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 生於1928年。墨西哥畫家,雕塑家。是墨西哥以及拉美地區抽象藝術的先驅和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墨西哥藝術“斷裂的一代”標誌性人物。他不僅繪畫,還涉足雕塑和浮雕壁畫領域。他始終以國際化角度和現代視野,堅持不懈的研究和實驗,表現出鮮明的創作個性。

人物概述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生於1928年。墨西哥畫家,雕塑家。從小熱愛藝術,19歲時決定投身雕塑事業。馬努埃爾於1956年開始在伊比利亞美洲大學從事教學工作,1970年,他在墨西哥自治大學國立造型藝術學院擔任講師,並在該大學美學研究學院擔任研究員。同時他還曾作為先鋒劇場的成員之一,涉足過布景藝術領域。

在墨西哥的抽象藝術史中,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始終堅持國際化的角度和現代視野。而作為一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不僅繪畫,還涉足雕塑和浮雕壁畫領域,是一位行走於繪畫和雕塑之間的藝術家。他結合傳統美術手法並通過色彩以及尺寸等的改變使作品達到了完美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他已年過八旬,但是他的創作靈感仍然無窮無盡。

藝術履歷

“斷裂的一代”

在20世紀中葉時,隨著以里維拉,奧羅斯科和希蓋伊羅斯幾位壁畫大師為代表的墨西哥繪畫學校日漸萎靡,在墨西哥又出現了新一代的畫家,這些人更順應世界上主流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形式;他們用更新潮的視角,成為了墨西哥繪畫界的先驅。“斷裂的一代”這個知名團隊的標誌性人物就是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他被認為是墨西哥以及拉美地區抽象藝術的先驅和里程碑,並在墨西哥國內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

巴黎之行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創作中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創作中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通過一次巴黎之行,找到了終身奮鬥的方向。從那時候開始,他在格蘭德·查烏米艾爾學院師從奧西皮·薩德金內。在巴黎期間,受到戰後文化氛圍影響,他成為了雕塑家並由此誕生了抽象派,他的繪畫創作初期,風格隨性。正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巴黎,更能了解最新的潮流,同時和他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相結合,從而誕生了這位世界上一位知名的墨西哥藝術家。

藝術博物館

作為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職業生涯和藝術貢獻的展示,位於墨西哥薩卡特卡斯一座19世紀大樓里,建有“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抽象藝術博物館”。館內大部分藏品是由藝術家本人捐贈的。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抽象藝術博物館,是墨西哥以及拉丁美洲範圍內,唯一的一座抽象藝術博物館。

中國情結

“在地球的另一端是最遠最遠的中國,我曾認為這輩子都不會來到這個神話和傳說中的國度。”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為一個墨西哥的藝術家,在美洲和歐洲辦展覽會更容易,而這個年過八旬的老人帶著作品來到中國感慨頗多。

來中國辦展“運費昂貴”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品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品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從80歲開始,就給自己的作品做“旅行展覽”,經過馬德里、柏林、巴黎,在返回墨西哥時,接到來中國“巡展”的通知。“我的作品比我本人去的地方還要多,經常是作品去一個地方,我不會親自去,但是我不想錯過中國,我要跟作品一起來。”菲爾蓋雷斯調侃地說,“這些作品是付了昂貴的運輸費才來到中國,它們都充分體現了我創作的多樣性。”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坦言,對中國藝術了解不多,在墨西哥沒有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有限的藝術信息也是通過書籍獲得的,缺乏具體和感性的認識。“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當我來到這個古老又現代的國家,其文化和自然財富給我很多創作靈感,以及全新的視覺感受。”不滿足於只在工作室里創作,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認為更重要的是讓藝術品“說話”,在不同國家展覽的同時就是在觸碰不同地域的文化。

中墨兩國都“文化斷裂”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創作,至今仍像海綿一樣吸收營養不斷創新。他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十分豐富,在60-70年代時就對自己的作品做了改良,不斷湧現新的創作方法,與時俱進不做“重複創作”。

“在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墨西哥有著發達的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文明。在西班牙占領國家後,所有的文化藝術領域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墨西哥獨立運動後,結束了殖民時代的文化,後來又受到法國文化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墨西哥經歷的‘文化斷裂’產生了很多藝術家。中國也是在文革後有了全新的文化和藝術,走上嶄新的道路。”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認為藝術無國界,藝術是用來感受的,不需要語言和翻譯來溝通。觀眾看見了,自然就產生了感情和精神上的對話,這樣就達到了溝通的目的。

售藝術品靠“社交網路”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介紹,在墨西哥,藝術品傳統的銷售方式,主要還是靠藝術家自己來賣,這種尷尬的境遇持續相當長時間後,過度到靠畫廊來賣,之後就有收藏家直接購買,這種方式得依靠廣闊的社交網路。而今又有了傳媒和博物館作為媒介,打開了藝術品的推廣渠道。

在中國展覽“近期作品”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品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品

2012年3月22日,在墨西哥與中國建交40周年之際,“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近期作品”展覽於中國舉辦。本次展覽所選得34幅繪畫、雕塑及其它藝術作品,展現了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成熟和新穎的藝術特性。這些作品不僅為世界抽象藝術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中國提供了一次近距離觀賞墨西哥藝術的絕佳機會。

藝術評價

◆迭戈·德·梅薩。1959年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其人,是通過他最新的展覽就可以完全了解的。一個優秀的詩人,說他是詩人是因為他會看,能看到,而且可以給我們展示他看到的,換言之,他就是我們的雙眼,幫助我們打開其他空間的大門,看到其他現實的可能。也許不能說他的顏色就是大自然中現實存在的顏色,但是它確實反映了自然本身。它不是一種複製或者再創作,而是自然還給我們的一部分。

◆胡安·加爾西亞·彭塞。1964年

我們藝術圈很少有作品能夠像他的畫作那樣健康。畫作和畫作之間沒有任何間斷。他所有的衝突都能在一幅畫作中解決,最終與畫作融為一體,讓我們看到他驚人的成長。儘管在他早期的畫作里,已經能夠在他超現實主義里看到這些了,而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仿佛一隻在追求和尋找。最終,他找到了。然而,這並不是重複。在與他同時期的作品裡,很少有畫作表達的內容比他的更豐富。他的連續性能反映的是一種眼光,或者說不僅是一種眼光,而是一種繪畫理念。這樣,畫作就能從現實中抽離出來,或者說從一開始就拋棄現實實現自給自足。

◆奧克塔維奧·帕斯。1973年

我們是通過眼睛和觸覺來理解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的畫作,而不是通過聽覺。這是我們大腦的財富,由邏輯解釋而非機制。多元空間並不意味著:它們靜悄悄的在我們面前展現,並轉換成另外一個空間。它為我們展現了圖形的內在合理性。平行的空間在我們眼前表現了一種邏輯。這種邏輯和種子變成根,成為莖、長成花、結為果實一樣。這就是生活的邏輯。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品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品

從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近幾年大量的作品中,菲爾蓋雷斯已經可以自如的在結構和顏色中走進走出,仿佛畫作是他心愛的女人一般。他走近它們,成為了永恆的自己。

◆麗塔·埃德爾。1977年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不完全贊成電腦的答案:他從眾多畫作里挑選自己最喜歡的,然後進行修改,用它們來創作新的形勢。然而,顏色卻不是固定的。他自創了一套複雜的系統,包含兩萬種不同的顏色。如此一來,通過他對設計的修改以及對顏色的套用,保留了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這些努力,機器是無法做到這點的。

◆費爾南多·坎布爾。1979年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對幾何形狀的運用十分節儉——圓形,方形,三角形,五邊形,並將它們結合起來,與樂譜的數目一致,成為了幾個世紀以來偉大的音樂家。——另一方面,他對顏色的套用——白色,黑色,灰色,火熱的紅色,淺土色,生動的綠色和藍色——富有想像力的大地和敞開的空間,為作品添加了深層的含義。不同顏料的運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動。這歸功於我們當今的科技與繪畫傳統的完美結合。

◆佛朗西斯科·卡爾沃·塞拉耶爾。1980年

對於像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這么不安分的人來說,成功不過是另一個起點罷了。他為簡單的幾何圖案添加了主觀的、詩意的含義,並將多元空間轉換成“充滿想像力的土地”。幾何從此就偏離了它本身的遊戲和神秘的本質。最終,成為了奧克塔維奧·帕斯所說的“神秘幾何學”,成為了“古老的幾何學”……

◆達米安·拜庸。1981年

拉美藝術家中最具好奇心和毅力的其中之一就是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視覺藝術領域是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沒有涉及過的。而且均取得了成功。(…)然而,大篇幅作品都已經相當清楚的表現了他敏感甚至“科學”的探索(藉助電腦)。

◆何塞·安古斯托·弗朗科。1981年

對幾何圖形的運用,結合對畫布材質的篩選,是他畫作的一個主題。但與此同時他的直覺又在自由奔跑。特殊的顏料和仿造的外觀,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的作品還反映出一個壁畫家的實踐,風格清新,就像一堵想像中的牆。

◆何塞·岡薩雷斯·吉哈諾。1984年

這種對任何物體質疑的態度,對圖形、顏色和材質的流暢運用,是菲爾蓋雷斯的一種能力。不論是對嚴格要求顏色還是材質,篇幅大小,一切尋找都是出自對圖形完美的渴求。所謂完美,即是畫中包含的所有形狀都能傳遞信息,成為訊息本身。

◆何塞·德·拉·科里納,1985年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的作品中包含嚴格的秩序,同時還包含對材料、對話和幾何學的探索。火熱的顏色和冷色調結合在一起,使畫作的被心理節奏所控制。同時,他的作品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就好像每一幅畫都包含另外一個世界:幾何元素世界和不正常的自然世界,甚至是肉體世界。

◆路易斯·馬里奧·斯坎內德爾。1986年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的繪畫作品不含矯揉造作的元素,儘管不排除巧合情況。它繼承傳統理念:理論實踐,將思想用作品完全展現出來。不需藉助燈光等,也許這樣會缺乏一些表現力,使之失去另一種詩歌形式。但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對墨西哥的藝術史也做出了貢獻:選擇了同樣的藝術之路和理念。

◆蕾莎·德爾·貢德。1989年

在四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已經具備了將純幾何形狀轉換成“非理性”形狀的能力(及許多色情符號)。這使他能夠在各種選擇的汪洋大海里自由遨遊,他現在的思維方式已經不再是直線式的了。

◆特蕾莎·德爾·貢德

“一位當地的評論家說從這位世界著名的畫家身上看不到過去的痕跡”我也贊成。童年的記憶深深刻在了我們的記憶中,不論是抽象派畫家,雕刻家,作家,詩人還是牧師,也都對此記憶深刻。作品中包含殘酷的天空和彩色的土地。當然,一切都是臆想出來的。如果要問他的過去是否就在那裡度過,就好像是問Brancusi, Sadkine 或者Litchenstein的過去是否就在他們做過的事情中(只是為形象比喻)。

◆阿爾貝爾托·魯伊·桑切斯1990年

我只想間斷的說三點。第一點是關於秩序的本質和生命的混亂:他的最新畫作中反映了無規律的幾何學,混亂的秩序,新型生物,因此,混亂就成為了一種新的未被預見的秩序。他之前的畫作中的形象和現在的相比,成為了不可信的一類。

◆哈維爾·莫耶森。1990年

回顧一位藝術家的創作旅程的好處就是能逐漸找到他鮮明的個人風格,也能從此看到藝術家的智慧。——他懂得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來在作品中釋放時間和空間。他的作品就是他想說的一切。這就是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

◆胡里奧·奧爾特加。1992年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用不同的材料、幾何圖形及畫布來進行形狀的篩選和顏色實驗。這些都可以通過他的作品看到。它們像漫長而艱難,同時又奢華神秘的旅行,從華麗的結構到內部的梗概。且七十年代過後,對稱性和紋理的痕跡開始逐漸消失了。

◆胡安·比耶羅。1997年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品 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作品

只看他的作品而不討論是不可能的。觀賞作品是一種鑑賞行為。儘管參觀者的參與是所有抽象畫作的一部分,但在菲爾蓋雷斯這裡,眼光的隨著他受到的外界刺激而顯得愈發重要:每塊畫布都需要一個真相,大部分時候真相都不讓人舒服。在他八十年代的系列畫作中,紅色,橙色,偶爾出現的藍色,糖果色都在尋找一種表現絕望的方式:顏色爆炸了,在崩潰的邊緣。

◆豪爾赫·阿爾貝爾托·馬利克。1997年

風險鑄就一名偉大的畫家。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不斷的發掘和創造,創作和解構。所有問題都已經提出了,所有的方法都已經通過了。因此,他一直是,也將永遠是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當他走出瓶頸期的時候,我說這是他作品的“回歸”,回歸不是倒退(這沒有發生在任何一位藝術家身上,甚至在德·奇利科身上都沒有),而是恢復某些能力。

◆路易斯·伊格納修·塞恩斯。2000年

我們應該感謝藝術家的慷慨:其一,他創造,組合併建立了美的片段和智慧的描述。其二,他向所有人展示他所看到的,讓他們在他美學的長廊里奔跑,爬上爬下。這樣,組成了他美學的迷宮。

◆奧克塔維奧·帕斯

1950年和1960年,屬於馬努埃爾·菲爾蓋雷斯的一代——古埃瓦斯,羅霍,基羅內亞,莉莉婭·卡里約,加爾西亞·彭塞——肩負美學和智慧的清潔任務:清洗大腦和畫作。這些人懷揣抱負,無盡的好奇心和與生俱來的之舉。面對眾人的不理解,他們決定重塑觀點和形狀在世界的流通,他們勇於打開一扇新窗。世界的空氣飄進了墨西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