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甲[戰馬的專用裝具]

馬甲[戰馬的專用裝具]
馬甲[戰馬的專用裝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甲,馬身披的鎧甲,是中國古代用於保護戰馬的專用裝具。

記載

專用裝具馬甲 日本馬甲專用裝具馬甲

馬的護身甲

《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上》:“ 明宗與梁人對柵於德勝,時 晉高祖 為 梁 人所襲,馬甲連革斷,帝輟騎以授之,取斷革者自跨之。”

《水滸傳》第五五回:“ 呼延灼領了鈞旨,帶人往甲仗庫關支, 呼延灼 選訖鐵甲三千副,熟皮馬甲五千副。”

歷史

馬甲[戰馬的專用裝具]馬甲[戰馬的專用裝具]

中國古代用於保護戰馬的專用裝具。又稱馬鎧。可分為兩類,一類用於保護駕戰車的轅馬,另一類用於保護騎兵的乘馬

商周時期,戰車是軍隊的主要裝備,馬甲用於保護駕車的轅馬。主要是皮質的,面上髹漆,並常畫有精美圖案。分為保護馬頭及軀幹的兩部分。 秦漢以來,騎兵成為軍隊中的重要兵種。馬甲用於保護騎兵的乘馬 。東漢時期,已經使用起部分防護作用的馬甲,如保護馬前胸的皮質“當胸”。到三國時期,文獻中已記載有全副馬鎧。

自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騎兵的作用大大提高,組建了人和馬都披鎧甲的重甲騎兵——甲騎具裝,馬鎧的結構也日趨完備,並從此稱為具裝鎧或馬具裝。具裝鎧有鐵質的,也有皮質的,一般由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軀幹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以及豎在尾上的“寄生”6部分組成,使戰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鎧甲的保護。

隋代以後,重甲騎兵日漸減少,但馬鎧仍是軍隊中使用的一種防護裝具。在之間的戰爭中,交戰各方都使用過裝備馬鎧的騎兵。到明清時期,騎兵的戰馬一般不再披這種笨重的馬甲。

起源傳說

說起馬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一個美好的傳說。當時,在一處名為烏龜嶺的地方,發生一起激戰,其中一方有一名將軍,每戰必定身先士卒,騎著馬匹殺入敵陣,所向披靡。可惜偏偏戰馬不爭氣,每次都被對方的箭孥射倒,以至將軍不得不棄馬撤退,戰役久久不能獲勝。

下面是四川省出土的三國畫像磚,圖中的武士坐騎上披鎧甲。

中國目前唯一留下的戰馬鎧甲實物圖像--三國畫像磚中國目前唯一留下的戰馬鎧甲實物圖像--三國畫像磚

正當將軍束手無策之時,剛好有一隻烏龜慢悠悠的爬到他面前,將軍一肚子悶氣沒地方發泄,於是狠狠地一腳踩到烏龜身上,烏龜驚嚇之下,六肢趕緊縮到龜殼中去,無論將軍如何用力踩踏,烏龜仍然絲毫無損。將軍頓時靈機一動,連忙命令手下找來一些皮革,披掛到戰馬的身上,用來保護馬匹在作戰的時候不受箭孥或者刀槍的傷害,於是,歷史上第一個馬甲就這樣誕生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