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管樂協會

七十年代後期,香港政府根據英國顧問撰寫的報告,成立了專責推動青少年課餘音樂訓練及活動部門,開始全面發展青年少年業餘音樂活動。七九年舉辦了第一次“青年管樂節”,邀請了日本的一個女子中學管樂團來港參演,她們的出色表演和優異的訓練方式與當時香港學校管樂隊的呆滯落後的現狀成了鮮明的對比,為香港的音樂工作者,青少年音樂愛好者事業來震撼。此後,在每年一度的“管樂節”活動推動下,香港青少年管樂活動欣欣向榮,香港管樂協會也在形勢逼人之下得以成立。
九十年代初,香港政府政策改變,許多文化音樂的發展活動由於資源限制開始放緩,“青年管樂節”的規模也逐漸減縮,改變成一個校際樂隊音樂比賽,“管樂節”從此消失。
香港市民和音樂界人士,青少年音樂愛好者並不同意這樣的結果,有鑒於此,香港管樂協會義不容辭,於九四年七月舉辦了一個“馬拉松管樂音樂會”,超過兩萬人次的市民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和海傍公園參觀了這個長達七個小時由十四隊來自香港及澳門的學校管樂團輪流演出的音樂會。我們使這些學校管樂團走出校園音樂會和音樂比賽的範圍,向市民介紹了他們的學校和他們的樂團在音樂方面的成績,同時在學校樂隊之間得到一個互相觀摩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使市民對“交響管樂團”的多姿多彩音樂表演有更深刻的認識,吸引更多的表嫠年參加我們的活動。第一屆“管樂繽紛”大受樂界及公眾歡迎,由此我們確認了“管樂繽紛”的意義,並視之為我們新的管樂節。
九二年在亞太管樂協會(APBDA)周年會議中,香港管樂協會取得第好屆(96)“亞太管樂節”主辦權,為了辦好這一盛況空前的節目,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做各方面的準備,並將“管樂繽紛”活動朝對外交流的方面發展。
九五年第二屆的“管樂繽紛”主題是“兩岸三地交流”。參中者包括廣東省的佛山市第一中學,深圳市實驗中學的管樂團,台灣的台北縣新莊國民中學,土城縣國民國小的管樂團以及由大學生組成的“幼師管樂團”。聯同本港和澳門的青年管樂團,學校管樂團,為市民演出一場六小時的馬拉松管樂演奏會及一場三小時的管樂團室內音樂會,破天荒第一次來自中、港、台三地的青少年學生同台演出,互相觀摩交流。
九六年的“管樂繽紛”同時是“亞太管樂節”,香港管樂協會在本港主持了“第九屆亞太區管樂協會APBDA周年會議”,並第一次邀請了中國代表參與,當時新華社副社長張浚生先生 新自為大會致詞並主持了開幕儀式。來自國內、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等亞太八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專業和業餘的青少年管樂團,連同本地的共三十多個樂隊為本港市民舉辦了共九場將近36小時的管樂戶外演奏會、管樂團室內音樂會和管樂團步操表演,盛況空前。
九七年“管樂繽紛”活動主題是慶祝香港回歸。
九八年“管樂繽紛”舉辦了兩次,增中了“兒童管樂繽紛”在二月份舉辦,為的是將小學生樂團的參與分流。而七月的活動增加了新的內容:例如安排來訪樂團直接訪問參觀本港學校樂隊,舉辦校園交流音樂會等等。
九九年“管樂繽紛”已經舉辦了六屆,國內省市及台灣各地要求參加活動的隊伍空前踴躍,來自於國內台灣地區的樂隊有八個之多。原定音樂會場次全部要加位延長:“管樂繽紛”主題音樂會分上下兩節長達五小時,而許多本港中國小校樂團參與演出的“馬拉松管樂音樂會”更要分兩天進行。
“管樂繽紛”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通過訪問活動和各類型的音樂會,互相認識了解,觀摩學習,進一步推動國內,本港以及鄰近地區國家青年管樂團的音樂交流,以達至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標。
二千年後,“管樂繽紛”進一步面向世界,我們更多的邀請了歐洲、美國、澳洲、東南亞以及國內各省市,、在地區上有突出成績的管樂團、青少年學生管樂團來港演奏,向香港的觀眾介紹他們的成就,開展廣泛的音樂交流。
2005年的“管樂繽紛”適逢〈世界管樂協會年會〉於7月在新加坡舉行因此吸引了許多世界著名的管樂名家,指揮家,管樂室樂及高水準樂團來港參加活動,因此將“管樂繽紛”升格為“香港國際管樂節”。
香港“管樂繽紛”的國際化成為不能逆轉的潮流,本會作為活動倡導者,更覺任重道遠。我們預計今年的管樂節將比以往各屆規模更大,參加人數更多。
我們的活動得到各界社會人士的讚譽,也得到許多文化藝術機構,商業機構的大力支持。當然,同樣重要的支持和鼓勵,是來自熱心參加我們活動的青少年,各學校,各地區的管樂團朋友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