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鹿胎

馬鹿胎,為哺乳綱鹿科動物馬鹿Cervn selapnus L.的母鹿妊娠剖腹取出的胎體乾燥品。

基本信息

簡介

鹿胎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胎獸及胎盤。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鈣、鐵、鋅等元素,有補氣血、調經、壯陽、補虛、美容養顏的作用,常用烹調方法有烤、燒、煲、煎、湯等多種,著名的有人參全鹿湯等。拉丁名,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馬鹿C.elaphusL。

成分

1.胺基酸類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

..

2.無機元素鈣(Ca)、磷(P)、鈉(Na)、硫(S)、鉀(K)、鎂(Mg)、鋁(Ac)、鋅(Zn)、鐵(Pe)、錫(Sn)、砷(Ae)、鍶(Sr)、鉛(Pb)、鋇(Ba)、銅(Cu)、鈦(T1)、釩(V)、鈷(Co)、鉬(Mo)、硒(Se)、鎘(Cr)、鋰(L)。
3.維生素類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4.激素類孕酮、雌酮硫酸鹽等。

馬鹿胎的功效與作用

馬鹿胎為鹿科動物馬鹿胎獸及胎盤。遠在漢代,即有“鹿身百寶”之說,古代民間用鹿產品向皇帝進貢,故有“皇帝吃鹿茸,皇妃吃鹿胎”的說法。而現代各種鹿產品被廣泛套用於保健養生。
鹿產品一直被認為是滋補強壯藥和防治多種疾病的珍貴藥材,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養生保健功能,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馬鹿胎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鈣、鐵、鋅等元素,能補氣血、調經、壯陽、補虛、美容養顏,有治療腎虛和婦女病的功能與作用。
馬鹿胎性溫,味成,無毒,入肝、腎、心三經;具有益腎壯陽,補虛生精的功效與作用;可用於治療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
據稱,馬鹿胎含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能有效防治色素形成,增強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達到防斑、祛斑、柔嫩肌膚、養顏的效果;馬鹿胎可通過對內分泌的精細調節,保持最佳的雌激素水平,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脂肪代謝,令身材婀娜多姿,達到美體的效果;馬鹿胎中所含的紅細胞生長素,可養血,防治貧血、性功能不全和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馬鹿胎能調經,有效調節垂體、下丘腦、卵巢性腺,可抗炎、鎮痛,快速治療月經不調,消除痛經、帶下、崩漏、腰膝酸軟等症;馬鹿胎獨含特製蛋白、干擾素和多種免疫抗體,持續增加人體免疫力,具有抗病毒、抗癌及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性味

甘鹹,溫。
①《本經逢原》:“甘,溫,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鹹,無毒。”

功能

性味甘鹹溫,具有益腎壯陽、補虛生精的功能。用於虛損勞傷、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

主 治

治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月經不調,宮冷不孕、崩漏帶下、腎虛體弱、結核、肝炎服之亦好。

①《本草新編》:“健脾生精,興陽補火。”
②《青海藥材》:“治婦女月經不調,血虛、血寒,久不生育。”
③《四川中藥志》:“能補下元,調經種子。治血虛精虧及崩帶。”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

將妊娠母鹿剖腹,取出胎獸及胎盤,除盡殘肉、油脂,置烤爐內烤至於透。

考證

出自《本草新編》;《本經逢原》:“鹿胎,其嘴、尾、蹄合與生鹿無異者為真,其色淡形瘦者為鹿胎,若色深形肥者為麋胎。又獐胎與鹿胎相類,但色皎白,且其下唇不著鹿之長於上唇也,其他類獸之胎,與鹿胎總不相似也。”

生藥材鑑定

乾燥的鹿胎,大小不一,全體彎曲,頭大,嘴尖,下唇較長,四肢細長,有之蹄,尾短,脊背皮毛有小白色點,鮮時色淡,

..

乾燥後呈棕紅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腥。以幼小、無毛、胎胞完整、無臭味者為佳。四川所產的鹿胎,為水鹿CervusunicolorKerr、白唇鹿C.albirostrisPrzewalski、白鹿C.macncilliLydekker的胎獸及胎盤。用木板夾扁後加工千燥,商品呈扁圓形,棕渴色,外面包裹一層胎盤。

主要套用

鹿胎修復和滋補卵巢——女人有激情,生命有活力!率先治標治本,直擊女人魅力源頭——卵巢,先修後補,階段呵護完美女人!強效修復,讓受損的卵巢,迅速恢復“制養”功能,向機體輸送源源不斷地養分!持續滋補,經過修復的卵巢,隨著女性年齡的增加,身體耗損加速,卵巢的供給養分的強度也隨之加大!確保它的正常運轉,卵巢天天的呵護,持續滋補!

..

鮮鹿和鹿茸含膠原寡肽——調理月經美容養顏好心情!古時曾有“皇帝獵鹿喝鹿血,皇后尋鹿吃鹿胎”之說,鹿胎補氣,美容養顏之功效源遠流長!據《本草綱目》記載“鹿胎調經養顏解諸毒”,具有補精血、返少陽的作用,是女性滋補調養、延緩衰老的極品。長白山梅花鹿的鹿茸,“鹿茸及鹿茸血補脾胃、易氣血、強筋骨、壯陽益精、補腰腎虛損、止腰腿疼痛”。
珍品地道原料中醫秘方——補氣養血供養平衡健康行!鹿胎膏薈萃紅參、東阿阿膠、龜板、白朮,當歸及益母草等24味名貴中藥材,樣樣針對女性生理問題,對症下藥,調節女性肌體陰陽平衡,全面滋養,延緩衰老,是女性的專屬補品。

參茸鹿胎膏

1.參茸鹿胎膏
參茸鹿胎膏是用鹿胎與人參等多種中藥材經科學炮製熬制而成。

..

(1)配方:
杜仲炭3000克、人參(去蘆)2000克。鹿胎1具、橘紅2000克、熟地黃2000克、丹參2000克。鹽茴香2000克、益母草炭2500克、炒桃仁2000克、川芎2500克、荊芥穗炭2500克、白芍2500克、醋香附2500克、炒萊菔子1500克、炒白朮1500克、肉桂1500克、銀柴胡1500克、澤瀉1500克、焦檳榔1500克、姜厚朴1500克、炒神曲1500克、制附子1500克、炒麥芽1500克、赤芍1500克、焦山楂1500克、醋延胡索1500克、炒蒼朮1500克、續斷1500克、鹽吳茱萸1000克、砂仁1500克、海螵蛸1500克、茯苓1500克、烏藥1500克,牡丹皮1500克、牛膝1500克、醋龜板1000克、豆寇1500克、木瓜1000克、紅花5000克、木香1000克、山藥1500克、沉香1000克、當歸5000克、鹿茸(去毛)500克、甘草1000克、紅糖11千克。共46味,除鹿胎、紅糖外,計重78.5千克。
(2)性狀:本品為長方形塊狀,棕褐色,氣腥、昧微鹹。
(3)功效:調經活血、溫宮止帶、逐瘀生新。
(4)主治:用於月經不調、行經腰腹疼痛、四肢無力、子宮寒冷、赤白帶下、久不受孕、胃蒸勞熱、產後腹痛。
(5)用法與用量:1次10克,1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溶化服下。注意:孕婦忌服。

動植物資源分布

主產黑龍江新疆伊犁吉林河北青海甘肅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乾燥的鹿胎,大小不一,全體彎曲,頭大,嘴尖,下唇較長,四肢細長,有2蹄,尾短,脊背皮毛有小白色點,鮮時色淡,乾燥後呈棕紅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腥。以幼小、無毛、胎胞完整、無臭味者為佳。

..

主產黑龍江、吉林、河北、青海、甘肅、雲南等地。
四川所產的鹿胎,為水鹿、白唇鹿、白鹿的胎獸及胎盤。用木板夾扁後加工乾燥,商品呈扁圓形,棕褐色,外面包裹一層胎盤。
梅花鹿胎鮮胎呈腎狀或束狀,大小不一,外面毛被粉色或粉紅色較厚的胞衣,有韌性,內含胎鹿及羊水。剝去胎衣,妊娠1個月者,四肢呈乳突狀,頭部能見到眼和嘴的雛形。妊娠4~5個月者,骨骼形成,體表無毛,但已具鹿外形。妊娠6~8個月者或失水鹿胎(包括新生死鹿),頭較大呈卵圓形,嘴尖細小,眼眶較大,眼膜皮凹陷,下唇較長,微露1~2對小白牙(習稱“坐骨生牙”),身軀瘦短,四肢細長,蹄淡黃色至淡棕色,脊背皮毛有白色小花斑點。尾短扁圓。乾燥後,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腥,味微鹹。

動物形態

鹿胎為健康梅花鹿、馬鹿等新鮮或乾燥的胎兒。古時多為獵取野生懷孕後期母鹿,剖腹取出胎兒,連同胎衣、胎水一起入藥。由於野生鹿的減少,又是中國一類保護動物,剖腹取胎已不可能,所以現在的鹿胎多為家養鹿懷孕後期因事故死亡的胎兒、機械性流產的胎兒或難產助產不能成活的胎兒,以及那些初生尚沒吃初奶,或吃到初奶被捕殺的乳鹿(仔鹿)。梅花鹿胎乾胎,四肢蜷於腹下,頭側彎貼胞的一側,橘黃色呈半球形,如系胎衣包裹,胎兒周身有數個紫褐色斑塊(胎衣子葉)附著。花斑明顯。鮮胎頭圓嘴尖,四肢長,頸長而身短,尾扁圓,如系吃過初奶的仔鹿,則蹄部無水蹄而有磨痕。馬鹿胎與梅花鹿胎相似,只是體大、頭大、肢長,毛色較深,花斑較暗。
烤鹿胎系將鮮鹿胎經烘烤脫水,便於保存、運輸和套用。烤鹿胎是鹿胎膏原料。方法:將鮮鹿胎連同胎膜、胎衣一起(放出胎水),用細鐵絲或細繩將胎兒像在腹中的形狀綁好,放在80~100℃烘箱中烘烤。當見到鹿胎兒腹部膨脹時,用細鐵針或竹針刺破腹胸部,放出氣體或液體。烘烤過程中不可觸動,以免掉毛,影響外觀。成品鹿胎黃褐色,帶有酥香味。保存在乾燥通風陰涼處,防霉、防蛀、防鼠。

名家論述

①《本草新編》:“世人有麋、鹿合而成膏,以治陰陽之虛則可耳。然而用麇、鹿為膏,又不若用鹿胎加人參、熟地、山茱、山藥、茯神、牛膝、柏子仁、巴戟天、肉蓯蓉、炒棗仁、白朮、甘草、麥冬、沙參、五味子、杜仲、破故紙、黃芪、當歸為全鹿丸之更妙也,用大鹿為全鹿丸者誤。”
②《本經逢原》:“鹿性補陽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不特茸、角、莖、胎入藥,而全鹿丸合大劑參、芪、桂、附,大壯元陽,其胎純陽未散,宜為補養天真,滋益少火之良劑。然須參、芪、河車輩佐之,尤為得力。如平素虛寒、下元不足者,入六味丸中為溫補精血之要藥,而無桂、附辛熱傷陰之患。”

注意事項

《四川中藥志》:“上焦有痰熱、胃中有火者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