏兩季,都有伐木工人在這裡幹活居住,由於運輸能力有限,砍多了樹也運不完,所以他們每當完成生產任務,差不多到了中秋節前後,就會離開林場回家過年,這時林場就歸距離最近的崗崗營子派人照料。

在我們到來之前,林場是由敲山老漢和他的孫女,一個叫做“畫眉”的姑娘負責看管,本來按照村支書的安排,我們應該把他們替換回去,但當我們到達的時候,就發現林場中十分不對勁,守林人的小木屋中空空蕩蕩,爐膛中灰燼冷冷的沒有一絲熱氣,也沒有見到這爺孫二人。

我不禁替他們擔心起來,急忙與我的兩個同伴分頭在林場中找了一圈,卻仍沒見蹤跡,我心中越發不安,對胖子和燕子說:“今年天氣冷得太快,事先又沒有半點徵兆,怕是山裡的野獸也要趕冬荒,敲山老爺子和他孫女會不會被猞猁之類的惡獸給叼去了?”

屯子裡的獵狗都被獵人們帶進山圍獵了,所以我們沒有帶獵狗,現在風雪交加,團山子附近嶺高林密,地形複雜,飛雪掩蓋了人獸的蹤跡,就算我們有百十號人去找,也未必能尋得到他們,更何況眼下我們只有三個人。我和胖子當即便尋思著要回屯子搬救兵,可又突然想到屯子裡已經沒人可找了,那時候我們年紀尚輕,一時竟然束手無策。

還是燕子心細,她又在小木屋中仔細看了看,屋內的糧食和乾肉還剩下一些,敲山老漢的獵槍和裝火藥鐵砂的牛角壺卻都不在,獵戶最善觀查蛛絲馬跡,小木屋中沒有獸跡,東西擺放得也很整齊,他們好象還打了大量黏糕,應該不會發生了什麼不測,也許敲山老頭帶著她孫女去打兔子了,又或許他是擔心大雪封山,沒等我們來替換,便提前回屯子去了,滿山老漢打了幾十年的獵,經驗非常豐富,雖然一把年紀,身手不如昔日靈便了,但既然他帶著獵槍,只要在半路不碰上剛生崽的母人熊,就不會有什麼意外

見林場中並無異狀,我們三人才稍覺心安,一路上饑寒交迫,正是苦不堪言,這時候什麼要緊事也都要扔到一邊去了,最緊迫的任務是取暖和填飽肚子,於是我們便匆匆忙忙地燒了火炕,把凍得綁硬的貼餅子在爐壁上隨便烤烤,吃了充飢。三人吃飽了天也黑透了,就開始象往常那樣胡亂閒聊解悶,按慣例輪流開吹,胖子先侃了段解放前在東北剿匪的佚事,他這些都是聽他爹說的,我已經聽他講了不下十遍,而燕子還是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所以聽得十分著迷。

只見胖子口沫橫飛,連比劃帶說:聚眾掠奪民財的土匪,在東北地區又叫做“胡匪”或“鬍子”,據說胡匪們不同與內地響馬賊寇,他們自成體系,拜的祖師爺是明末皮島總兵“毛文龍”,明右副督御使袁崇煥設計殺了毛文龍之後,毛文龍手下的大批官兵,分別流落東北沿海諸島或深山,最開始的時候這些人還以大明官兵自居,不做打架劫舍的勾當,但歷經百年,隨著人員結構的日趨複雜化,逐漸演變成為害一方無惡不作的胡匪,不過直到解放前,胡匪們仍然尊毛文龍為祖師爺。

這些一夥一夥的“胡匪”,到後來被稱做“綹子”,按各股匪首所報“字號”的不同,每股綹子的名稱也不一樣,例如“一鐵鞭”、“草上飛”、“桑大刀”、“鳳雙俠”等等等等。

解放前東北頭號胡匪,魁首是個綽號叫“遮了天”的光頭,此人年輕時是廟裡的武僧,學得一身銅練鐵布衫的硬功夫,但他“還俗”後也始終沒長出頭髮,“遮了天”為人心狠手辣,兩手沾滿了幹部民眾的鮮血。

日本投降後東北進行土改,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不被土匪破壞,東總成立了專門的剿匪分隊,經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殘酷戰鬥,終於把“遮了天”這股胡匪的“四梁八柱”都給剷除了,“四梁八柱”是胡匪內部的一種組織名稱,除了大當家的稱做“大櫃”之外,其餘的所謂“四梁”,分別有“頂天梁”、“轉角梁”、“迎門粱”、“狠心梁”,“八柱”則是“稽奇”、“掛線”、“懂局”、“傳號”、“總催”、“水相”、“馬號”、“帳房”的總稱,這些人一完,整個綹子就算徹底倒了。

而這“四梁八柱”中最關鍵的人物是“轉角梁”,東北俗稱為“通算先生”,他是整個綹子的軍師,專門利用一些迷信的方術來“推八門”,決定整伙土匪的進退動向,軍師一完,“遮了天”就失去了和他狼狽為奸的主心鼓,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但這人也當真狡猾至極,小分隊始終抓不住他,好幾次都被他從眼皮子底下溜走了。有些迷信的當地人就傳言說這個土匪頭子,年輕的時候救過黃大仙的性命,這輩子都有黃大仙保著他,能借土遁,就算是派來天兵天將也甭想抓住他。

可世事有奇巧,胡匪最忌諱提“死”字,但是這個字不提也躲不了,做土匪到最後多無善終,常言道“自做孽,不可活。”也許“遮了天”惡貫滿盈,該著他氣數已盡,那年深山裡剛好也發生了罕見的“趕冬荒”,老百姓管這樣的年份叫“死歲”,黃大仙終於罩不住他了。

鬼吹燈II 正文 第二章 黃皮子墳

“遮了天”這個綽號大概是取自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意思,民間風傳他早年當和尚的時候救過黃大仙,一輩子都有黃皮子保著,誰也動不了他。這當然是謠傳了,實際上他不僅沒救過黃皮子,反倒是還禍害死不少。

剿匪小分隊追擊他的時候,正好山裡的雪下得早,天寒地凍,最後在一個雪窩子裡搜到了“遮了天”的屍首,他是在一株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的,在他屍首的對面,還吊死了一隻小黃皮子,死狀和他一模一樣,也是拴個小繩套吊著脖子,這一個人和一隻黃皮子,全吐著舌頭,睜著眼,凍得硬挺挺的。

胖子故弄玄虛,說得繪聲繪色,扮成吊死鬼吐著舌頭的模樣,把燕子唬得眼都直了,我卻對此無動於衷,因為這件事我聽胖子說過無數次了,而且“遮了天”的死法也太過詭異,若說他自己窮途末路上吊尋死,以此來逃避人民的審判倒也說得通,可對面吊死的那隻小黃皮子可就太離奇了,“遮了天”一介胡匪,何德何能?他又不是明末的崇貞皇帝,難道那黃皮子想做太監給他殉葬么?

燕子卻不這么認為,她對胖子所言十分信服,因為當地有著許多與之類似的傳說,傳說黃大仙只保一輩兒人,誰救了黃大仙,例如幫黃大仙躲了劫什麼的,這個人就能受到黃大仙的庇護,他想要什麼,都有黃皮子幫他偷來,讓他一生一世吃穿不愁,可只要這個人陽壽一盡,他的後代都要遭到黃大仙的禍害,以前給這家偷來的東西,都得給倒騰空了,這還不算完,最後還要派一隻小黃皮子,跟這家的後人換命,燕子覺得那個土匪頭子“遮了天”,大概就是先人被黃大仙保過,所以才得了這么個下場。

解放前在屯子裡就有過這種事,有個人叫徐二黑,他家裡上一輩兒就被黃大仙保過,有一年眼看著徐二黑的爹就要去世了,一到晚上,就有好多黃皮子圍著徐二黑家門口打轉,好象在商量著過幾天怎么禍害徐家。黃皮子實在是欺人太甚,徐二黑髮起狠來,在門口下了絕戶套,一晚上連大帶小總共套了二十幾隻黃皮子。山下有日本人修的鐵軌,正是數九嚴冬滴水成凍的日子,徐二黑把這些黃皮子一隻只割開後脊樑,全部活生生血淋淋地按到鐵軌上,黃皮子後背的熱血沾到鋼鐵立刻就凍住了,任憑它們死命掙扎也根本掙扎不脫,徐二黑就這么在鐵路上凍了一串黃皮子,天亮時火車過來,把二十幾隻黃皮子全給碾成了肉餅。

結果這下子惹了禍了,一到了晚上,圍著屯子,漫山遍野都是黃鼠狼們的鬼哭神嚎,把屯子裡的獵狗都給震住了,天蒙蒙亮時有人看見黑壓壓的一片黃皮子往林子裡躥走了,接著又有人發現徐二黑上吊自殺了,死法和胖子所講那個故事中土匪頭子的下場完全一樣。

胖子和燕子胡勒了一通,吹得十分盡興,山外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正在掃除一切牛鬼蛇神,這場運動也理所當然地衝擊到了大興安嶺山區,就連屯子裡那位只認識十幾個字的老支書,一到開會的時候都要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在正中間的光明大道,左邊一個坑是左傾,右邊一個坑是右傾,大夥一定不能站錯隊走錯路,否則一不留神就掉坑裡了。”所以我們三人在林場小屋中講這些民間傳說,未免有些不合時宜,不過我們這林場山高皇帝遠,又沒有外人,我們只談風月,不談風雲,比起山外的世界要輕鬆自在得多。

燕子讓我也講些新聞給她聽,外邊的天又黑又冷,坐在火炕上嘮扯有多舒服,但是我好幾個月沒出過山了,哪有什麼新聞,舊聞也都講得差不多了,於是就對她和胖子說:“今天也邪興了,怎么你們說來說去全是黃皮子?團山子上有道嶺子不是就叫黃皮子墳么?那裡是黃皮子扎堆兒的地方,離咱們這也不遠了,我來山里插隊好幾個月了,卻從來都沒上過團山子,我看咱們也別光說不練了,乾脆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連夜上山下幾個套子,捉幾條活的黃鼠狼回來玩玩怎么樣?”

胖子聞言大喜,在山裡沒有比套黃皮子和套狐狸更好玩的勾當了,當時就跳將起來:“你小子這主意太好了,雖然現在不到小雪,黃皮子還不值錢,但拎到供銷社,換二斤水果糖指定不成問題,咱們都多少日子沒吃過糖了,我他媽的要是再不吃糖,可能都要忘了糖的味道是辣還是鹹了,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光練不說是傻把式,連說帶練才是好把式,咱這就拿出實際行動來吧……”說著話一挺肚子就躥下火炕,隨手把狗皮帽子扣到腦袋上,這就要動身去套黃皮子。

燕子趕緊攔住我們說道:“不能去不能去,你們咋又想胡來,支書可是囑咐過的,不讓你們搞自由主義整事兒,讓咱們仨好好守著林場。”

我心中暗暗覺得笑,屯子裡的老支書是芝麻綠豆大的官,難道他說的話我就必須服從?我爹的頭銜比村支書大了不知多少倍,他的話我都沒聽過,除了毛主席的話,我誰的話也不聽,山裡的日子這么單調,好不容易想出點好玩的點子,怎么能輕易做罷,但這話不能明說,我還是語重心長地告訴燕子:“革命民眾基本上都被發動起來趕冬荒斗天地去了,難道咱們就這么乾呆著不出力?你別看黃皮子雖小,可它也有一身皮毛二兩肉,咱們多套幾隻黃鼠狼就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支援了世界革命。”

燕子聽得糊裡糊塗,添磚加瓦倒是應該,可“團山子”上的人熊那不是隨便敢惹的,當地獵戶缺乏現代化武器,他們打獵有三種土方法,一是設陷阱,下套索、夾子之類的,專門捕捉一些既狡猾跑動速度又快的獸類,象狐狸、黃皮子之類的,獵狗根本拿它們沒辦法,只能以陷阱智取;再者是獵犬追咬,獵犬最拿手的就是叼野兔;三是火槍窩孥,其中發射火藥鐵砂的獵槍是最基本的武器,前膛裝填,先放黑火藥,再壓火絨布,最後裝鐵丸,以鐵條用力壓實,火絨卡住彈丸不會滑出槍膛,頂上底火,這才可以擊發,裝填速度慢、射程太近是致命缺點,用來打狍子、獐子和野豬倒是適用。

獵人狩獵的這三套辦法,唯獨對付不了皮糙肉厚的人熊,上次我們在喇嘛溝遇到過人熊,險些丟了性命,所以此刻燕子一提到人熊的威脅,我心中也打了個突,但隨即便說:“聽蝲蝲蛄叫還不種地了?人熊又不是刀槍不入,而且晚上它們都躲在熊洞裡,咱們趁天黑摸上團山子套幾隻黃皮子就回來,冒這點風險又算得了什麼,別忘了咱們的隊伍是不可戰勝的。”

胖子在旁邊急得直跺腳,一個勁兒地催促我們出發,幹革命不分早晚,卻只爭朝夕,在我的說服下,燕子終於同意了,其實她也很想去套黃皮子,只是老支書的話在屯子裡還是比較有威信的,需要有人做通她的思想工作,幫她克服這一心理障礙。

林場小屋外的天很冷,雪倒是不再下了,大月亮地白得滲人,但那月暈預示著近期還會有大雪襲來,山坳里的風口呼嘯著山風,在遠處聽起來象是山鬼在嗚嗚咽咽地慟哭,我從屯子來林場的時候,就已經打定了要套黃皮子或狐狸的主意,該帶的傢伙也都帶了,一行三人借著月色來到林場的河邊。

河面上已經結了冰,冰上是一層積雪,站在河畔上,距離河道十幾米,就可以聽到冰層下河水叮咚流淌之聲,由於是“趕冬荒”,秋天過了一半,突然有寒流襲來,所以河水凍得很不結實,直接踏冰過河肯定會掉冰窟窿里,最保險的辦法就是踩著凍在河中的圓木過河。

月光映著薄雪,銀光匝地,河面上隆起一個個長長的橫木,都是沒來得及運到下游,暫時被凍在河中的木頭,踩著圓木即使冰層裂開,木頭的浮力也不會讓人沉入河中。

看著河面並不算寬,真過河的時候,才發現河面絕對不窄,我們三人將距離來開了,一根根踩著木頭邁著走,因為天冷穿得衣服厚重,腳步也變得很沉,腳下碎冰嘩啦嘩啦亂響,雖然驚險十足,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卻一點都不害怕,相反有些激動,骨子裡那種冒險的衝動按捺不住,覺得這種行為可真夠刺激。

過了河就是當地獵人們眼中的禁地團山子,這山上林子太密了,燕子也沒把握進了這片林子還能走出來,我們雖然膽大包天,卻也不敢冒進,好在那“黃皮子墳”是在團山子腳下,離河畔不遠,那裡有一個隆起的大土丘,上面存草不生,土丘上有無數的窟窿,大大小小的黃皮子都躲在裡面,可能因為這土丘象墳包,裡面又時常有黃皮子出沒,所以才叫做“黃皮子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