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苹

1938年5月出生,江蘇鎮江人。 1961年畢業於昆明農林學院。 是中國林業化學除草研究會理事,南方分會秘書長。

馬 苹 女。高級農藝師。1938年5月出生,江蘇鎮江人。1961年畢業於昆明農林學院。原任職於安寧監獄(原名光明園藝場)(現已退休)。是中國林業化學除草研究會理事,南方分會秘書長。?畢業後分配到邊遠的少數民族聚集的麗江地區農業局(後又到農科所)工作,一乾就是22年,克服了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生活不習慣等困難,踏遍了麗江地區四個縣的幾乎所有公社、蹲點、跑面,搞樣板田,抓大面積生產,開展試驗示範推廣工作。1979年首次提出“麗江粘蟲發生量測報模式(Y=28.905+0.0868X1-0.1656X?2)”套用於測報工作;1980年參加“小地老虎遷飛規律考察”,近一月的穴居生活和工作,終於在4050公尺的玉龍雪山的雪坡上發現數十頭小地老虎成蟲,為其遠距離遷飛提供理論依據;在研究小地老虎發生髮展規律的同時,發現其幼蟲寄生天敵八種;80年代初,發現水稻主要害蟲螟蟲和粘蟲的卵及幼蟲寄生天敵22種;為迅速取代對人體危害極大的有機氯農藥,先後試驗示範推廣了16種新農藥;參加了省《紫莖澤防除研究》及《草甘膦套用技術研究》課題組,承擔化除後建立人工植被生態群落,替代控制等有關的試驗示範,提出“草甘膦除草跡地建立人工植被生態群落”及“草甘膦除草跡地不同覆蓋的生態效應”,經省情報所檢索證實為國內首創,為提高水果產質量,對葡萄炭疽病、蘋果及梨的煙煤病、蘋果腐爛病、蘋果的桃小食心蟲等的防治均作了試驗示範及推廣工作,解決了生產中相關專業的疑難問題,取得了一定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退休後又完成了《松毛蟲防治指標研究》;參加了省重點基金項目《大面積人工純林病蟲害發生髮展規律及綜合治理研究》目前正在進行中。多年來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1篇;參加制定省地方標準一份;參加著書一本,(新型除草劑草甘膦);曾榮獲全國林業化學除草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1次;南方分會優秀論文一等獎1次;榮獲局科技進步四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歷經艱辛,痴心不改,愛我中華,安心農業無悔無怨”,今後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在黃昏歲月為農業再作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