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植球

香植球

香植球,廣東東莞人,香港叱吒風雲的“炒股大王”。20世紀70至90年代,風行香港的“股壇怪傑”,他一生經歷曲折,事跡傳奇,因年青時仰慕馬列主義,又在廣州工作過,深受當時紅色中國的影響。來到香港後,創造過香港股市的一段傳奇,享有股壇“怪俠”、“香大俠”之美名。曾就讀華英中學,1946年畢業後開始於泰盛染織廠工作,1961年開始房地產事業,創立泰盛置業有限公司。香植球曾擁有無字母的7號車牌,於1989年以480萬港元投得。也曾擁有香港第一大豪宅,‘創世紀’5.5億“天價”豪宅,被列為《健力士紀錄大全》的全球最貴重豪宅。

個人簡介

香植球(1927年-2003年),華人富豪,祖籍東莞市橫瀝鎮村頭村,曾就讀廣州華英中學。1946年畢業後開始於家族開的泰盛染織廠工作。1961年到香港,開始投資房地產事業,創立泰盛置業有限公司。香港上世紀70至90年代成為股壇著名人物,為前上市公司泰盛主席(後售予梁伯韜並易名百富勤投資,即法國巴黎百富勤),尤善於對大勢的預測,有股壇“怪俠”、“香大俠”之美名。香植球拼搏之餘不忘享受,其有“玻璃屋”之稱、位於太平山施勛道23號的大宅--“創世紀”更是香港名寓之一。1996年以5.4億港元出售。他亦是知名酒家“福臨門”常客。1989年,他錯誤估計當時的政治形勢,投資蒙受以億元計的損失,故撤離香港並移居新加坡。1991年,在香港富豪排行榜,香植球排在20位。2003年11月香氏於新加坡心臟病突發離世,享年76歲。
香植球祖籍是在橫瀝村頭村。據他介紹,改革開放後,香植球受時任東莞市市長鄭錦滔的邀請,曾回來東莞。當時橫瀝鎮僑聯幹部香田英(村頭人)見過香植球,共敘家鄉情誼。但自那次以後,香植球就沒有回來過了,村里也沒有幾人見過他。

股神終離虎穴

1997年撤出香港、有“股壇怪傑”“香大俠”“香帥”甚至“象棋盲俠”之稱的香植球,月初在新加坡逝世,享年76。香植球靠炒股炒出百億身家,可稱香港股神,驚濤駭浪之股海中,每能履險如夷,其人目光如炬,預言之準,冠絕一時。
香植球可能是本地早年第一個研究走勢圖的投資大師,他也是96年底以5.4億天價賣出全世界最貴單幢豪宅的締造者。他生活豪華而不乞人憎,認真投資之餘,也玩得很認真,勞斯萊斯、福臨門鮑魚之間,他並不缺少一種俠氣和豪爽。
香植球是投資大師,但看起來他更像預言家。他的預言屢卜屢中,可以出版一部《香植球預言應驗大全》(他有不少預言白紙黑字記載在《信報月刊》)。
60年代他遊說父親由染織廠轉型地產,賺了自己第一個100萬,亦即第一桶金。71年香植球與弟建球合作,組成“泰盛發展”上市,其炒股已到出神入化之境,並創出炒高股價換購資產實物(“港島瑞興”)的先河。76年銀行加息,絕大多數人以為股市必隨加息而跌,但香植球一口咬定,地產股必升。
82年,香港人心惶惶,他竟能預卜“一國兩制”“香港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經濟和生活方式三不變”,又表明中共一定會收回香港主權,聯合聲明之後,60萬人逃港,但香帥說,香港限制批地,地產價格一定會上升到不可思議的程度,“相信中共的人會發達”。80年代初,香植球投放大量資金於地產股,財富亦急速增長。曾經在中共管治下目睹過多次運動鬥爭中出爾反爾的香植球,當年何以能有這個認識,至今仍是個謎。

創業歷程

香植球購買的香港七號車牌香植球購買的香港七號車牌
香植球生於1927年,其父香裕甫本在上海經營泰盛染織廠,二次大戰後移居香港,在本港從事染織生意。香植球1946年在“華英中學”畢業,便在家族所開設的“香港泰盛染織廠”當學徒,向叔父學習染印技術。當時泰盛染織廠除了在香港設廠之外,在廣州亦設有一間,因此香植球也可說是生於富裕之家。1949年10月,中國解放,香植球竟毅然返回廣州主理該廠。就這樣他一直在廣州耽到61年9月,61年9月30日他得到廣州市當局的批准來港。那時候香植球雖然才來到香港不久,認為從事工業不足以大富大貴,但經過他深入的了解以及細心研究之後,發覺香港地方有限,但人口的增加卻是無限,於是便建議父親以及其他的叔父轉而從事地產生意,結果得到他們大力支持,於是成立了“泰盛置業有限公司”,創始資金共100萬元。在香植球的努力經營之下,公司在11年來以100萬元賺到約1億元,不過,股東之間意見不合,結果“泰盛置業”在1971年宣告結束,香植球分得的資金約有600萬元,而其弟香建球則分到300多萬元。遂自行創立泰盛發展,從事金融投資及顧問服務,於是香植球與其弟合作,把泰盛符合當時在遠東以及金銀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最低要求,透過這渠道向公眾發行350萬股。他於72年將泰盛上市,套現後於73年以300萬元購入施勛道的豪宅。該公司上市後,一直以投資股票為主,而且眼光獨到。泰盛看好地產市道,於七十年代多次發新股收購物業,屢有斬獲,至82年泰盛的股本比上市時已大升20倍。84年香港前途問題塵埃落定,港人信心陷入低點,但香植球卻認定,本港經濟將持續向好,中英簽署的《聯合聲明》規定土地委員會每年批地不可多於50公頃,在土地供不應求下,本地物業市道在回歸前會踏入大牛市,縱使偶有起跌,仍是一浪高於一浪。於是趁低吸納華資地產股,香植球是少數能夠及時看好港股的大投資者之一。當時還把分析新世界發展、恒隆地產等股票的心得印刷成書本,免費在中環的辦事處派發給各界人士參閱。後來證明他的看法確是眼光獨到。在88年底,泰盛持有的地產股,市值達12億元,而泰盛本身的市值亦達10億元。香植球在分析股市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一套。他除了沿用一般人所採用的市盈率來計算股市水平高低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分析方法,就是以股市市值和香港存款總額作比較,然後決定買賣時機。他認為如果香港股市的總市值等於香港的存款總額時,就是考慮吸入的時候。假如再偏低,就更加值得吸入。反之如果總市值超過存款數字40%,就應該沽售股票。香植球對於選擇投資股票也有很生動的比喻:“我選擇投資股票和每年選舉香港小姐一樣,選美以美貌與智慧並重,我選擇股票則是盈利與資產並重,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我才會投它一票。”

叱吒香港的“股壇怪傑”

香植球1946年在廣州“華英中學”畢業,便在家族所開設的“香港泰盛染織廠”當學徒,向叔父學習染印技術。當時泰盛染織廠除了在香港設廠之外,在廣州亦設有一間工廠,因此香植球是生於富裕之家。1949年10月,中國解放,香植球毅然返回廣州主理該廠。1961年9月,香植球因父親年事漸老,申請返港,並得到批准。此時,他也不會想到,自己將會在香港股市叱吒風雲,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神話。 
那時候香植球雖然才來到香港不久,但經過他深入的了解以及細心研究之後,發覺香港地方有限,但人口的密度很高,於是便建議父親以及其他的叔父轉而從事地產生意,結果得到他們大力支持,於是成立了“泰盛置業有限公司”,創始資金為100萬元。
在香植球的努力經營之下,公司在11年中用100萬元的本錢賺到約1億元。不過,股東之間意見不合,結果“泰盛置業”在1971年宣告結束,香植球分得的資金約有600萬元,而其弟香建球則分到300多萬元。於是香植球與其弟攜手合作,使泰盛符合當時在遠東以及金銀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最低要求,透過這渠道發行350萬股票。公司上市後,一直以投資股票為主,而且眼光獨到。
香植球當年的股票戶口開在新鴻基證券,據資料記載,曾和他交手、現任DBS唯高達董事張天生憶述,香植球在30年前涉足股壇時,已經鋒芒畢露:“1970年新證一開業,他就是我的大客,每日股票有幾十萬上落。馮景禧當年好賞識他,還親自替他對盤。”炒股不足三年,香植球已“炒”出名堂。當時他剛將自家投資證券的“泰盛發展”,在遠東及金銀交易所掛牌上市,鏇即趁旺市炒高泰盛股價,然後發行三千多萬元新股,收購中環瑞興大廈,開創“印股票換資產”的先河,震動股壇。
鑽研股票多年的香植球炒的都是新世界、新地等地產股,是與他“不熟不炒”有關。香植球踏足股壇前,發展地產項目積累的經驗,使他一直認為香港土地有限而人口眾多,發展地產前途無可限量。事實證明他眼光很準,泰盛11年間由一百萬賺到一億。此間,香植球認識了新地郭得勝、大昌地產陳德泰等一班大富豪。他同地產巨亨陳德泰、彭國珍都很熟。當時這兩個大富豪,比李嘉誠更有錢。那時地產商搞“鶯鳴會”,每個月都到夜總會聯誼,香植球亦必到同大家摸杯底,這樣收到好多內幕訊息,亦對地產公司有深刻了解。不過,張天生表示,香植球贏大錢的原因,是他自行盤算的一套股市分析理論。“他對每間公司都做過分析,把無數的數據過濾,累積最有效制勝的信息。”
香植球可說是認真分析股票的首個華資炒股人,每間公司過去數年盈利、市值、營業額,甚至職員人工、建築物特色、老闆脾性也了解得非常透徹。後來,一度失手避走新加坡。據曾到香植球寫字樓的人說,他手頭上有二三十個電話,每個電話有七八條各證券行出市代表的直線。房中還放上五六部股票櫟,睇實十幾隻股票價位。炒股專注又“貼市”,加上當時長實、新地、新世界等只只重頭地產股,都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上市,地產興旺令股價節節上升,香植球也隨之身家暴漲。
香植球常常引用毛澤東的一句話:“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原來他在股壇無堅不摧,與年少時傾慕馬列主義有關。香植球的父親香裕甫在香港及廣州開設泰盛染織廠時,家境富裕。上世紀30年代他曾到蘇聯留學,對馬列主義有深刻了解,年青時是馬列的信徒。1949年內地解放。他父親和家人都跑來香港,香植球反而投入祖國懷抱,回廣州的泰盛染廠工作。他重視調查,擅長鑽研,並將毛澤東思想靈活運用於股市,使香植球最後成為一個時期香港一代股票名人。
雖然香植球節節報捷,然而他也有失手的時候。1983年香植球逐漸增持大量地產股。豈料香港樓價一瀉千里,香植球的泰盛因此勁蝕過億元,還欠下很多債項而避走新加坡。幸得一班華資朋友營救,“香大俠”才可東山復出;1984年他再戰股壇。1985至1987年樓價、股價狂升,此時香植球決定金盆洗手,將泰盛發展以4.7億元賣予梁伯韜的百富勤,從此淡出香港股壇。
香植球最終成為億萬富豪,但他的一生也不無遺憾。他淡出香港後投資泰國的泰亞基金,在1997年金融風暴曾蝕千萬美金。他裝修豪宅,是想與兒女共享天倫,但最後與他同住的家人不多。他的五名兒子,以“仁義禮智信”排名,但無人能繼承其衣缽。其中香立義曾投身證券行業,但卻嗜酒成性,每日兩點多未收市便跑去杜老志,時時開著名貴汽車在鬧市招搖,在證券界未能揚名立萬。而另一兒子立智,1992年與世家子弟黃英豪搞《電視日報》,最後無影無蹤。受此打擊,香植球因心臟病突發而辭世。傳聞還因其中一個兒子患癌,令他過於憂心所致。這位“股壇怪傑”一死,香港股壇至今還沒有一人能超越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