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教材:環境心理學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第2版 (2006年8月1日)
叢書名: 高校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教材
平裝: 334頁
開本: 16
ISBN: 7112085462, 9787112085460
條形碼: 978711208546001, 9787112085460
尺寸: 25.6 x 18.2 x 1.6 cm
重量: 522 g

作者簡介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林玉蓮、 胡正凡

內容簡介

環境心理學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興交叉領域,涉及心理學、社會學、地
理學、文化人類學、城市規劃、建築學和環境保護等多門學科。主要研究物
質環境,包括城市、建築和自然環境與人的行為關係。《環境心理學》由林
玉蓮、胡正凡編著,在闡述環境心理學的基本術語、觀點和理論的基礎上,
結合國內外的實例,探討了這一領域在城市規劃和建築學等相關專業中的應
用。全書密切結合實際,文字深入淺出,可供城市規劃、建築學、環境保護
、園林規劃與設計、室內設計等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作為科研、
教學的參考用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設計、科研和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感覺、知覺與認知
第一節 感覺
一、感覺的特點
二、感覺刺激的重要性
三、引起感覺的主客觀因素
四、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
第二節 知覺與認知
一、感覺與知覺的關係
二、知覺定勢
三、習慣化——適應
四、對變化的知覺
五、認知
第三節 多種感覺與環境設計
一、視覺研究的深化
二、其他感覺與環境體驗
三、不同感覺的相互影響
第二章 環境知覺的理論
第一節 格式塔知覺理論
一、格式塔心理學簡介
二、基本觀點
三、格式塔的組織原則
第二節 生態知覺理論
一、基本觀點
二、生態知覺與情感反應
三、生態知覺與環境設計
四、生態知覺與道德約束
第三節 機率知覺理論
一、基本觀點和理論模型
二、機率性的世界
三、機率知覺與個人經驗
四、機率知覺與環境問題
第三章 認知地圖和評價地圖
第一節 認知地圖研究概述
一、認知地圖的研究方法
二、認知地圖的組成要素
三、認知地圖的性質
四、認知地圖的特點
五、認知地圖的功能
六、個人認知成圖能力的發展
七、易識別環境的特徵
第二節 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實例——武漢市的公共意象
一、城市公共意象圖
二、問卷資料的歸納和討論
三、城市環境總體評價
第三節 風景區認知地圖研究實例
一、被試者個人背景
二、公共意象和認知結構
三、風景質量評價
四、討論和建議
第四節 校園認知地圖研究實例
一、研究對象概述
二、比較:範圍、結構、同一性和意象元素
三、討論:識別、使用和理解
第五節 校園評價地圖
一、新的H校園認知地圖
二、情感評價地圖
三、審美評價地圖
四、校園環境總體評價
第四章 環境一行為關係的理論
第一節 喚醒理論
一、喚醒與情緒
二、環境刺激與情感評價
三、喚醒與績效
第二節 環境應激
一、應激反應
二、應激物的種類
三、適應環境應激的意義和代價
第三節 環境負荷、適應水平和行為約束
一、環境負荷理論
二、適應水平理論
三、行為約束理論
四、各種理論觀點的綜合
第四節 行為場景理論
一、場所的環境特徵
二、行為場景的人員配備
三、場所的生命
四、研究行為場景的現實意義
第五章 噪聲、擁擠和空氣污染
第一節 噪聲
一、噪聲的定義
二、影響噪聲評價的因素
三、噪聲對行為的影響
四、減少噪聲危害的措施
第二節 擁擠
一、高密度對人類的影響
二、影響擁擠感的其他因素
三、對擁擠的理論解釋
四、減少擁擠感的措施
第三節 空氣污染
一、空氣污染的來源
二、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三、對空氣污染的知覺及其對行為的影響
四、空氣污染對績效的影響
第六章 個人空間、私密性和領域性
第一節 個人空間與人際距離
一、個人空間
二、人際距離
三、人際空問定位
第二節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義
二、私密性的功能
三、私密性與環境設計
第三節 領域性
一、領域性和領域
二、領域的類型
三、領域的功能
第七章 城市環境的認知
第一節 城市意象的後續研究
一、城市意象研究範圍的擴大
二、研究方法的改進
三、研究內容的深化
第二節 空間定向
一、滿足基本需要的導航系統
二、定向系統的文化差異
三、自然環境特徵對定向系統的影響
四、環境具體因素對空間定向的影響
五、環境改變對空間定向的影響
第三節 認知距離
一、認知距離的概念
二、影響認知距離的環境因素
三、影響認知距離的文化和群體因素
第八章 城市環境的體驗
第一節 城市環境體驗的原理和特點
一、環境信息的特點
二、對“複雜性”的偏愛
三、城市環境體驗的特點
第二節 顯著差異與城市環境體驗
一、顯著差異的含義
二、從環境知覺理論看顯著差異
三、可利用和開發的元素
第三節 與城市環境體驗有關的若干問題
一、形成顯著差異元素
二、城市設計美學——審美情感反應的理論模型
三、綜合性模擬研究
四、尋求易識別性和複雜性的平衡
第九章 城市外部公共空間活動研究
第一節 外部空間活動研究綜述
一、早期國外的研究
二、近年的外部空間研究
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間活動的通常方法
第二節 外部空間中的行為習性
一、動作性行為習性
二、體驗性行為習性
三、行為習性的差異
第三節 城市外部空間研究實例
一、洪山廣場
二、紅樓廣場
三、濱江公園
四、四美塘公園
五、討論和建議
第四節 基於行為的外部空間設計建議
一、加強外部空間的生氣感
二、兼顧私密性活動
三、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層次
四、合理滿足人的行為習性
五、預防和減少破壞行為
第十章 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
第一節 城市環境影響的理論假設
一、超載假設
二、城市環境應激
三、行為約束和人員過剩
四、城市多場所分析概述
第二節 城市環境影響的研究例證
一、應激與應對行為
二、親和與親社會行為
三、犯罪、犯罪率與恐懼感
四、績效和健康
五、城市環境的積極影響
六、大城市與小城市的比較
第三節 基於行為的城市環境問題對策
一、重視社會因素
二、舊城更新:研究例證與設計建議
三、城市區域安全防衛研究
第十一章 建築學中的一般套用
第一節 基於行為的設計原理和方法
一、反映建築與行為關係的理論
二、“適用”的現代術語
三、基於行為的建築設計過程
第二節 環境一行為信息概述
一、不同尺度的場所和場景
二、使用者群體
三、環境-行為現象
第三節 基於行為的“功能”研究
一、功能研究的擴大
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顯功能與潛在功能
三、功能研究的細化:特定功能與行為
第十二章 特定建築環境與行為
第一節 建築意象與室內認知距離
一、建築的意象
二、使用者的建築綜合意象
三、建築室內的認知距離
第二節 室內空間定向
一、建築易識別性研究概述
二、建築平面拓撲復雜性的影響
三、加強室內空間定向的建議
第三節 建築體驗概述
一、知覺理論與建築體驗
二、建築體驗的研究方法和影響因素
三、室內空間的體驗
第四節 特定建築類型與行為
一、居住場所
二、老年人福利設施
三、其他建築類型
結語:走向更樸實和更開明的環境-行為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