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指將風險行為減到零,也就是公司不從事任何與外幣沾邊的活動,或者無論進出口、投融資活動都要求使用本幣計價結算,這種極端的方法就稱為風險迴避。風險迴避:考慮影響預定目標達成的諸多風險因素,結合決策者自身的風險偏好性和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做出的中止、放棄或調整、改變某種決策方案風險處理方式。

基本信息

簡介

風險迴避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是指在完成項目風險分析與評價後,如果發現項目風險發生的機率很高,而且可能的損失也很大,又沒有其他有效的對策來降低風險時,應採取放棄項目、放棄原有計畫或改變目標等方法,使其不發生或不再發展,從而避免可能產生的潛在損失。

分類

風險迴避可以分為積極的風險迴避和消極的風險迴避。積極的風險迴避與消極的風險迴避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其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認識到企業自身的實力不足以承受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都希望能夠儘可能地在風險發生之前,減少其發生的可能性。對於每一個風險決策者,其心目中都有一個決策方案的評價標準,進而產生不同的風險預期。從風險的偏好性來說,積極的風險迴避者和消極的風險迴避者同屬於風險厭惡者,但兩者對於風險認知的能力是不同的。根據心理學的解釋,個性是個人不同於他人的那些個人屬性或日常行為特徵的總和。個性就是過去經驗、天生能力以及受外部環境因素交叉影響所產生的綜合結果。消極的風險迴避者更懼怕風險,風險承受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也較差,因此消極的風險迴避者不會主動地識別風險,更談不上應對風險,接受挑戰。積極的風險迴避者並不會一味地迴避風險,從而喪失獲得商業機會、謀取利潤的機會,只不過其對自身的能力更了解,更有自知之明,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有所為有所不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