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乾牛羊肉

風乾牛羊肉

風乾牛羊肉,一種西藏特色食品,具有肉質鬆脆、口味獨特的特點。

基本概況

風乾牛羊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西藏食品,經過風乾之後,肉質鬆脆,口味非常獨特,令食者回味無窮。每年年底,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藏民們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其自然風乾,到來年二、三月份便可食用。

風乾牛羊肉

最佳組合

風乾牛肉+洋姜
材料:生牛肉干。
在西藏到處都可以吃到牛、羊肉干,它們都是生肉曬成的。其實,在西藏氣候乾燥,肉風乾的速度極快,不會出現很韌和費嚼的現象。在這點上,生肉干比熟肉干的味道要純正得多,也好嚼得多。用藏刀切下薄薄的一片,肥的雪白、瘦的通紅透亮。
推薦店鋪:拉薩有一條街道,匯集了全國各地的美食,有川菜、火鍋、各種小吃等、甚至還有西餐、酒吧等,去拉薩的遊客很多都會去品嘗,那就是德吉路。

歷史文化

西藏人普遍愛吃肉,肉以氂牛肉、綿羊肉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類牲畜,不吃奇蹄類牲畜。如馬、驢、騾肉等。他們不愛吃山羊肉,認為山羊肉傷腎。諺語也說:“山羊肉上不了席。”狗肉更是西藏人深惡痛絕的,罵人“吃狗肉的”,是非常嚴重的事。老一輩人普遍不吃魚,這與這個民族虔信佛教、忌諱殺生有關。而且,魚往往被認為是龍或水神的化身。宰殺牲畜多在初冬進行,此時牛羊正肥,有利於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凍。宰牛的方法,主要為悶死,目的是使血留在體內。殺羊時先纏住4腳,然後用短刀直刺心臟。肉有生吃、風乾吃和煎、炒、烹煮幾種吃法。面對一塊新鮮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鋒利的藏刀,挑選最可口的部位,頻頻切割,並用刀尖挑進嘴裡。常年啖吃生肉的人,技術非常嫻熟,吃得津津有味、富有節奏。一大塊帶骨的肉,很快就被吃得乾乾淨淨,只剩一副骨架。隨著啖吃生肉已逐漸減少,而吃風乾牛羊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氣候高寒,乾肉可以經年不壞。乾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個保存起來,藏語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種是切成1尺長1寸寬左右的肉條,掛在雪風裡吹乾。西藏最著名的乾肉產在羊卓雍湖邊,稱為“羊卓乾素”,酥油清潤,再蘸辣椒鹽粉,吃一次準讓你終生難忘。

製作方法

每年年底,往往是十一月底,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藏民們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其自然風乾,既去水份,又保持鮮味。到來年二、三月份便可以拿下來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鮮美的。經過風乾之後,肉質鬆脆,口味獨特,令食者回味無窮。
一般的餐館製作方法為:把肉先用鹽醃製一天,放入調料再醃製一天,放入風乾房內進行風乾、燻烤。

製作材料

主料:牛肉(後腿)400克
調料:3克,20克,白砂糖30克,花生油30克

製作步驟

1.牛肉(後腿牛肉)剔去筋膜,片刀為大薄片,鋪曬在簸箕上,放在通風地方,2至3小時即乾燥。
2.炒鍋置於火上,熱鍋注入花生油,四成熱時,放入乾牛肉泡炸3分鐘(油溫要過高),撈出瀝油。
3.鹽、醋、糖放在小碗中調化,炸後的肉用手輕輕砸了成2至3厘米小塊,回入鍋中,烹淋上糖醋汁,顛鍋均勻淋入芝麻油,即可裝盤上桌。

製作要訣

1.風乾肉一次可制數斤,但要晾乾後才能收藏保存
2.炸制時求酥不要焦,掌握好火候。
3.味型還可以調成汁水蘸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