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玗

簡介

(?-1102):或作馬紆、馬玕,字東玉,合肥人。馬亮孫,參知政事辛仲甫曾孫婿,景祐元年(1034)進士、職方郎中辛有終(馬亮第四女為辛有終繼配,封永安縣君)婿。治平三年(1066)官含山縣令,後任淄州通判、睦州通判、知南康軍等職,官至朝奉大夫,與書法家儀征人王古往來。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有《續廬山記》四卷,言南康守廣陵馬玕錄山中碑記之文,以續前錄。《續廬山記》亦見於《宋史·藝文志》,已佚。馬玗與侄馬永錫、馬永卿俱居揚州,為馬亮家族的遷徙史提供了重要線索。事跡見《佛祖統記》、蘇頌《蘇魏公文集》卷五八《職方郎中辛公墓銘志》。

皈依淨土

馬玗。字仲玉,廬州(安徽)合肥人。父親忠肅公馬亮,鎮守杭州的時候,慈雲遵式大師教授他念佛法門,因此全家都信奉佛教。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西元一○七八~一○八五年),馬玗遇到僧人廣初,得到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歡喜的說:‘我今天得到我所要歸向的地方了!’於是依照慈雲大師的十念回向法,修行了二十多年。後來更與王古結交來往,因此更加精進地念佛。平日常常以放生為佛事。曾經治理淄州、新定等地,都以慈悲恩惠為政策。無論課誦經咒、觀想西方,每天都有一定的規律。當時荊王的夫人夜裡夢遊極樂世界的蓮池,見到有穿著官服而坐在蓮華上的人,因此問此是何人,回答云:‘此是馬玗、楊傑也。’當時楊傑已經往生,而馬玗仍然健在無恙。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西元一一○二年),得疾病,於是盥洗沐浴更換新衣,然後端身正坐,念佛而往生。當時有一股雲氣如青色的雲蓋,騰空而上。後來家中十幾個人,都夢見馬玗說:‘我已經得生淨土的上品了!’那年秋天,家中有婢女臥病,也是念佛而往生。
他的兒子馬永逸,也修行十念法,學習淨土十六觀,經過三十餘年。後來得疾病,見到阿彌陀佛,以及二大菩薩來接引,永逸結手印而往生,當時香氣充滿了整個室內。入殮之後,棺木上生出五色的蓮華,其光澤燦爛鮮艷。(樂邦文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