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

吳嘉名化學工程學系吳嘉名教授獲選為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院士。 化學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2年)吳雅莉曾往明尼蘇達大學作交換生,現於加州理工學院修讀化學工程博士課程。 計算機工程學本科畢業生(2002年)譚競豪曾往密西根大學作交換生,現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電機工程博士課程。

學院概況

科大工學院的教授在教學和研究方面成就非凡,享譽國際。他們從事世界前沿研究並發表大量高水平論文、取得多項專利成果並與業界合作進行實用產品的開發。工學院教授獲頒的各類國際獎項,不計其數,其中更有許多是由美國頒發的重大獎項。
化學工程學繫於2000-2003年間在SCI刊登的研究論文平均量介於加州理工學院及麻省理工學院之間,位居世界第四。

教授介紹

吳嘉名

化學工程學系吳嘉名教授獲選為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院士。同系的陳澤強教授獲亞洲氣溶膠研究議會頒發“亞洲青年氣溶膠科學家獎”,以表揚他在研究熱電學和大氣氣溶膠的吸濕特性所作的突出貢獻。

張慕聖

土木工程學系主任張慕聖教授獲加拿大工程院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選為院士,以嘉許他在土木工程學的成就。而同系的鄧漢忠教授則獲美國離岸能源中心選為“殿堂級技術拓荒者” 及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為最高榮譽的“榮譽會員”。

吳宏偉

吳宏偉教授於2003年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 --- 土力學及基礎工程青年獎」。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以嘉許於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科作出突出貢獻的年青科學工作者。2004年吳教授再獲選為以科學研究著稱的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海外院士,令他的卓越成就再次得到肯定。

勞敏慈

勞敏慈教授成功開發廢物限制屏障技術,贏得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2004年度 “James Croes獎章”,為該獎自1912年成立以來第一位獲此獎項的華裔論文首席作者。翌年,勞教授獲國際環境土工學會頒發二零零五年方曉陽研究獎。2007年,ASCE再向勞教授頒發自1968年來第三次授予華人的Samuel Arnold Greeley Award,令她在科研上的超卓成就一再得到肯定。

張黔

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張黔教授是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香港、澳門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資助者,和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通訊分會“2005年亞太最佳青年研究員獎”得主,也是100位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頒授“2004年世界青年創新獎”(TR 100)的得獎者之一,她所獲得的獎項足以證明她在計算機科學界的成就。

曹希仁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曹希仁教授獲委任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控制系統分會院士評審委員會主席。該系至今已有11位教授成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李忠義

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主任李忠義教授,其參與合撰的論文獲《工業工程師學會專刊》選為2005年度最佳論文。李教授在2006年更被工業工程師學會選為亞洲區副主席,足見其在工業工程學的領導地位。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繫於2003-2004年間在權威期刊刊登的研究論文數目居全球前四位,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相若。

趙汝恆

領導香港室內空氣品質研究的機械工程學系趙汝恆教授,獲美國供熱、製冷及空氣調節工程師學會頒授“Ralph G Nevins生理及人類環境獎”。

科研成果

獲國家認可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在香港興建第一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大信息技術教育部 --- 微軟重點實驗室”,並致力於基礎科研領域的更廣泛合作,為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培養專業人材;
由化學工程學系及機械工程學系共同合作,首次成功利用納米技術提升新型高強纖維的性能及增強其防彈功能,開拓本地工程塑膠的市場前景;
科大成為首間波音科研夥伴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科系主任倪明選教授及副教授張黔博士帶領該系與波音合作研發無線網路切換功能,將最佳化波音787航機上的系統與設施,縮短飛機維修時間及提升機艙娛樂服務;
由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劉明雷教授、助理教授區子廉及博士生Alexis Tourapis共同開發的快速搜尋活動影像技術,獲國際確認成為活動影像專家組織第四層標準 (MPEG-4)。自此全球各地MPEG-4產品均可採用科大定立的多媒體標準;及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曾憲國教授與其碩士研究生許丕文共同發展的「智慧型串流閘門」有效提升網路影音數據傳送效率,獲美國專利及商標局頒授一項發明專利。

教學成果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自1997年起幾乎每年均有研究生獲邀在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所舉辦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又稱晶片奧運會)上發表論文,是首間有香港學者獲邀在該研討會上發表論文的院校。2005年2月,該系的李海博士(1998年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0年及2004年同系碩士及博士畢業生)與另一名同系碩士同學獲邀於該研討會上發表研究成果。李博士於科大畢業後,鏇即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羅致,聘用為助理教授。
該系博士生吳文,憑著其精湛的積體電路組件仿真模型最佳化設計,獲得美國電子工程師學會頒發研究生獎學金,包括7,000美元獎學金及3,000美元旅行津貼。吳文更成為首名來自香港的得獎者,並獲邀出席2006年12月在舊金山舉行的國際電子組件會議頒獎儀式。
馬泳駒(2003年化學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5年同系碩士畢業生)獲裘槎基金會獎學金到劍橋大學進修化學工程學博士課程。
機械工程學系的沈文龍教授(1996年機械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1998年及2003年同系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及侯立榮博士(1998年機械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1年及2005年同系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分別獲頒“裘槎基金會科研者獎”及研究補助金到德國高等學府從事科研。
兩位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碩士生陳建江和丁湛豪成功摘下2006年度「微軟伺服器錦標賽」的學生組冠軍大獎。他們憑著超卓的伺服器最佳化技巧和豐富的微軟伺服器技術知識,成功擊敗來自本地院校及中學的39支隊伍。
由計算機工程學本科生陳康華、林文華及楊智豪組成的隊伍,與來自中國內地、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及菲律賓等地的70所大學代表,參加「2006年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勇奪一等獎。
由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同學所組成的隊伍,參與2006年香港大學生專題比賽,以出色的方案為高科技電子工廠解決生產設施設計的難題,勇奪冠軍。
兩位計算機科學及工程系本科生張卓謙及鍾振德憑其畢業作品“家居風水分析系統”,贏得 “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學生計算器作品賽” 香港區選拔賽季軍及總決賽三等獎。
由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和計算機工程學系本科生所組成的隊伍,於2005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2005年亞太廣播聯盟機器人大賽」中勇奪季軍,揚威國際。該大賽共有1,000支來自亞太區各大學及教育機構的代表隊伍參加初賽,只有20支來自19個國家的代表隊晉身決賽角逐獎項。
由五位土木工程學系研究生組成的隊伍,在台北舉行的抗震杯地震工程模型製作校制際競賽中奪得冠軍。科大隊的模型只用了318克鞏固結構的材料,便可以抵受最大的1,500gal震盪,在芸芸工程模型中脫穎而出。

教學模式

採用美國大學的教學模式,實行學分制。科大工學院所有課程均以英語授課。
致力與國際教育接軌,科大工學院每年均有畢業生被海外一流大學錄取並修讀研究生課程。許多選擇就業的畢業生被國際科研機構聘用。
化學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2年)吳雅莉曾往明尼蘇達大學作交換生,現於加州理工學院修讀化學工程博士課程。
計算機工程學本科畢業生(2002年)譚競豪曾往密西根大學作交換生,現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電機工程博士課程。同科畢業生何漢邦(2002年),於2004取得科大電機工程碩士學位,現於耶魯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
機械工程學系本科及碩士畢業生(1998年及2001年)周樂韻在完成科大的課程後,於美國著名學府密西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於美國從事包裝工程,是一名高級包裝工程師
土木工程學系本科及碩士畢業生(1996年及1999年)鄭宜碧博士於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獲聘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講師。

國際視野

科大工學院積極發展海外及內地交換生計畫,同學可以透過該計畫到40多所著名學府進行為期一至兩個學期的學習。工學院海外合作夥伴包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康乃爾大學、伊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京都大學、密西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賓夕凡尼亞大學、普渡大學、倫敦大學、南安普敦大學、多倫多大學、華盛頓大學等。而在內地,科大的合作夥伴多達十所重點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透過學分轉移的安排,同學既可體驗不同文化又可同時保持其學業進度。

資格認證

科大工學院的本科生課程獲香港工程師學會頒發資格認證,在華盛頓公約協定(Washington Accord) 下,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愛爾蘭、新加坡及日本各大學工程教育學歷獲得彼此認可,其學位資格亦獲得上述各國工程界承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