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教材: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

版次: 裝幀: 開本:

基本信息

作 者: 王育民 編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176650
出版時間: 2005-12-01
版 次: 1
頁 數: 396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教材教輔>大學教材教輔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教材: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是研究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理論。資訊理論對實際通信系統的設計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通信工程師在資訊理論方面的理論基礎對他們事業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這本教材總結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自1960年創辦信息淪專業以來為通信工程學院各專業和其他工程專業開設資訊理論和編碼理論課樣的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幾年中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此課的經驗。書中較詳細地討論了資訊理論的基木理淪,對資訊理論中新發展的若干重要課題(如率失真理論、多用戶資訊理論、算術編碼、LZ編碼、Turbo碼和LDPC碼等)都做了專題討論,舊時,還涉及了資訊理論和編碼理論這一學科的近況。這對於需要獲得資訊理論基本知識的有關專業的學生和在這些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都將是有益的。 本書可作為有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在給高年級本科生講授時,可以只講一些基本內容,書中標有*號的章節主要供研究生閱讀,各章後面都附有一些難易程度不等的習題,可根據需要選用。書末附有較詳盡的參考文獻,可供閱讀時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引論
1.1 通信系統模型
1.2 Shannon資訊理論的中心問題
1.3 Shannon資訊理論的局限性
1.4 信息的廣義性
第2章 信息量和熵
2.1 離散變數的非平均信息量
2.2 離散集的平均自信息量——熵
2.3 熵的唯一性定理
2.4 離散集的平均互信息量
2.5 連續隨機變數的互信息和微分熵
2.6 凸函式與互信息的凸性
2.7 隨機過程的信息量和熵
小結
習題
第3章 信源編碼——離散信源無失真編碼
3.1 信源及其分類
3.2 離散無記憶信源的等長編碼
3.3 離散無記憶信源的不等長編碼
3.4 最佳不等長編碼
3.5 平穩源編碼
3.6 馬爾可夫源
小結
習題
第4章 信道及其容量
4.1 信道分類
4.2 離散無記憶信道
4.3 離散無記憶信道容量的疊代算法
4.4 離散有記憶信道
4.5 信道的組合
4.6 時間離散的無記憶連續信道
4.7 波形信道
小結
習題
第5章 信道編碼定理
5.1 信道編碼和解碼
5.2 Fano不等式和信道編碼逆定理
5.3 聯合典型序列及信道編碼定理
5.4 錯誤機率上限
5.5 等能量正交編碼信號
小結
習題
第6章 線性分組碼
第7章 卷積碼
第8章 接近Shannon極限的編碼
第9章 信源編碼——無記憶信源的有失真編碼
第10章 多用戶資訊理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