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驤[中國國民黨元老,革命烈士]

馬驤[中國國民黨元老,革命烈士]

馬驤(1876.8.16—1922.8.28),字幼伯,漢族,雲南省大理縣下關鎮(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關街道)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前身),是雲南省最早的中國同盟會會員之一,與楊振鴻、黃毓英合稱為“雲南革命三傑”。國民政府護國軍軍法處處長,雲南民軍總司令。1922年被軍閥唐繼堯殺害。

人物生平

馬驤,1901年任下關兩級國小校長,1906年由楊振鴻、王九齡介紹在昆明加入中國同盟會。是年下半年,在下關成立中國同盟會小組。

1907年在下關召開民眾大會宣講革命道理被清吏通緝。

1908年參加黃興領導的河口起義,後到緬甸仰光參與創辦《光華日報》,繼續反清。隨後和黃毓英、杜韓甫、楊振鴻先後回雲南,在昆明、下關、保山等地開展反清活動,

1908年向華僑借巨款購買槍彈運入境內,組織農民軍舉行了保山起義,後失敗。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雲南騰衝起義光復,率領軍外民眾武裝力量參加昆明重九起義,並被派回滇西做大理和騰越的團結工作。

1912年從緬甸赴日本學習法政。

1913年回國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

1914年在昆明創辦《滇聲報》反對袁世凱稱帝,宣傳革命思想。

1915年冬參加“護國運動”,任護國軍軍法處長,深入敵後增強護國軍力量。護法國運動中,孫中山稱其為“愛國棄家,實為民黨中不可多得之名士”。

1917年9月任廣州軍政府大元帥府參議官、四川寧遠各屬慰問使,並被孫中山委任為“雲南民軍總司令”。1918年任第7軍參謀長。

1921年2月顧品珍倒唐主持雲南工作,委任為參議不就。同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馬驤支持孫中山“聯俄、聯共”的主張。

1922年4月唐繼堯重新統治雲南,提倡“聯省自治”,搞獨裁統治。馬驤繼續在中國國民黨雲南省支部負責工作,受孫中山指示,秘密組織“雲南自治討賊軍”,後被叛徒滇軍營長林啟志和團長楊有堂出賣。8月27日被以請客吃飯為名與鄢仕周、崔文英、劉古愚、李梧、李成武等人被逮捕。

1922年8月28日(農曆七月初六,被捕的次日)被唐繼堯迫不及待地下令殺害了這六位志士。馬驤犧牲時年46歲,孫中山聞訊悲痛拍電報弔唁。

在日本留學時馬驤照片 在日本留學時馬驤照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87年10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作品

馬驤著有《致李印泉書》、《大元帥府參議官兼寧遠各屬慰問使馬幼伯謹上書》等。其侄子馬德榮著有《馬幼伯烈士事略》、女兒馬德芝著有《先父馬驤二三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