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派二人轉

高派二人轉

高派二人轉是高茹創立的二人轉流派。

高派二人轉簡介

高派二人轉

創始人:高茹

傳承人:周春艷、閆學晶、張鳳娥、張帆

初創時間:1964年

成熟時間:1991年

創立過程

高茹1958年至1961年在吉林省戲曲學校同李青山、程喜發、谷振鐸、趙國華、於乃昌等二人轉老藝人學習,深得李青山老師、程喜發老師真傳,畢業後又虛心向尹萬庫、筱蘭芝、夏春閣等東三省二人轉名家求教,不斷積累藝術經驗,提高自身藝術修為。1961年畢業後,高茹在白城文工團、洮南地方戲隊工作,在不斷提升唱腔水平的基礎上,還積極從事作曲及導演工作,先後創作演出了《女民兵》、《銀酒壺》、《紅裝奇志》等反映時代、反映人民生活的優秀文藝作品。特別是在1964年高茹編曲、導演並演唱的二人轉《銀酒壺》在吉林省二人轉匯演上獲得空前反響,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長的宋振庭同志看過高茹創演的二人轉《銀酒壺》後給予高度評價,讚揚高茹的創新開拓精神,並鼓勵高茹“立志成為二人轉的革新者”!

七十年代高茹又博採眾長,將演唱民歌和大鼓的經驗融入到二人轉創作之中,她廣覽多讀、多方借鑑,在藝術創作上不拘一格,吸收天津時調、北方鼓曲、南方劇種等優美旋律,為我所用,形成了“高派”二人轉獨特的音樂風格。

高派二人轉創始人高茹 高派二人轉創始人高茹
高茹老師徒弟周春艷 高茹老師徒弟周春艷
高茹老師徒弟張鳳娥 高茹老師徒弟張鳳娥

1977年高茹正式走上講壇,她一方面不斷挖掘整理傳統劇目、創作反映時代的新劇目,另一方面積極研究二人轉唱腔理論。在此期間她整理了《洪月娥做夢》、《王二姐思夫》、《鋦大缸》、《鶯鶯聽琴》、《劉金定探病》、《扎花帳》、《寒江關》等多出傳統戲,創作或演出了《黛玉焚稿》、《張海迪學醫》、《包公趕驢》、《喜報》、《祝九紅弔孝》、《孟姜女哭長城》、《唐伯虎點秋香》等新創劇目,這些劇目成為深受觀眾喜愛、久演不衰的“高派”二人轉代表劇目。

高茹簡介 高茹簡介
高茹老師與徒弟閆學晶 高茹老師與徒弟閆學晶
高茹出席中國戲曲聲樂研討會 高茹出席中國戲曲聲樂研討會

1991年高茹編著的二人轉歷史上第一部唱腔專著《唱功研究》正式出版發行,書中介紹了高茹從藝數十年的理論經驗,詳細介紹了高茹獨創的二人轉“疙瘩腔”、“擻音”、“潤腔”、“滑音”、“真假聲結合唱法”等等,這標誌著“高派”二人轉唱功理論體系的成熟,也標誌著 吐字清晰悅耳,行腔婉轉自如,唱腔抒情優美、情感真摯飽滿,表演生動細膩的“高派”二人轉正式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