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監測與控制技術

食品污染監測與控制技術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作者:吳永寧 (作者, 編者)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叢書名: 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系列圖書
平裝: 62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2050618
條形碼: 9787122050618
產品尺寸及重量: 25.6 x 18.2 x 2.8 cm ; 1.1 Kg

內容簡介

《食品污染監測與控制技術:理論與實踐》內容簡介:食品安全已成為科技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食品污染監控技術成為解決食品安全的關鍵。《食品污染監測與控制技術:理論與實踐》應及時之需,基於國際最新理論,結合中國食品污染物監測實踐,系統闡述食品污染監測技術過程及細節,具體體現在:針對痕量分析與超痕量分析的要求,從污染監控的基本手段入手,結合分析方法中篩選、定量與確證方法的特點和要求,介紹有機污染物痕量分析方法的實驗室驗證國際要求(特別是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污染物與殘留監控規劃、數據報告方式以及含低水平截尾數據(未檢出)統計處理等最新進展。
對於無機污染物和真菌毒素檢測技術進行重點描述,對無機污染物的測定從消化過程入手,結合元素測定新技術(如ICP質譜)展開。
對有機污染物的測定,從樣品前處理過程中凝膠排阻色譜和親和色譜等淨化技術與衍生化技術入手,結合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色質在線上中選擇性離子監測與穩定性同位素稀釋等新技術展開,並對生物學技術(如酶聯免疫技術等)進行介紹。
《食品污染監測與控制技術:理論與實踐》可以供食品檢驗與監測人員和食品分析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閱讀使用,同時也對於化學專業和環境專業的使用相同概念的人員有所裨益。

編輯推薦

《食品污染監測與控制技術:理論與實踐》:第一篇/食品污染監測基礎理論與技術要求;第二篇/金屬和元素污染檢測基本理論和新技術;第三篇/有機污染物檢測基本理論和新技術;第四篇/污染物監控技術。

目錄

第一篇 食品污染監測基礎理論與技術要求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中國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制度
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職責
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畫
三、監測方案要求
四、經費保障
五、省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可參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畫制定
附屬檔案1-1-1 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關於《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
第三節 衛生系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及方案
一、工作目標
二、工作內容
第四節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風險評估
附屬檔案1-1-2 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規定(試行)
第五節 食品污染監測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分析方法的技術參數
第一節 術語與定義
第二節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
一、準確度和精密度
二、偏差和準確度
三、結果的報告
四、統計學步驟
第三節 方法性能表征的計算舉例
一、獨立模型性能標準
二、傳統的確證程式
三、根據替代模型所做的驗證
附屬檔案1-2-1 法典分析方法的制訂原則
附屬檔案1-2-2 法典採樣程式的制訂或選擇原則
附屬檔案1-2-3 分析結果的套用:採樣計畫、分析結果、測定的不確定性、回收率與法典標準規定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監測方法的驗證與分析質量保證
第一節 概論
一、定義
二、方法種類與溯源性
第二節 方法的建立與實驗室內驗證
一、儀器設備軟體、硬體的認證
二、方法的確認與認證
三、儀器方法的建立與標準物質
四、基體影響與標準參考物質
五、方法的耐變性與耐久性
第三節 監測方法準確度的驗證
第四節 實驗室分析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原理
一、質量控制圖方法
二、實驗室間分析能力驗證測試
三、實驗室良好操作規範
四、實驗室評價與認證認可系統
五、檢驗方法的標準化
第五節 痕量分析方法驗證的一般要求
一、驗證範圍
二、確證實驗的共同性能標準和要求
三、質譜檢測性能標準和其他要求
四、色譜結合紅外檢測的性能標準和其他要求
五、使用帶其他檢測技術的液相測定分析物的性能標準和其他要求
六、元素確認方法
第六節 Yunden實驗實例
一、Yunden實驗考核計畫
二、食品中重金屬分析方法協同性實驗驗證
第七節 能力驗證測試中z一評分套用實例
一、能力驗證測試的框架
二、能力驗證結果的統計評價方法
三、協同性驗證實驗例:食品中氯丙醇GC-MS檢測方法的協同性
驗證
附屬檔案1-3-1 殘留方法驗證
附屬檔案1-3-2 獸藥殘留方法驗證
附屬檔案1-3-3 農藥殘留多組分分析方法驗證實例
參考文獻
……
第二篇 金屬和元素污染檢測基本理論和新技術
第三篇 有機污染物檢測基本理論和新技術
第四篇 污染物監控技術
附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