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

頭伏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基本信息

簡介

頭伏頭伏吃餃子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每年從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開始,依照乾、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也就是頭伏的開始(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俗話說九天一九,十天一伏。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熱。

民間習俗

頭伏頭伏
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伏日宜吃麵,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為什麼在熱天裡吃熱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伏里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乾、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衛生保健

伏天裡晝夜溫差小,容易休息不好,活動量不要太大;飲食要清淡,不要增加腸胃工作量;注意夏季衛生,避免夏季傳染病;伏天是食物霉變高發期,要注意食物保質、保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