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箝第五

《飛箝第五》出自《鬼谷子》。“飛箝”講的就是說服人的謀略,即使用語言誘使對方說話,然後以褒獎的手段箝住對方,使其無法收回。

作品原文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戲。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用之於人,則量智慧型、權財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用之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可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作品注釋

飛:製造聲譽。箝:箝制。飛箝:意為先以為對方製造聲譽來嬴取歡心,再以各種技巧來箝制他。1,量:測量。 ,2,制事:管理事務。 ,3,有無之數:指是否具有某種能力。 ,4,求:求取、招求。 ,5,征:徵召、徵用。 ,6,財貨:財物貨幣。 ,7,伺候:伺機、等待。, 8,用之天下:把飛箝之術推廣運用到全天下。 9,見:意為識別、鑑別。, 10,地形之廣狹:地理形勢的廣闊與狹窄。 11,孰親孰疏:誰跟誰親密、誰跟誰疏遠。, 12,慮懷:思慮和希望。 13,以箝求之:意為以引誘手法挾制住而求取對方說出心中所好。, 14,飛箝之綴:這是飛箝術的運用與發揮。 15,空往:僅僅用語言讚美歌頌。, 16,綴而不失:連結而不失去。意即把握好“實來”的好時機不要失去。 17,從:通“縱”,與“橫”相對。南北為縱。, 18,引:引導。 19,覆:回去、回來。, 20,復:恢復。

作品譯文

凡是揣度人的智謀和測量人的才幹,就是為了吸引遠處的人才和招來近處的人才,造成一種聲勢,進一步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一定要首先考察派別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各種不對的和不對的議論,了解對內、外的各種進言,掌握有餘和不足的程度,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的問題。然後權量這些關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藉助用引誘對手說話的言辭,然後通過恭維來鉗信對手。鉤鉗之語是一種遊說辭令,其特點是忽同忽異。對於那些以鉤鉗之術仍沒法控制的對手,或者首先對他們威脅利誘,然後再對他們進行反覆試探;或者首先對他們進行反覆試探,然後再對他們屐攻擊加以催毀。有人認為,反覆試探就等於是對對方進行破壞,有人認為對對方的破壞就等於是反覆的試探。想要重用某些人時,或者先賞賜財物、珠寶、玉石、白壁和美麗的東西,以便對他們進行度探;或者通過衡量才能創造態勢,來吸引他們;或者通過尋找漏洞來控制對方,在這個過程 中要動用抵之術。要把“飛鉗”之術向天下推行,必須考核人的權謀和才能,觀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寬窄和山川險陰的難易,以及人民財富的多少。在諸候之間的交往方面,必須考察彼此之間的親疏關係,究竟誰與誰疏遠,誰與誰友好,誰與誰相惡。要詳細考察對方的願望和想法,要了解他們的好惡,然後針對對方所重視的問題進行遊說,再用“飛”的方法誘出對方的愛好所在。最後再用“鉗”的方法把對方控制住。如果把“飛鉗”之術用於他人,就要揣摩對方的智慧和能,度量對方的實力,估計對方的勢氣,然後以此為突破口與對方周鏇,進而鄒以“飛鉗”之術達成議和,以友善的態度建立邦交。這就是“飛鉗”的妙用。如果把“飛鉗”之術用於他人,可用好聽的空話去套出對方的實情,通過這樣連續行動,來考察遊說的辭令。這樣就可以實現合縱,也可以實現連橫;可以引而向東,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還,也可以引而復去。雖然如此,不是要小心謹慎,不可喪失其節度。

作品評析

語言交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語言使用得當,就會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甚至語言行為可以吸引、感染和控制一個人。 “飛箝”講的就是說服人的謀略,即使用語言誘使對方說話,然後以褒獎的手段箝住對方,使其無法收回;“鉤箝”是一種說服辭令,以忽同忽異的手法引誘對方說出與自己的內心想法一致的話,如再達不到目的就對對方進行威脅,然後再反覆試探,或者先對對方反覆試探,然後再摧毀其“防禦”。鬼谷子先生認為,遊說他人,首先要使對方發言而又控制其發言;並且運用誘導的言辭使對方一吐真情,這樣在無形中就控制了他。

出處簡介

《鬼谷子》,又名《捭闔策》。據傳是由鬼谷先生後學者根據先生言論整理而成。該書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一書,從主要內容來看,是針對談判遊說活動而言的,但是由於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謀略問題,與軍事問題觸類旁通,也被稱為兵書。書以功利主義思想,認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運用。它講述了作為弱者的一無所有的縱橫家們,運用謀略口才如何進行遊說,進而控制作為強者,握有一國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諸侯國君主。

作者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