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峰鼻

駝峰鼻

駝峰鼻是一種先天性畸形。臨床表現為鼻樑部較寬,有向前方的成角凸出。常見鼻長徑過長,下端肥大,和鼻尖呈勾狀下垂等畸形。因呈勾狀,故又有鷹鼻之稱。駝峰鼻多由於先天性原因,在發育過程中局部組織生長過度所致,也偶或由於鼻骨外傷扭曲癒合或後期骨痂增生造成。除形態異常外,並無功能障礙,不會影響嗅覺、發音和呼吸功能。治療可行鼻整形整容術,包括鑿除成角凸出的骨和軟骨組織,縮短鼻長徑,修復鼻端等步驟的全面整復術。因外傷所致者,可運用上述原則結合畸形具體特點進行手術矯正。

簡介

駝峰鼻駝峰鼻

駝峰鼻也叫大鼻子或鷹鉤鼻,是指鼻了又長,又大,又高,而且鼻子中間部突出、形成象山峰或者說是駝峰樣隆起的一種鼻形。駝峰鼻整形則是把這樣的鼻子通過手術做小,去除駝峰,使鼻背從側面觀察平直的過程。駝峰鼻整形術在西方人中非常流行,因為他們的鼻子普遍大,所以就不把大鼻子認為是美。如果鼻子過大,駝峰很明顯的話,他們都希望把鼻子做小一些,並把駝峰去掉。中國人的鼻子普遍小,嚮往大鼻子。但也確實有一些鼻子發育過大,與黃種人面型及其它面部器官不協調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受累者也很想把鼻子縮小,尤其是把駝峰去除。

臨床表現

1、鼻樑異常隆突;
2、鼻脊不成直線,鼻寬而長;
3、鼻尖呈現向下彎曲下垂,外形如同鷹勾鼻。

分型

東方人的鼻整體發育偏小,少數人面部立體感強,形成與西方人相似的“通貫鼻”。因此,大部分駝峰鼻只是鼻背部有輕度的凸起,曲線不美。臨床上可將駝峰鼻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I型額鼻角在標準範圍內,鼻面角在30度以內,而鼻根與駝峰連線和鼻根與鼻尖連線之間的夾角小於5度,該類駝峰是由於鼻尖發育偏差引起的,可通過隆鼻得到矯正。
II型鼻尖發育良好,鼻面角在正常高限,鼻背發育較寬大且有成角畸形。
III型鼻背較長,鼻背上部較窄而隆起,鼻基部下傾,鼻尖偏小並向前下方彎曲,形似鷹喙,故也稱為鷹鉤鼻

矯正方法

目前駝峰鼻的矯正方法一般為手術整形,它包括鑿除成角凸出的骨和軟骨組織,縮窄鼻樑,縮短鼻長徑,修復鼻端等步驟,涉及骨、軟骨及軟組織的全面整復。目前最流行、效果最理想的是截骨法駝峰鼻整形術。其它的手術方法還有,磨骨法駝峰鼻整形術,假體植入掩蓋法駝峰鼻整形術。後幾種方法簡單,對外科醫生的技術要求低,套用歷史更悠久,但不良反應多,只適用於駝峰突出程度較小的駝峰鼻。所以這些方法在其它國家已經很少有人在使用,可惜在中國很多醫生還使用這些方法,甚至我們會覺得磨鼻骨比截鼻骨更容易聽到,更容易接受。

治療原則

1.手術切除異常隆突的鼻骨,並將兩側鼻骨鑿斷或鋸斷後手法壓迫,使鼻骨骨折,向中央擠壓縮窄鼻背。
2.同時需縮短鼻的長度。
3.進行鷹勾鼻尖的修復。

治療

駝峰鼻駝峰鼻

鼻子在人的面部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很多愛美的朋友都非常在意做鼻子的美容。但是對於先天的鼻子畸形的朋友來說,應該怎么辦呢?比如說駝峰鼻的畸形,駝峰鼻畸形手術整形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治療駝峰鼻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因為,駝峰鼻的病因也是不一樣的。根據病因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才是治病的根本,由此看來,大家對於治療駝峰鼻的方法這么關注也是正常的。

除了必要的常規檢查外,醫生應對患鼻進行仔細的測量設計。先在鼻根至鼻頭頂下方2mm處畫連線,連線前份即為手術需切除的骨性及軟骨組織,再推動鼻尖使鼻唇角達到90度-100度左右,將其與靜止鼻尖位置差距標明,即為將要縮短的鼻尖長度,也就是將要切除的中隔軟骨前端的量。手術前務必與顧客共同商討設計手術方案,首先在電腦上顯示顧客側位像,醫生將設計方案輸入,經電腦處理即可顯示顧客的術後外觀,在與顧客達成同意意見後,用美藍將上述設計線標於鼻背相應部位。
駝峰鼻輕者僅表現為鼻樑部棘狀突起,主要位於鼻股下端與側鼻軟骨交界處。重者表現為鼻樑部寬大,有成角突起,常伴有鼻尖過長並向下彎曲,似“鷹嘴”樣畸形。若同時伴有下頜骨頦部發育不良或鼻額角過大,則在視覺感官上會明顯加重駝峰鼻的程度。
中、重度駝峰鼻大多數是先天性的,少數是創傷後的繼發畸形。此情況往往因鼻背過寬導致,其影響鼻部形狀的整體和諧和美感。所以及早治療駝峰鼻是很重要的,治療駝峰鼻的方法一般是使鼻骨向中線靠攏,往往可以取得顯著的美容效果。在治療駝峰鼻的過程中,專家總結出了幾個關鍵點:
治療駝峰鼻的方法有,外側截骨前骨膜下分離時,分離兩側鼻骨基底及鼻面溝外側5mm範圍即可,不必行廣泛分離。這樣治療駝峰鼻的方法後腫脹輕,恢復快。
治療駝峰鼻中分離要準確、仔細,這樣可以保持骨膜和鼻黏膜的完整性,從而減少術中出血和手術創傷。
治療駝峰鼻後良好的鼻骨外固定對於保持鼻骨位置、預防鼻骨移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療駝峰鼻的方法在於內側截骨時,起始點不是在鼻樑的正中,而是在和鼻中隔寬度等距離的兩側;駝峰鼻矯正時,除去駝峰後,一定要進行完全的側邊截骨術,否則會致屋頂樣變形。
外側截骨術治療駝峰鼻的起點,應該從下鼻甲附著部位開始。如果起始點過低,會使截骨後整個側壁向鼻腔靠近,影響通氣功能;外側截骨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方向。
截骨治療駝峰鼻時一定要沿著鼻面溝進行,過於偏向邊緣會損傷淚管或內眥韌帶,過於向內側會導致不完全矯正和階梯樣變形。

駝峰鼻手術的過程

一、手術前設計
1、標記切口一般選擇鼻翼軟骨和側鼻軟骨之間的黏膜切口。
2、標出駝峰截除線男性患者,從鼻根之鼻尖畫一條連線,線以上部分即為應截除部分。女性患者,截骨線應在鼻根與鼻尖連線的稍下方,截除的範圍宜稍大,使手術後鼻背成為一條弓背向下的曲線。
二、手術操作
1、麻醉後,手術者用左手示指頂在患者右側鼻翼溝內,翻開鼻翼。顯露鼻翼軟骨和鼻側軟骨結合處。用手術刀切開兩者之間的黏膜,用鈍頭眼科剪刀在側鼻軟骨的表面游離到梨狀孔邊緣,然後再在患者左側鼻孔做同樣的切口和分離,使兩邊切口相通。
2、用骨膜剝離器推開鼻骨表面的骨膜,向上游離到鼻根部,向兩側游離到鼻面溝,以顯露出上頜骨額突的基部為限。
3、用剪刀剪出標記線內發育過高的鼻中隔軟骨和側鼻軟骨,由助手固定好患者的頭部,手術者用鼻鋸從右向左,再從左向右鋸斷骨峰,鉗出骨塊。
4、將鼻鋸插入鼻面溝內,將上頜骨拉出一條溝,不要將上頜骨鋸斷,一方損傷粘骨膜,影響鼻骨的穩定性。如果用骨鑿,則先在犁狀孔邊緣用圓鑿或平鑿垂直向下鑿開一個缺口,以不穿破鼻腔黏膜為度,再將具有單側或雙側保護的窄鑿經此切口插入,斜形向上鑿至鼻根處,同樣要求兩側截骨線一致,然後用手指在兩側鼻背向中間按壓,造成上頜骨額突骨折,鼻骨移位並向中間靠攏,閉合截除駝峰後的鼻骨創面。這樣可以縮窄鼻背。操作時,手術者用右手扶鑿,將左手放在鼻骨處觸摸引導,由手術助手均勻用力敲擊,避免用力過大,以免發生意外。
5、用手觸摸鼻背是否圓滑流暢,觀察鼻背有無偏斜,並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調整。

注意事項

駝峰鼻矯正術可以說是一個創傷較大的手術,但它卻是非常安全的手術,駝峰鼻的患者一般可以在青春發育過後選擇接受手術的治療。雖然說手術是非常安全的,但隆鼻的專家表示,在進行矯正駝峰鼻的手術時,還是需要了解駝峰鼻手術的注意事項,更能達到受術者的要求。

駝峰鼻矯正手術後情況及注意事項:手術後鼻部需要包紮固定塑形一周,5天拆線。術後早期由於腫脹,皮膚鬆弛等原因外形會有點不自然。一般術後1-3個月後逐漸恢復自然。禁用任何類型的可能加速血液循環,降低凝血機制、影響傷口癒合的補品、藥品,如人參、阿斯匹林、活血藥、減肥藥、調經藥等,如有需要,應先向醫務人員諮詢。

駝峰鼻程度和修復

輕度駝峰鼻

自鼻根與鼻尖作一連線,鼻背突出部在此連線上有A、B兩個切點,A點為駝峰的鼻尖端,B點為駝峰的鼻根端健康搜尋。如B點在兩內眥連線以下為輕度駝峰鼻。
輕度駝峰鼻又分為兩型:
①鼻額角大於150度,鼻面角小於35度者為輕度Ⅰ型。
②鼻額角小於150度,鼻面角小於35度者為輕度Ⅱ型。
對輕度型採用非截骨填充法矯正。輕度Ⅰ型,因鼻額角較大,鼻根高度較高,故通過填充鼻尖至駝峰前端的方法即可在視覺上得到相對矯正。輕度Ⅱ型患者因鼻額角較小,鼻根和鼻尖高度較低,主要採用增加駝峰部兩端組織高度的方法予以矯正。

中度和重度駝峰鼻

中度型駝峰的鼻根端超過兩內眥連線,重度型駝峰的鼻根端至額鼻縫。
對中度和重度型主要採用截骨法矯正,即對中度型採用切除鼻背的駝峰組織,用以加至鼻根頂部或鼻根中部的鼻背側方斜行截骨術的方法。重度型多採用切除鼻背的駝峰組織,加至鼻根中部的側方斜行截骨術和中央斜行截骨術的方法。

哪些情況適合做駝峰鼻矯正

1、鼻樑異常隆突症狀的患者。
2、鼻脊不成直線,鼻寬而長的患者。
3、鼻尖呈現向下彎曲下垂,外形如同鷹勾鼻。

駝峰鼻術前準備

除必要的常規檢查外,醫生應對患鼻進行仔細的測量設計。先在鼻根至鼻頭頂下方2mm處畫連線,連線前份即為手術需切除的骨性及軟骨組織,再推動鼻尖使鼻唇角達到90度-100度左右,將其與靜止鼻尖位置差距標明,即為將要縮短的鼻尖長度,也就是將要切除的中隔軟骨前端的量。手術前務必與患者共同商討設計手術方案,首先在電腦上顯示患者側位像,醫生將設計方案輸入,經電腦處理即可顯示患者的術後外觀,在與患者達成同意意見後,用美藍將上述設計線標於鼻背相應部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