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鎮

馬良鎮

馬良鎮位於沙洋縣北部,東臨漢江,西靠馬良山,南與沙洋城關毗鄰,北與鍾祥市石牌鎮接壤,江(山)沙(洋)公路穿鎮而過,千里漢江傍鎮而行。馬良鎮國土面積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下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34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4.2萬人,鄉鎮農業比較發達,主要生產水稻、油菜、棉花等,是江漢平原上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鎮之一。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馬良鎮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1200年,商王武丁的後裔季載在此建立古權國;三國名士馬良曾在此修研學問,馬良鎮因此而得名。馬良鎮現轄二十一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枝城、北港、艾店、鄧集、襄河、王港、童元、馬台、花立、沿江、姚集、耀星、張集),總面積184平方公里,人口4.2萬人。

馬良鎮委、鎮政府以興鎮、強村、富民為奮鬥目標,立足資源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逐漸從

馬良鎮馬良鎮

單一的糧食生產發展為以菸葉、茶葉、桑蠶、畜禽養殖為龍頭的經濟結構,走出一條“高山菸葉半山茶,低山河邊畜桑雜”的特色經濟發展之路,國民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2002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1007.85萬元,財政收入達4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6元,成為保康縣經濟強鎮之一。

馬良地處江漢平原,千里漢江傍鎮而流,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沙馬、沈馬、煙馬、石馬公路縱橫交錯,打通了馬良與外界的通道;馬良港岸線全長4公里,逆江而上可到鄂中重鎮襄樊,順流而下可直達沙洋、漢口,是漢江上的重點港口之一。

馬良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礦藏豐富。馬良山不僅是江漢平原上的風景勝地,同時因其豐富的高強度石灰石礦藏,又是漢江平原的重要的採石基地。馬良特產石頭魚曾被列為宮廷貢品,肉質鮮美;雲霧山茶獲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是全國名茶;秦江牌植物油暢銷全國。境內還盛產小麥、棉花、黃豆、花生、芝麻、蔬菜、蜜桃、沙梨、黃牛等農特產品,是荊門市優質棉生產基地。工業建立了以建材、化工為主的產業體系,湖北秦江集團屬省重點鄉鎮企業,擁有固定資產1.5億元,員工1200人,生產的“秦江”牌水泥被評為全省暢銷產品。

經濟發展

2011年,財政收入877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7400元。

全鎮農業以小麥、棉花為主,也種植水稻、油菜、芝麻、黃豆、花生、玉米等,農業生產總值33869萬元。2011年,全域糧食播種面積4015公頃,總產17796噸,每公頃單產4432公斤;油料播種面積670公頃,總產2029噸;生豬出欄49817頭;其他經濟作物面積4197公頃。

域內工業以建材為主,主要工業產品有石料等。2011年,全鎮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72281萬元。全鎮有企業46家,其中規模企業10家,非煤礦山企業20家,棉花加工企業12家,工貿企業4家。個體工商戶300戶,從業人員1200人。

建成電灌站1處,裝機容量150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0公頃,有效灌溉率達80%。

域內金融網點有3個,2011年末存款餘額24473萬元;郵政儲蓄餘額8500萬元,函件業務2萬件。截至2011年底,固定電話用戶2433家,有限電視用戶2400家,網路寬頻用戶1191家。

服務行業。域內有20家飲食業(其中8家早點鋪)、5家旅館、5家理髮店、3家修理鋪,規格較高的有馬良飯店、雲霧酒樓。有東方百貨、金馬超市兩家大型超市。

社會事業

教育

馬良鎮現有國中1所,國小3所,幼稚園3所,在職教師189人,在校學生1829人,其中國中408人,國小1013人,在園幼兒40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國中升學率達90%,9年義務教育復蓋率達100%。

文化藝術

傳統藝術形式有:高蹺、龍燈、採蓮船、舞獅子等;藝術團體有姐妹樂隊、天籟樂隊、騰飛樂團、大眾舞廳、小江湖腰鼓隊及鄧家湖花鼓劇團。其中騰飛樂團被評為一級民間樂團;文化場所有馬良影劇院、秦江水泥廠工人俱樂部及各村體育場所;農家書屋有13個。

醫療衛生

有醫院1所、村級衛生站12個,醫務人員129人,其中鄉村醫生59人;病床位80張。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1836人,參保率達95%。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8.7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36‰,出生性別比100:97。

社會保障

2011年,域內落實農村低保637戶,1085人,發放低保金95.8萬元。五保老人70人,其中集中供養的49人,分散供養21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950元。

環境保護

7個村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受益村民13400人;沼氣池1800口。

地理環境

馬良鎮馬良鎮

氣候:馬良鎮位於季風型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雖春秋兩季稍短於夏冬,但嚴寒酷暑時間不長。每年12月-次年2月初,天氣最冷。最低溫度平均為3.7度,最冷時曾下降到零下10度左右。6月-8月下旬天氣最熱,最高溫度平均為27.3度,最熱時曾達到40度以上。年平均溫度約在15度左右。雨量多集中於夏秋兩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常年主導風向: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無霜期從3月24日至11月10日,約232天。馬良鎮主要災害天氣:春季的低溫,夏季的乾旱澇漬,冬季的寒潮大風等。

降雨:馬良鎮雨量充沛,初夏有梅雨,盛夏有雷、陣雨,春秋季有連綿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044.7毫米左右。年雨量分配大致是:春季3-5月約占24%,夏季6-8月約占41%,秋季9-11月約占23%,冬季12-2月占12%。7月份降水量最大,平均在290毫米左右。12月份降水量最小,平均在23毫米左右。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下旬。據記載1973年3-5月三次春雨期降雨總天數達35天。1982年8月中旬-10月下旬三次秋雨期降雨總天數達20天。梅雨持續期最長的是1977年,達45天。馬良鎮地勢低,因而不怕缺水,只怕多雨,一般少雨年份,常出現暖冬,往往是農業的豐收年。

河流:馬良鎮是水網地區,境內河道縱橫,水面廣闊,灌溉便利,水質優良。現有河流118條,計水面面積6776畝,池塘227隻,計水面面積851畝,合計水面面積7627畝,占耕地面積的17.1%。

地域特色

漢江水直衝馬良山,突遇石頭磯潛伸河底,逼迫河水向下游左拐,流向東南,此處便名“萬石撐坡”,是馬良著名風景之一,石頭魚就生長繁衍在這亂石穿空的水下世界。馬良特產石頭魚,光滑無鱗,頭部近似黃顙魚,嘴部生在頭下,下吻彎若新月,上吻突出,近似鯊魚嘴型。鰭翅灰白色,隱隱約約有石頭般的斑紋;圓鼓鼓的魚腹,白里泛紅;尾部扁側。石頭魚肉質鮮嫩,無細刺,脂肪適中,油而不膩,口感柔滑,最宜清燉,具有生津潤肺,強身健體的藥用功能。石頭魚的魚膘曬乾後,用來燉湯,入口爽滑鮮香,可與魚翅、燕窩媲美,為席上珍品。

馬良山古稱內方山,又名章山、馬仙山,後因三國時蜀漢馬良居此讀書,並有才名,故改稱馬良山。境內有禹王坡及禹王廟,相傳大禹治水時來此住過,人們為追憶他疏通漢水的功勞,故取名“禹王坡”,並在山上建“禹王廟”。

雲霧觀歷史悠久,公元503年至557年,道士張元始在馬良山建雲霧觀,凝鉛煉丹,是荊門地區道教最早發源地,比鍾祥元佑宮、玄妙觀還早一千多年,與武當山齊名,俗稱“中武當”。

仙女觀、仙女洞在內方山南,相傳晉朝有七仙女於此圍棋,仙女山上有梳妝檯及仙女廟遺址。

基礎設施建設

馬良建城區已達2平方公里,街道實現硬化、綠化、美化、亮化;集鎮樓房林立,街道常

馬良鎮馬良鎮

住人口1000多戶2500多人,日均人口流量3000人以上。自來水日供應量500立方米,供水管道3000米,花園式單位10個,集鎮一派欣欣向榮新面貌。在農村,基礎設施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人們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的問題得到根本改觀。截止2007年底,馬良共興修配套重潮大渠、金渠、銀渠等標準化水利灌渠5條近1萬米,維修加固雞冠河、沮河河堤近5000米,改造低產田、冷浸田1500畝,提高了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證了農業災年不減收。建造燕窩池、楊樹淌等一批骨幹水井及850多個小水窖,解決近15000人、20000頭(只)大牲畜飲水困難。馬良有38個村121個組通公路,通公路里程達428公里,人們的行路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已有25個村完成農網改造,農村電價居高不下的問題得到有效化解,農村用電秩序逐步趨於正常;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1200多部,建手機數字基站3座,半山以下手機信號實現無縫隙復蓋。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馬良境內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2.5萬千瓦,可供開發1.8萬千瓦。已開發竹林口、萬家岩等電站

馬良鎮馬良鎮

2座裝機1950千瓦。尚待開發的有雞冠河電站,需投資1.5億元人民幣,可供裝機12600千瓦,現有一座35KV變電站,為小水電上網提供了便利。

馬良有中國小38所,教學點3個,教職工392人,在校學生4532人,適齡兒童全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掃盲普九成果得到鞏固。衛生事業發展成為以鎮衛生院為中心,各村衛生所(室)為輻射的農村衛生保健網路,保障了全鎮人民人人享受初級衛生保健。文體事業持續發展。廣播、電視作為傳播文明的視窗,豐富了山村民眾的精神生活。福利事業的發展,使孤寡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敬老愛老之風蔚然成風。

地方特產

山茶果實可用於榨油,油色晶瑩亮黃,香氣濃郁,有”香茶油“的美譽,是上好的植物油,脂肪含量低,可用於防治高血壓。中國南部尤其是湖北、湖南、江西山區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在歷史上都是長壽之鄉。唯一顯著差別是其居民攝取的脂肪類別不同。以山茶油為主要脂肪來源。現代醫學證明:山茶油能防止動脈硬化以及

馬良鎮馬良鎮

動脈硬化併發症、高血壓、心臟病、心力衰竭、腎衰竭、腦出血。

黃牛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居大家畜或牛類的首位,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因自然環境和飼養條件不同而分為北方黃牛、中原黃牛和南方黃牛3類。雄性身體比雌性強大;兩性均具角,橫切面呈圓形;有的種類頸下垂肉發達,有的不明顯;雄性上體通常深棕褐色、灰褐色、棕黑色,雌性毛色略淺;腿的下部多白色。

花生長於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類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製造各種營養食品。

枇杷是中國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冬季開花,春來結子,夏初成熟,承四時之雨露,為“果中獨備四時之氣者”;其果肉柔軟多汁,酸甜適度,味道鮮美,被譽為“果中之皇”。枇杷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潤肺、清熱健胃之功效,枇杷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蘆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