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墩遺址

高城墩遺址

高城墩遺址,該遺址所在地區屬太湖西北平原。高城墩遺址西南3公里處為笠帽頂崧澤文化遺址,東南15公里處為寺墩遺址,高城墩是這個遺址群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目前所知緯度最北,距長江最近的良渚文化高台墓地遺址。1985年10月,由江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在這片平原上,西至武進龍虎塘、東抵橫林、北到長江、南至滬寧線的狹長高土上聚集了圩墩、烏墩、潘家塘、笠帽頂、寺墩、城海墩、青墩等幾十個馬家浜至良渚文化時期的遺址。高城墩遺址西南3公里處為笠帽頂崧澤文化遺址,東南15公里處為寺墩遺址,高城墩是這個遺址群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目前所知緯度最北,距長江最近的良渚文化高台墓地遺址。1985年10月,由江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高城墩遺址為江南地區常見的墩形遺址。1975年冬至1976年春,當地村民在墩中心建窯取土製磚,原有面積近萬平方米,相對高度10餘米的土墩,如今殘存北部的2000多平方米,高度降至7米左右。在此期間,大量文物毀壞或流失,僅有2件玉琮和若干件玉璧等少量文物為常州市博物館收藏。土窯停工後,又由於村民取土建房,遺址仍不斷被蠶食,在此期間,江陰市博物館在村民中徵集到玉璧、玉鐲和石斧等。
1998年11月,南京博物院考石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調查鑽探。1999年11月至2000年6月,由南京博物院、無錫市博物館、江陰市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在江陰市人民政府出資支持下,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計開10×10米探方9個,5×10米探方4個,探溝1條,總計發掘面積1157平方米。探明高城墩遺址是良渚文化時期又一座規模大、有嚴謹的布局規劃和嚴格的建築方法建築的高台墓地。發現14座大、中型良渚文化中晚期墓葬,出土文物238件(組)。2000年5月,高城墩遺址被評為“199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