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畫和大綱進行的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它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有效地發展學生身體,增強其體質,培養其道德意志品質。它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體育目標的實施途徑之一。

體育教學

正文

按照教育計畫和體育教學大綱,由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有效地發展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質教育。這是一個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教育過程。
體育教學的特點、任務和作用 體育教學的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從事各種身體活動,但各種身體活動又是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的。這種特點,使體育教學既要遵循各門學科認識事物的共同規律,又要遵循人體結構、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和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
體育教學的任務是:發展身體,增強體質;掌握與提高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 3個方面的任務互相聯繫構成統一的教學過程。這些任務的完成,需要教師對學生做艱苦的開發智力和培養鍛鍊身體的習慣的工作。為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鍛鍊身體的積極性,教師要善於根據不同身體活動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
體育教學是身體鍛鍊運動訓練和競賽的基礎。體育教學中所獲得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可廣泛地運用到身體鍛鍊、運動訓練和競賽中去。身體鍛鍊、運動訓練和競賽的許多專門知識、技術與戰術,在學習的開始階段往往都要通過體育教學的形式來獲得。因此,體育教學原理也是身體鍛鍊和運動訓練過程所必須遵循的共同準則
體育教學是細緻而又複雜的教育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教師的理論水平、技術水平以及組織能力。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有教育學、心理學、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等有關學科的基本知識,要學好體育教學原理,掌握好體育技術,提高文化素養,並深入理解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的內容,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全面照顧,因材施教,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覺地刻苦學習和鍛鍊。
體育教學原則 體育教學原則是體育教學過程客觀規律的反映,是在長期體育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總結和概括。人們對體育教學實踐的認識不一,因此對體育教學原則的提法也不盡相同。隨著體育教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體育教學原則也必將得到不斷充實和完善。體育教學也是培養和教育人的過程,所以,體育教學原則與教育學教學原則也是有聯繫的。現在普遍運用的體育教學原則是:
自覺積極性原則 是指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積極獨立思考,刻苦頑強學習,把掌握和提高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當作一個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過程。大腦皮層具有最適宜的興奮性,對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與愛好,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這是自覺積極性原則的生理學和心理學依據。所以,教師要善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與鍛鍊。
直觀原則 是指利用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和已有經驗,通過生動形象的感受,從而掌握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教師要通過準確的動作示範和精煉的講解給以條件刺激,並用反覆練習不斷加以強化。
從實際出發原則 是指體育教學任務、內容、組織教法和運動負荷的安排,都要符合學生年齡、性別、體育基礎和身體發展水平,並考慮到場地、設備、器材條件和地區季節氣候的實際情況,使學生經過一定努力,能夠學會、做到。
循序漸進原則 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的安排,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化,不斷提高。生理科學實驗證明,人體各內臟器官、系統的機能活動具有一定的惰性,機體從相對安靜狀態到進入工作狀態,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與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一個逐步變化的過程。違背這一原則,就會給學生學習帶來困難,影響教學效果,甚至會損害學生身體健康。但易和難、簡和繁、淺和深都是相對的,因對象和條件的不同而有一定的改變。
身體全面發展原則 是指在體育教學中,選擇全面、多樣的內容,運用適當的組織教法,使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科學實踐證明,人體是在大腦皮層調節下的有機統一的整體,各個部位、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調節得好,就能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使身體平均發展,體態勻稱、優美,工作能力提高。否則,就會造成畸形發展,妨礙學生健康成長。
合理的運動負荷原則 是指根據教學任務、教材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使學生身體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並使之與休息合理地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技術、技能,有效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運動負荷是指進行身體活動時人體所能承受的生理負荷。運動負荷過小,達不到教學目的;運動負荷過大,則會損害身體健康,反過來也影響完成教學任務。決定運動負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量”是指完成動作的數量、次數、組數、時間、距離和重量等。“強度”是指完成練習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機體的緊張程度,包括動作的速度、練習的密度、練習間歇時間的長短、負重的重量、投擲的距離、跳高的高度等。“量”和“強度”要處理適當。“強度”越大,則“量”就要減少,“強度”適中,則“量”可以加大。要以學生能夠承擔得了並有一定的疲勞為度。動作的質量對運動負荷的大小有一定關係。應在保證動作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
鞏固提高原則 是指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不斷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並在實踐中熟練地加以運用。大腦皮層動力定型的形成,是動作技術、技能的形成、鞏固與提高的生理學基礎。如不及時鞏固、提高,動力定型將會消退,對教學效果也會有不良影響。一種技術、技能的鞏固和提高,有助於他種技術、技能的鞏固和提高,還能為學習新技術、新技能創造良好條件。各種身體素質和機體工作能力的水平,也要不斷鞏固和提高。長期中斷練習,將會導致身體素質與機體工作能力的下降。
體育教學方法 認識論的規律、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和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是確定各種教學方法的科學依據。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有:語言法、直觀法、完整法、分解法、練習法、遊戲法、比賽法,以及預防和糾正錯誤法等。其中,有的是一般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語言法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一種信號──第 2信號系統,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獨特的刺激作用。在體育教學中,老師的講解、口令、指示、口頭評定成績,學生的口頭匯報、“默誦”、“自我指示”等,都是語言法的運用。其中,教師的講解是最主要的形式。教師的語言是否簡明扼要(邏輯性強,通俗易懂),是否有啟發性(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內容是否適當(要符合學生的程度),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否當堂理解和掌握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能否提高學習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有重要的影響。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是要使學生反覆做練習,口令和指示是指揮學生行動的一種方法,也是教師組織能力的表現,要求清楚準確,聲音宏亮,以便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培養學生敏捷行動的能力。
直觀法 是使學生通過各種感受器官對所學動作的表象、要領和方法獲得鮮明印象和直接感受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方法有:動作的示範、教具模型的演示、放映電影或電視錄相;還有給予助力或阻力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觸覺和肌肉本體感覺,直接體會動作要領,辨別空間與時間的關係及其對身體的影響,從而形成完整正確的概念。還有以具體的或形象的方向標誌物,指示動作方向、幅度、軌跡和用力點等的“定向直觀”;利用某種外界因素,對學生進行刺激或引導,使其完成某一活動的“領先直觀”;通過電子儀器裝置,使學生及時獲得動作過程中的各種信息,以便及時糾正或保持動作的“緊急信息直觀”等。
完整法 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進行教學。它便於完整地掌握動作,一般適用於較簡單或不宜於分割的動作的教學。
分解法 是把整個動作合理地分成幾個部分,按部分依次地進行教學,最後達到掌握整個動作。一般適用於較複雜、可分解、用完整法教學有困難的動作。
練習法 是根據教學任務,有目的地重複做練習的方法。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掌握、鞏固與提高,學生身體的發展,體質的增強,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培養,都必須在反覆練習過程中才能獲得和實現。由於教學任務的不同,在運用練習法時,又可分為:①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按動作規格要求進行反覆練習的重複練習法;②在變換的條件下進行反覆練習的變換練習法;③綜合運用上述各種方法的綜合練習法;④根據教學要求,選擇若干簡單動作,分設若干作業點(或稱“站”),使學生在每一個作業點上完成規定的練習後,再轉到下一個作業點,做完一輪可再重複下一輪的循環練習法等。
遊戲法和比賽法 遊戲一般都有一定的競賽因素和情節。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內,可充分發揮遊戲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來達到遊戲所規定的目標。比賽法的最大特點是有“競爭”的因素,對身體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影響心理緊張的因素也比遊戲法多,因而能加強身體活動對機體所起的作用。
預防和糾正錯誤法 是指針對學生產生錯誤動作的主要原因,採取有效措施來防止和糾正的方法。錯誤動作一旦形成動力定型後,要改正過來就很困難,而且容易產生傷害事故。體育教學中,運用預防和糾正錯誤法時,又可分為:①加強教育,預防和消除因學習目的不明確、怕苦怕累、膽怯等原因而產生的錯誤;②提高講解、示範的質量,使學生明確動作概念、要求、要領和完成的方法等,以防止或消除因為在這些方面不清楚而產生的錯誤;③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機能,加強基本技術教學,以防止和消除因身體訓練水平或基本技術跟不上而產生的錯誤;④加強備課,提高課的組織和教法水平,以預防和消除因教材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運動負荷過重和組織教法不當所產生的錯誤等。
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和計畫考核,參見學校體育

配圖

體育教學體育教學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