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椎腰化

骶椎腰化

骶椎腰化正常脊柱包括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5節骶椎和4節尾椎。胚胎第4~7周時各椎節開始分化,椎體的化骨中心、雙側椎弓的化骨中心及側部的附加成骨中心分別於胚胎第10周、第20周及第30周開始出現,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轉化成骶椎形態,使其構成骶骨塊的一部分。

發病原因

(一)發病原因

病因不明。

(二)發病機制

正常脊柱包括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5節骶椎和4節尾椎。胚胎第4~7周時各椎節開始分化,椎體的化骨中心、雙側椎弓的化骨中心及側部的附加成骨中心分別於胚胎第10周、第20周及第30周開始出現。出生後~8歲以前完成椎體、椎弓和側部的癒合。兩側椎弓於7~15歲時癒合。15歲左右於每節椎體的上、下面各出現一個骺板,並於耳狀面或其下方出現一個附加成骨中心。18歲時,骺板與椎體開始融合,至30歲時5節骶椎融合成一個骶骨。

在此發生過程中,某些影響發育的因素則可引起異化而致移行椎體。

診斷

X線檢查,可顯示移行椎體及分類。

需與哪些症狀區分

(1)腰椎骶化: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轉化成骶椎形態,使其構成骶骨塊的一部分。臨床上以第5腰椎一側或兩側橫突肥大成翼狀與骶骨融合成一塊為多見,並多與髂骨嵴形成假關節;而少數為第5腰椎椎體(連同橫突)與骶骨癒合成一塊者。此種畸形較為多見。腰椎骶化一般有以下不同情況:(1)肥大的橫突與髂骨之間空隙小,對附近筋膜組織產生刺激或壓迫第5腰神經後側支。(2)肥大的橫突與骶骨部摩擦,產生繼發性滑囊炎,有疼痛的人切除此肥大橫突可使疼痛緩解。肥大的橫突與骶骨形成假關節者,因關節間軟骨薄,易受摩擦而產生骨關節炎。 (3)肥大的橫突與髂骨開成假關節,增生的關節邊緣刺激其前方走行的L4或L5神經根。

(2)胸椎腰化: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而形成腰椎樣形態,如第5腰椎不伴有骶椎化時,則仍呈現腰椎形態,並具有腰椎的功能。

(3)骶椎腰化:系第1骶椎演變成腰椎樣形態者,發生率甚低,大多在讀片時偶然發現,一般多無症狀。

(4)骶尾椎融合:即骶椎與尾椎相互融合成一塊者,較前者多見。

治療及預防

(一)治療

1.治療原則

(1)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其中尤其應強調腰部的保護與腰背肌(或腹肌)鍛鍊。

(2)對合併其他器質性病變者應統一安排治療計畫。

(3)對經正規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且已影響工作生活者,應在除外其他疾患的基礎上施以手術療法。

2.非手術療法

(1)基本要求:改善與保護良好的睡眠與工作體位。

(2)功能鍛鍊:積極而正規的腰背肌鍛鍊,對伴有腰椎椎管狹窄者,應強調腹直肌鍛鍊。

(3)腰部保護:可用寬腰帶保護腰部,當症狀發作時可改用皮腰圍或石膏腰圍。

(4)其他療法:可選擇理療或藥物外敷。對有明確痛點或壓痛點者,可行封閉療法。

3.手術療法

(1)切骨減壓術:主要用於骶骨化的第5腰椎橫突肥大或假關節刺激、壓迫神經支者,可將肥大的橫突截除一段。

(2)關節融合術:對單純性(單側或雙側)假關節(腰5橫突與髂骨)損傷性關節炎者可行植骨融合術。但此手術較為深在,操作時應注意。

(3)神經支切斷(或松解)術:對顯示明確的神經支,可於卡壓處將其松解游離;無法獲松解時,則將其切斷。

(4)脊椎融合術:對腰骶部多椎節功能紊亂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腰骶段植骨融合術。

(二)預後

預後比較好。

求醫網骶椎腰化專題

骶椎腰化骶椎腰化

求醫網(www.qiuyi.cn)創立於2000年,是北京時代網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核心平台,我們力求打造中國最專業的醫療網站。求醫網正在努力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專業的線上諮詢服務,同時建立海量信息庫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醫療信息資訊……

詳細 >>

本詞條全部內容由詞條認領機構及智願者共同編輯,互動百科權威評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